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EWS)及其动态变化在急性胰腺炎病情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对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症和重症2组,入院后第1、2天记录患者的EWS评分及动态变化(△EWS)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通过ROC曲线及截断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EWS评分及动态变化(△EWS)、Ranson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EWS评分及动态变化(△EWS)与Ranson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预测重症胰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0.765、0.786、0.7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WS评分及动态变化(△EWS)可以用来判断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的轻重。EWS评分简便易行,适合早期筛选危重急性胰腺炎。

  • 标签: 胰腺炎 早期预警评分(EWS) 评分动态变化 Ranson评分 APACHEⅡ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本院肿瘤外科收治的8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和转移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的治疗效果与改良根治术相似,满足了女性形体美的要求。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改良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将1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58例,接受保乳术治疗;对照组60例,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在患者出院后,再对其进行长达5年的随访。结果观察组术后乳房美容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近远期效果良好,美容效果满意,可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保乳术 改良根治术 早期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EMS)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对预测急诊中毒病人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急诊内科收治的235例中毒病人并进行REMS与APACHEⅡ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分析不同REMS与不同APACHEⅡ病人的分值,评价REMS与APACHEⅡ的关联性。结果随着REMS评分或APACHEⅡ评分分值的增加,病人病死率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REMS作为一种简单的评分系统,能够初步预测中毒病人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中毒病人 快速急诊内科评分 APACHEⅡ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评分即Duke评分在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33例先后接受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例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分析,评价Duke评分在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低危Duke评分组57例无≥70%狭窄,7例1支血管≥70%狭窄,6例2支血管≥70%狭窄前降支病变,3例3支血管≥70%狭窄或左主干病变;中危Duke评分组18例无≥70%狭窄,54例1支血管≥70%狭窄,74例2支血管≥70%狭窄前降支病变,12例3支血管≥70%狭窄或左主干病变;高危Duke评分组10例无≥70%狭窄,48例1支血管≥70%狭窄,76例2支血管≥70%狭窄或前降支病变,68例3支血管≥70%狭窄或左主干病变。Duke评分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Duke评分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Duke评分 平板试验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脏性猝死的预警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心脏性猝死的死者生前动态心电图数据为观察组,同期于我院治疗的35例治愈出院的心脏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数据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脏性猝死的预警作用。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的概率为94.3%、28.7%、7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14.3%、28.6%。结论针对心脏性猝死病人的动态心电图资料显示,特异性的心脏异常活动变化明显,动态心电图对心脏性猝死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脏性猝死 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于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做横行直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及腹直肌,横向撕开腹膜,肠线单层连续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肠线连续缝合筋膜,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并与同期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缩短、疼痛轻、病率低,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术后并发症 改良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改良传统胃管固定方法,增加胃管固定的牢固性、美观度及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因治疗需要插胃管的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T”型胶布固定方法,对照组用传统固定方法。结果“T”型胶布固定方法与传统固定方法比较牢固性、舒适度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型胶布固定方法增加了胃管固定的牢固性、美观度和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重新置管增加的护理工作量、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胃管固定 改良 牢固 舒适 美观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规范我院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药物治疗获益最大化;方法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由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我院执业药师随机逐月抽查了2011年度门诊处方9360张进行分析点评;下半年对不合理处方采取行政干预,并将采取行政干预前后的数计做对照。结果处方合格率上半年为84.98%,下半年为95.02%,上升率为10.04%;门诊抗菌药使用率上半年36.10%,下半年21.22%,下降率为14.89%;急诊抗菌药使用率上半年83.61%,下半年56.48%;下降率为27.13%;注射剂使用率上半年42.15%,下半年26.51%,下降率为15.64%;行政干预虽起得一定效果,但还需要加大力度。结论处方点评必须再加大行政干预力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和注射剂的应用势在必行,合理应用药物仍然是一件艰巨的任务。

  • 标签: 门诊处方 行政干预 处方点评分析
  • 简介:鼻出血是鼻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出血原因很多,一般出血部位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而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则多见于鼻腔后部,一般由鼻后侧静脉曲张及下鼻甲后方的鼻一鼻咽静脉丛导致鼻后部出血,同时也与老年人高血压有关。

  • 标签: 反复鼻出血 中老年人 脑出血 预警 老年人高血压 鼻后部出血
  • 简介:摘要笔者通过总结我院制定落实《医疗安全预警制度》的具体措施和做法,阐述了三级医院制定落实《医疗安全预警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笔者认为结合医院实际,制定落实《医疗安全预警制度》对保障医疗安全,规范医疗行为,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制定 医疗安全 管理制度 重要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改良技术的使用效果。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和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穿刺和固定,比较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率和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在置管成功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能有效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改良 效果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12月,采用改良小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5例,男22例30足,女4例5足;年龄18~56岁,平均33.4岁,按Sanders分型SandersⅡ型11足、SandersⅢ型20足、SandersⅣ型4足,均采用外侧斜形切口暴露关节面,并采用可塑性跟骨钢板外固定。应用临床切口愈合标准、影像学检查和美国足踝协会的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结果评价,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13个月(12~32个月)。结果术前Bêhler角-21°~37°,平均15.33°;随访时Bêhler角12°~41°,平均26.12。X线测量表明在单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高度恢复为健侧的平均87%。80%的患者取得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优良率为100%,SandersⅢ型90%,SandersⅣ型66.7%,总体优良率85%。结论改良小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暴露范围充分,术后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小切口 内固定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护理配合及心理干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100例的手术配合,总结手术室护士对乳腺癌患者的术前访视和手术配合的要点。结果有针对性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取相应术前访视和手术配合,能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降低不愉快的程度,为术后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结论舒适完善的术前访视和术中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以使患者降低对手术的恐惧、紧张心理,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访视 手术 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摆放方法对手术患者下肢神经肌肉的影响。方法对阴式子宫切除术、结肠直肠手术60例随即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摆放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截石位即根据患者身长调节托腿架上放凝胶垫,在把小腿安置在托退架上使小腿与地面平行,术后了解下肢腓总神经损伤情况。结果术后下肢疼痛、麻木等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实验组。结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其方法降低了术后下肢腓总神经损伤,也减少了因摆放体位不当引起的护理纠纷,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 标签: 体位 改良截石位 疼痛麻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胶水的应用方法及改良用法在关闭伤口(切口)时代替皮肤缝合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间断缝合皮下组织,闭合死腔,擦净创面渗血和渗液。术者及助手用手均匀减张伤口的同时压迫止血(力量向下向创缘方向),轻轻调节用力方向及大小,使整个欲黏合的皮肤间对合满意,双侧切缘全长平整对合,拭干皮缘。然后将医用胶水滴入。结果患者的伤口(切口)均愈合,无感染,切口裂开及延迟愈合等。结论医用胶水是代替缝针用的新兴医用产品。

  • 标签: 医用胶水 改良用法 伤口 乡镇医院
  • 简介:摘要将100例重度痔患者随机分为改良PPH组、常规PPH组,每组5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结果改良PPH组与常规PPH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无显著差异,但改良PPH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认为改良PPH手术可扩大治疗范围,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 标签: PPH手术 改良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