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泮托拉唑钠中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0.01mol·L-1磷酸氢二钾溶液为流动相A(用磷酸调节pH值至7.0);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9nm。结果杂质C相对于主成分泮托拉唑钠的相对保留时间约为0.7,校正因子为0.6,检测限为0.2ng。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泮托拉唑钠中杂质的控制。

  • 标签: 泮托拉唑钠 有关物质 校正因子 HPLC
  • 简介:子宫脱垂伴不同程度压力性尿失禁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是由产伤和更年期体内激素改变等因素所致。以往采用的手术方式是将脱垂的子宫和膨出的阴道壁切除,然后将损伤的筋膜进行缝合,但这种手术方式不仅将没有病变的子宫切除,而且缝合的结构仍然是建立在松弛的盆底组织上,

  • 标签: 妇科 子宫脱垂 改良盆底重建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distalpancreatectomy,LDP)中应用Endo-GIA一并闭合、离断胰腺及脾血管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共为12例患者行LDP,术中应用Endo-GIA一并闭合、离断胰腺及脾血管。术前8例诊断囊腺瘤,不排除恶变可能;4例胰尾部局限性癌变。结果:11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5~210min,平均153min;术中出血量50~400ml,平均187ml;术后住院6~20天,平均9.6天。术后均未发生脾血管出血,2例发生胰漏,经充分引流后痊愈。结论:应用Endo-GIA一并闭合、离断胰腺及脾血管安全、可靠,LDP是治疗胰体尾低度恶性肿瘤及局限性癌变的可行术式。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体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浮膝损伤的改良Fraser分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且获得完整随访的28例浮膝损伤患者,男2l例,女7例;年龄18-87岁,平均43岁。将浮膝损伤按改良Fraser分型分为3型:I型,关节外骨折;Ⅱ副,骨折累及股骨远端和(或)胫骨近端关节而;Ⅲ型,合并髌骨骨折。Ⅱ型和Ⅲ型又各自分为2个亚型:ⅡA型,关节内简单骨折;ⅡB型.关节内复杂骨折;ⅢA型,髌骨简单骨折;ⅢB型,髌骨粉碎性骨折。本组I型11例,ⅡA型2例,ⅡB型8例,ⅢA型2例,ⅢB型5例。受伤至内固定于术时问平均为9d(0-17d)。l例患者在受伤当天接受手术治疗;12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15例患者采用石膏托或牵引固定,最终行钢板或髓内钉固定。,未次随访时根据Kalstrom和Olerud标准评定疗效。结果28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9个月(12-60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Kalstrom和Olerud标准评定疗效:优7例,良13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71.4%。11例I型患昔:优6例,良4例,可1例;2例ⅡA型患者均为良;8例HB型患背:优I例,良4例,可2例,差1例;2例ⅢA型患者:良1例,可1例;5例ⅢB型患者:良2例,可l例,差2例。7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感染3例,膝关节不稳2例,膝关节僵硬2例。结论改良Fraser分型有助于外科医牛比较浮膝损伤的治疗结果并判断预后。根据改良Fraser分型,ⅡA型与I型损伤患者效果相当,ⅡB型和Ⅲ型损伤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膝损伤 股骨骨折 胫骨骨折 治疗结果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LICS系统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胸腰段骨折患者376例,均行腰椎x线、CT、MRI检查,通过骨折形态,神经损伤状态(ASIA评分),及后纵韧带复合体损伤情况,进行TLICS评分;其中采用MRI检查作为术前后纵韧带复合体损伤(PLC)状态评估的主要方法,

  • 标签: 临床应用价值 胸腰椎骨折 评分系统 损伤程度 治疗 胸腰段椎体骨折
  • 简介: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与确诊时的病理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earlygastriccarcinoma,EGC)的预后明显好于中晚期胃癌[1]。然而,我国EGC的检出率较低,原因在于EGC多无症状或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普查的依从性差,费用较高,发现时多已处于进展期。

  • 标签: 早期胃癌 诊治 预后
  • 简介:根据4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结论,对于骨盆环骨折患者,目前仅有少量的证据支持:与延迟固定相比,早期固定能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可能获得更好的短期功能恢复。但这些结论可能受到混杂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开展随机对照研究来明确这些问题,包括明确和统一“早期”和“延迟”的定义,且对患者的长期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骨盆环骨折 早期固定 随机对照研究 骨折患者 肺部并发症 队列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乳腺BI-RADS-US分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对947例乳腺病变患者的1015个乳腺病灶进行改良BI-RADS-US分级及原BI-RADS-US分级,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改良BI-RADS-US分级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7%(463/486)、78.83%(417/529)、80.52%(463/575)、94.77%(417/440);原BI-RADS-US分级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1%(470/486)、71.27%(377/529)、75.56%(470/622)、95.93%(377/393)。改良BI-RADS-US分级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原BI-RADS-US分级(P均〈0.05),而两者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乳腺BI-RADS-US分级可提高超声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乳腺超声影像报告数据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可灌洗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复杂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难愈性创面.应用改良可灌洗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观察负压引流持续时间、更换次数、愈合方式以及应用游离皮片移植及皮瓣转移的愈合情况。结果单例患者敷料套件更换次数最少2次,最多6次,首次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不同程度增生10例;继续应用改良技术固定游离皮片移植愈合10例,皮瓣转移修复1例,11例难愈性创面全部愈合。结论改良可灌洗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创面条件,确保皮片及皮移植瓣成功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灌洗 持续负压引流技术 难愈性创面
  • 简介:目的分析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淋巴水肿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对比改进组225例和对照组176例乳腺癌病人用不同的皮瓣游离法、不同的腋窝引流法和伤口包扎法所发生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水肿的区别。结果改进组及对照组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分别为13例(5.8%)及71例(40.3%),出现皮瓣坏死分别为5例(2.2%)及54例(30.7%),出现患肢水肿分别为0及42例(23.9%),三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改进组和对照组术后腋窝引流量和引流时间分别为(350±50)mlvs.(430±70)ml,(5.7±0.7)dvs.(7.3±1.5)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改进皮瓣游离方法、腋窝引流的方法及伤口包扎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水肿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水肿 上肢 坏死 外科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孕早期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NCH)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发现的NCH胎儿36胎,超声观察其囊状扩张的部位、大小、内部情况及胎儿有无水肿,头部、胸腹内脏、四肢、脐带有无异常,并进行随访,记录产后新生儿复查情况或染色体、引产的结果。结果36胎NCH胎儿中,1胎NCH位于腋下,35胎位于颈部。13胎接受染色体检查,其中6胎染色体核型正常;7胎异常染色体核型中,3胎核型为45,XO;1胎为46,XX/45,XO;1胎Bart's水肿;1胎21-三体;1胎合并上肢内翻,46,XY。全部36胎中,1胎出生后证实合并尿道下裂;3胎合并全身水肿,中、晚孕胎死宫内;3胎合并心脏畸形,在中、晚孕期接受引产;2胎单房性淋巴水囊瘤自行消失,出生后观察至产后6个月,未见明显结构异常;其余27胎均引产,并经尸体检查证实。结论孕早期超声可在检测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的同时早期诊断NCH,判断有无分隔、合并畸形,对临床医师评估胎儿预后、指导临床处置、适时终止妊娠、实行优生优育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淋巴管瘤 囊状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 简介:目的观察盐酸沙格雷酯(安步乐克)在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163例(共219条肢体)患者,口服安步乐克300mg/日(分3次),共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踝肱指数的变化,以了解安步乐克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服药前后的跛行距离[(200~300)mvs(500~800)m]、平均透皮组织氧分压(62.5mmHgvs65.4mmHg)及踝肱指数(0.7~0.9vs0.8~0.9)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步乐克在周围动脉疾病的早期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症状。

  • 标签: 盐酸沙格雷酯 5-HT2受体拮抗剂 周围动脉疾病
  • 简介:<正>目的:目前已有多种评分系统对肾肿瘤的解剖特征进行标准化的描述,然而还不清楚哪个系统是最有用的,或是否有比仅依描述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肿瘤大小或位置来讲更好的措施。为了阐明这些问题,本文评估了肿瘤大小、位置、

  • 标签: 肾部分切除术 肿瘤大小 评分系统 围手术期 肾肿瘤 系统性
  • 简介:目的检测糖尿病前期合并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检测指标。方法选取健康对照(NGT)组、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组、高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且糖耐量减低(IFG/IGT)组,每组各检测100例。测定各受试者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D半乳糖苷酶(GAL)活性,测定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尿微量清蛋白(mALB)浓度、血清尿素氮、肌酐浓度,并镜检尿红细胞数量。结果高血压合并IGT组、高血压合并IFG/IGT组的尿NAG、GAL活性、尿β2-MG浓度、尿CystatinC浓度均高于NGT组(P值均小于0.05)。并比较IGT组、IFG/IGT组的阳性(异常例数)检出率,发现尿NAG、GAL、β2-MG、尿CystatinC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大于尿微量清蛋白、尿红细胞、血清尿素氮、肌酐的阳性检出率(P值均小于0.05)。结论联合检测尿NAG、GAL、β2-MG、CystatinC是发现糖尿病前期合并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检测指标。

  • 标签: 糖尿病前期合并高血压 早期肾损伤 敏感检测指标
  • 简介:背景:目前国内外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和肛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问题。目的:分析改良式脱细胞真皮基质内口缝合外口引流修复新疆维吾尔族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维吾尔族连续性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40例,以区组随机分组方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改良式脱细胞真皮基质内口缝合外口引流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引流修复治疗。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后瘘管闭合时间、治愈率及疼痛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改善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改良式脱细胞真皮基质内口缝合外口引流修复可促使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愈合,可以明显缩短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疼痛时间与住院时间,但结果缺乏多中心随机大样本临床对照试验的验证。

  • 标签: 脱细胞真皮基质 内口缝合外口引流 高位复杂性肛瘘 临床研究 生物材料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保留肩胛下肌群筋膜的方法对腋窝积液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确诊乳腺癌并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共178例随机分为保留肩胛下肌群筋膜腋窝淋巴结清扫组(治疗组,n=98)及切除全部肩胛下肌群筋膜腋淋巴结清扫组(对照组,n=80),比较两组在切除淋巴结平均数目、拔引流管时间,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及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切除腋窝淋巴结平均数、腋窝皮下积液例数(发生率)、拔管时间、拔管时间超过14天例数及发生患侧上肢水肿例数依次为:15.1个/例,6例(6.1%)、7±0.5天、4例及3例,对照组为14.8个/例、9例(11.3%)、9±0.5天、12例及7例.两组均未发生严重水肿.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切除淋巴结平均数目无显著差异,但前者拔管时间较后者短,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及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肩胛下肌群筋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方法较常规方法损伤更小,发生腋窝皮下积液及患侧上肢水肿的几率低,不影响肿瘤分期.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皮下积液 并发症
  • 简介:目的通过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两项指标的联合检测为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40例胸痛开始在0~6h、6~12h、12h3个时间段的ACS患者血清中的H-FABP、cTnI的值进行检测。结果cTn1在40例ACS患者发作0~6h测得阳性率为55%,H-FABP在40例ACS患者发作0~6h测得阳性率为85%,2项指标联合分析阳性率可达92.5%.而且在12h内的几个时段所测得的结果灵敏度在联合检测上都相应提高了很多。结论H-FABP与cTnI联合检测对ACS早期诊断具有高灵敏性。

  • 标签: 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钙蛋白I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随着关节置换手术的开展,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患者数量不在少数,而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生都是一场灾难,如何能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被认为是早期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重要血清学手段,本文汇总分析国内外文献,通过C反应蛋白,血沉与白介素-6(IL-6)的对比,发现白介素-6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是早期诊断假体周围感染血清学检查的一个有价值的补充。通过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染 早期诊断 血清学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中度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手术时机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术后处中度昏迷的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63例。手术当天行气管切开的有27例(超早期组),其余36例在开颅手术3天以后行气管切开(晚期组),比较两组之间继发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术后意识恢复清醒的时间、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本组63例均治愈出院。超早期组开颅术后清醒恢复时间平均为18.6d,而晚期组平均时间为27.5d。超早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达Ⅱ级19例,占70.4%(19/24);而ADLⅢ~IV级8例;站29.6%(8/27)。晚期组术后3个月ADL达Ⅱ级16例,占本组44%(16/36),ADLⅢ级20例,占本组55.6%(20/36)。超早期组的继发肺部感染率66.7%(18/27);而晚期组为91.7%(33/36)。结论超早期气管切开术应用于基底节脑出血术后中度昏迷患者其有明显改善预后作用。

  • 标签: 脑出血 中度昏迷 超早期 气管切开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析107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本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58.9%(63/107)。右半结肠组肿瘤组织中BNIP3基因甲基化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组(P〈0.001);低分化组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02)。BNIP3基因甲基化在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期等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BNIP3基因高甲基化与早期结直肠癌部位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DNA甲基化 BNIP3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