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护理是具有极强实践性的专业,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医学生的临床能力与素养存在不足,无法达到专业能力要求。本文对临床医学与护理教学特性进行分析,找出教学难点并提出全程医学教学策略。希望此次研究能够对全程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起到促进作用。

  • 标签: 全程教学模式 医学教学 创新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骨科创口 并发感染患者血清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 2019年 7月~ 2020年 1月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创伤患者 60 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伴发感染,对照组患者 未伴发感染, 两组各 30 例。将两组患者的 IL-6、 IL-8、 hs-CRP及 PCT血清含量与阳性率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 IL-6、 IL-8、 hs-CRP及 PCT血清含量与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血清炎性指标明显高于未伴有感染的骨折患者, 对于骨折及感染的存在均有较高的检测意义。

  • 标签: 骨科创口 感染 血清 炎性指标 变化
  • 简介:摘要: 现如今,我国的医学科技发展十分迅速 ,医学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快,自 2009 年 4 月 6 日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后,医药方面的改革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国情、 公 平与效率统一、统筹兼顾的原则,“新医改”以改变传统药师模式,完善医药使用制度,为人们健康做出强有力的保证。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现就对深化医改背景下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及药师工作模式进行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医院药学发展,以及有效的改善药师工作模式,创造一个高效、有序的药学环境。

  • 标签: 医改背景 药学发展 药师工作模式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 90 例心电图变化特点 。 方法: 选择我院自 2018 年 8月 ~2019 年 8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共计 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 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本组 90例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表现与导联分布关系方面,胸导联构成比最高,明显高于肢导联以及肢胸导联构成比,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电图是反应并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的重要方式之一,并且以胸导联最为常见,需要医务工作者在临床诊断中加以关注并重视。

  • 标签: 早期复极综合征 患者 心电图变化 特点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武汉市黄陂区血吸虫病防治所收治的 血吸虫病患者 80 例 ,采取随机抽样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的模式。观察两组血吸虫病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下降幅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 通过为血吸虫病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

  • 标签: [ ] 血吸虫病 心理变化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口腔并发症患者口腔 pH值变化及护理分析。方法 :抽取我院临床于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诊治的口腔并发症 患者 80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 40例)和对照组( 40例)。方法: 对两组患者实施 PH 值测试纸进行测量,观察患者口腔 PH 值变化情况,并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进行干预,即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 PH 矫正液含漱口加以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现象明显下降,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研究结果显示,口腔并发症患者的口腔情况与其 PH 值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患者实施 PH 矫正液结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平衡 PH 值,整体提高患者口腔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口腔并发症 PH 值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糖尿病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抽选我院 6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甲组,同期选取 6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乙组,给予两组患者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甲组患者 IMT、 Ep与 β、 AC几个参数值同乙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较好反映出临床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变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颈动脉 弹性 高频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不同感染部位及不同细菌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20114月至20124月收治的55例细菌感染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26-72岁,平均(47.38±14.79)岁,包括肺部。感染22例,胆道感染15例,尿路感染10例,术后感染8例。上述所有病例均在标本中发现致病证据(包括血液,尿液,痰液,引流和分泌物)。根据脓毒性休克和/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存在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轻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收集标本用于细菌学培养,双抗体夹心免疫化学发光(ILMA)用于PCT。判定。轻,重症患者PCT数据差异的对比分析。结果在两组数据中,第3天和第1天的PCT结果显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感染组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轻度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测血清PCT浓度的变化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细菌感染,以及早期发现严重感染或器官衰竭。为了及时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和器官支持治疗,提高危重病人的成功率。PCT浓度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相关。PCT浓度高的患者常发生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同时,当血流被感染时,血清PCT浓度将显着增加。在局灶性感染的情况下,患者的PCT升高没有显着升高或略微升高,血培养结果大多为阴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 讨甲状旁腺素( PTH )在不同检测系统中的差异变化,并进行分析。 方法: 选 择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在本院确诊的 30 例甲状腺癌患者,按不同检测系统分为 A 组、 B 组、 C 组,分别采用贝克曼罗氏 e_801 电化学发光仪、 DXI 800 Access 化学发光仪、西门子 centaurXP 全自动化学发光仪, 以此观察不同检测系统中 PTH 含量以及外周血各项指标的差异变化 。 结果 : 在 30 例甲状腺癌患者中, A 、 B 、 C 各组 PTH 含量以及 外周血各项指标的差异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各组中均检出 甲状旁腺 6 例、低钙血症 4 例以及 脉管炎 7 例高风险,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 结论: 在不同检测系统中, PTH 含量 外周血各项指标的差异变化不大 ,且均符合临床要求。在 PTH 检测发现,每种仪器间均存在细微的误差,所以需要加强对各影响因素的控制和把握。同时本研究发现将其 PHT 浓度作为诊断依据,对识别甲状旁腺,预防低血症、脉管炎等疾病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旁腺素 电化学发光仪 诊断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的变化。方法: 选择在 2017 年 9月至 2019 年 8月被我院肛肠科收治的 80例直肠肛门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肛瘘类型分组,其中高位肛瘘患者纳入 A组,低位肛瘘患者纳入 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直肠静息压( RRP)、肛管最大收缩压( 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 ALCT)、肛管静息压( ARP)等直肠肛门反射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手术治疗后患者 RRP、 AMCP、 ARP等指标有所下降,其中 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大于 B组,经 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ALCT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直肠肛门瘘手术后可引起肛管内外括约肌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直肠肛门反射下降,尤其对高位肛瘘患者影响程度更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直肠肛门瘘 手术治疗 直肠肛门反射 变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行乳腺癌患者术后 3个月内患肩功能、癌症相关症状及自我感觉手臂运动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与其术后患肩功能相关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首次诊断为 I-III 期乳腺癌且首次接受乳腺癌切除术患者。共纳入 71例乳腺癌患者,分四次收集患者相关信息:手术前 1天、术后第 1个月、第 2个月及第 3个月,收集资料内容包括:四次资料收集均包含结构式问卷调查表及患肩关节外展活动角度测量(患肩功能)。资料分析包含描述性统计、重复测量变异数分析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t检验 (t-test)、皮尔森相关分析 (Pearson correlation)及广义估计方程式 (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模式。 结果 患者术后 3个月患肩关节外展活动角度(患肩功能)随时间改善,但术后第 3个月表现仍比术前差,患者术后第 3个月癌症整体相关症状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术后第 3个月自我感觉手臂运动功能改善评分显著高于术后第 2个月。术后 3个月内乳腺癌患者中,未接受化疗、疲倦程度越低、自我感觉手臂运动功能改善越显著、能规则执行手臂运动者,其患肩功能越好。 结论 临床医生需细心且持续监测及处理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治疗期间患肩功能、癌症相关症状、自我感觉手臂运动功能改善及手臂运动执行状况,针对可调整因素进行相应干预,以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肩功能。

  • 标签: 乳腺癌 手臂运动 手臂运动感受 肩功能 症状严重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软组织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变化对临床诊断的相关意义。方法:研究时间段为 2018.4月 ~2019.4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中我院收治的软组织肿瘤病患,选取的例数为 70例,对病患的软组织肿瘤病理学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为大体的形态以及组织的形态等,对肿瘤的形态以及组织的结构进行了解,从而了解肿瘤病理学的形态变化对临床的诊断意义。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对软组织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变化进行研究,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的确诊概率,确诊的概率数值能够达到 95%以上,满足了临床病理诊断的具体要求。结论:在对软组织肿瘤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对其病理学的形态变化进行研究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确诊的概率。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病理学形态变化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恶性淋巴瘤患者,将扩散峰度成像引入治疗当中,查看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将本院2019年-2020年收治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共有45例。在治疗过程中引入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通过DKI技术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参数值。结果:在化疗后患者ADC值、MD值以及DR值均有所上升,其中MK值、KA值呈下降趋势,诊断效果明显。结论:对于恶性淋巴瘤患者,将扩散峰度成像引入治疗当中,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极高,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扩散峰度成像 恶性淋巴瘤 治疗前后 变化规律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Hs-CRP 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将本院收治的 25 例进展性脑梗死(观察组)、 25 例非进展性脑梗死(对照组)设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第十四天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的 Hs-CRP 水平;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获取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 入院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第十四天的 Hs-CRP 水平高于对照组 ( P<0.05 ) ;且观察组患者的 Hs-CRP 水平在入院第一天达到峰值,然后逐步下降 。 观察组患者的 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 ( P<0.05 )。 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 Hs-CRP 显著升高,并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经治疗后 Hs-CRP 水平逐步下降,但 Hs-CRP 是促进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具有显著相关性,可评估患者的急性脑梗死发生风险。

  • 标签: 进展性脑梗死 Hs-CRP 水平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脂肪肝患者关于其血脂生化指标和肝功能的变化,为相关病情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选我院检测出患有脂肪肝的患者37例(①组),对该组脂肪肝患者的总胆固醇、总胆红素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另再随机抽选来我院进行常规体检并无患有肝脏、肾等方面疾病的患者37例(②组),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患有脂肪肝疾病的37例患者的总胆固醇、总胆红素的脂肪肝相关指标数明显高于②组。结论:患有脂肪肝的患者,其血脂生化指标以及肝功能的变化具有紊乱性,同时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伤害。

  • 标签: 脂肪肝患者 血脂生化指标 肝功能 变化情况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介入手术应用于脑血管病中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我院接收的脑血管病患者 60 例,将其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中 。以随机分组方式,设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为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组为介入治疗。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比较无统计差异( P > 0.05 );两组术后纤维蛋白原、 D- 二聚体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两组组内术后与术前 纤维蛋白原 、 D- 二聚体比较有明显差异( P < 0.05 )。 结论:介入手术会改变脑血管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 纤维蛋白原 、 D- 二聚体水平,控制血栓的发生,价值显著。

  • 标签: 脑血管病 介入手术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10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贫血程度将患者分为无出血组(n=18)、无贫血组(n=18)、轻度贫血(n=23)、中度贫血(n=21)、重度贫血(n=20),检测患者血浆凝血因子。结果:对照组、无出血组、无贫血组、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重度贫血组凝血因子XI、XII比较无差异(P>0.05);但两组随出血程度的加重,各组凝血因子XI、XII活性呈减弱的趋势;相较于对照组,凝血因子II、V的活性在轻度、中度、重度贫血组降低(P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出血患者 血浆凝血因子 活性变化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高血压肾病患者采用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对改善患者肾功能以及血压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共74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对照组37例并对其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以及观察组37例并对其采用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肾功能以及血压的改善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高血压肾病患者采用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的效果十分理想,不仅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肾功能,还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高血压肾病 六味地黄汤 肾功能 血压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女性痤疮患者血清 Nesfatin-1和 IL26水平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10月初次就诊的女性痤疮患者,年龄 18~ 30岁,排除相关治疗史及其他面部疾病者。分析和比较不同 Pillsbury标准分级患者的血清 Nesfatin-1和 IL26水平。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94例患者,其中 Pillsbury分级为Ⅰ级 23例,Ⅱ级 32例,Ⅲ级 19例,Ⅳ级 20例。 Pillsbury分级为Ⅰ级的患者 Nesfatin-1水平最低,Ⅱ级次之,Ⅲ、Ⅳ级的女性痤疮患者 Nesfatin-1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Ⅲ、Ⅳ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女性痤疮患者的 IL-26水平以Ⅰ~Ⅳ级顺序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女性痤疮患者的血清 Nesfatin-1和 IL26水平与其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痤疮 女性 Nesfatin-1 IL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