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25例CS的病例资料。结果左髂总静脉压迫24例,其中23例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例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右髂外静脉压迫1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合并DVT患者,首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左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后行髂总静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根据PTA术后造影结果决定是否行支架置入术;未合并DVT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行髂静脉PTA术和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100%。22例术后恢复良好,3例患者出院时肢体轻度肿胀。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5年(平均26个月),3例出现活动后下肢肿胀,余15例下肢无肿胀,无静脉曲张;随访患者均行彩超检查,2例髂静脉闭塞,16例髂静脉通畅,通畅率为88.9%。结论介入治疗CS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COCKETT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取栓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介入放射学迅速发展,已成为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作为一门以医学影像学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学科,介入放射学的持续高水平发展与介入诊疗设备的研究开发紧密相关。秉承"以人为本,简化医疗保健"的品牌理念,以不断满足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的发展需求为立足点,飞利浦"炫"系列血管介入新平台(如AlluraXperFD20、FD2020)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针对神经、肿瘤、外周血管的介入技术工具,为介入放射学与医学前沿技术接轨提供了良好契机。

  • 标签: 介入技术 飞利浦 肿瘤 神经 介入放射学 医学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病灶深度对乳腺超声弹性成像的影响。方法对261例患者共554个乳腺病灶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设定满意的乳腺超声弹性图像标准。在静态弹性图像上确定病灶底部与皮肤的距离为病灶深度。对部分病灶观测其前方脂肪层厚度。结果深度〉2.5cm的12个病灶均未获得满意的弹性图像;深度≤2.0cm的531个病灶仅有2个不满意;深度2.1~2.5cm的11个病灶中,3个未获得满意的弹性图像。深度≤2.0cm的病灶获得满意弹性图像的数量明显多于深度〉2.0cm的病灶,二者图像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61,P〈0.01)。结论乳腺病灶深度对超声弹性成像有影响。当病灶底部与皮肤的距离〉2.5cm时,可能难以获得满意的超声弹性图像。

  • 标签: 乳腺疾病 弹性成像技术
  • 简介: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0月—2010年3月对21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肝动脉狭窄16例,对其中14例成功植入肝动脉支架15枚,另2例未予治疗;肝动脉血栓2例,对1例行动脉溶栓治疗,1例行二次肝移植;肝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对其中1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例伴有肝动脉吻合口狭窄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1例转为外科手术治疗。结论介入治疗肝移植后肝动脉部分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肝移植 肝动脉 放射学 介入性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介入术后1天、1个月桡动脉结构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及1个月应用12MHz高频超声观察桡动脉。采用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1天及1个月的内-中膜厚度(IMT)。结果术后1天桡动脉前后壁IMT较术前均增厚(P均〈0.001),而术后1个月IMT值有所下降(P均〈0.001),但仍大于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1个月IMT增厚者分别为44例(86.62%)、30例(57.69%);术后1天、1个月桡动脉局部管腔狭窄率〉15%者分别为8例(15.38%)、5例(9.62%);术后1天、1个月出现管腔闭塞者分别为5例(9.62%)、3例(5.78%);术后1例形成桡动脉假性动脉瘤,48h后闭合,形成前臂血肿。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术对桡动脉有一定损伤,损伤反应及并发症于术后1天最为明显,于术后1个月有所恢复,此时桡动脉内-中膜仍较术前增厚。高频超声对显示桡动脉术后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冠状血管 超声检查 介入性 桡动脉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腔内治疗的32例(43条患肢)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疗效。结果30例(40条患肢)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较前明显减轻,治疗后踝肱指数(ABI)0.62±0.15,较术前(0.35±0.15)明显提高(P<0.05)。随访时间3~15个月,13例患者仍存在间歇性跛行,2例术后3个月对侧股浅动脉以远部位动脉狭窄闭塞,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后症状缓解,其他病例症状缓解。结论腔内介入治疗下肢ASO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植入术 血管成形术
  • 简介:目的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开始时间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两组各3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康复,一组于发病1周内开始康复,称为早康复组;另一组于发病1~3周开始康复,称为晚康复组,两组均接受同样的康复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疗效评定,运动功能选择Fulg-Meyer运动功能测评,ADL测评选择FIM方法中反映上下肢功能的亚项,测评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前)和病程28~30d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病程1个月时的功能状态。结果运动功能积分: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康复组手、腕、上肢积分显著高于康复组(P〈0.05)。ADL积分:治疗前早康复组上、下肢积分均低于晚康复组(上肢P〈0.05,下肢P〈0.01),治疗后早康复组上肢积分高于晚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开展的越早运动功能恢复的越快,尽早康复治疗可以加快恢复进程。

  • 标签: 卒中 康复 功能恢复 时间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1287例,术后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血尿患者8例,外院PCNL术后出血转院5例。均为男性。年龄27—79岁,平均45.1岁。13例患者均行介入治疗。对介入治疗时机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肾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肾动静脉瘘2例,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肾动静脉瘘者8例。13例患者栓塞15min后,复查肾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均完全栓塞。术后3d肉眼血尿均消失。13例患者栓塞前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4.60个月,平均29个月,患者血肌酐、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均正常,无再发出血,1例患者49个月后右肾结石复发。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术中肾血管损伤致假性动脉瘤和(或)动静脉瘘。保守治疗无效者,及时行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出血 栓塞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病程、疗效及安全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MEDLINE、EMbase、CBM、CNKI和WanFangData,纳入所有比较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短疗程(≤6个月)与长疗程(〉6个月)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观察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3个为RCT(共计7475例患者),5个为队列研究(共计12744例患者)。对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疗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的死亡或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率较短疗程组低[OR=0.74,95%CI(0.56,0.98),P〈0.0001];短疗程组出现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长疗程组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9,95%CI(0.99,1.69),P=0.06]。对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疗程组的死亡或心梗发生率较短疗程组低[OR=0.7,95%CI(0.45,1.08),P=0.11],应用Meta回归探讨队列研究间的异质性,结果提示研究年限、随访时间对异质性有贡献(Z=3.61,P=0.000);而且长疗程组的晚期支架内血栓也较短疗程组发生率低[OR=0.40,95%CI(0.15,1.07),P=0.07]。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长疗程(〉6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降低患者死亡或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而不会明显增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同时,长疗程组还有降低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的趋势。但更长疗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月)则未见明显优势。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术 抗血小板治疗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 简介:由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举办的第12届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12thOrientalConferenceofInterventionalNeuroradiology,OCIN2012)将于2012年10月26—28日在上海隆重召开。

  • 标签: 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东方 会议 第二军医大学 医学中心
  • 简介:患者男,52岁,左下肢间歇性跛行2个月,左足趾静息痛3天,跛行距离150米;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史;吸烟30年,每日饮白酒300ml。查体:左足皮温减低,双股动脉搏动减弱,左腘、胫后及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甘油三酯2.66mmol/L。CTA:腹主动脉下段偏心性重度狭窄,局部管壁明显钙化,左股浅动脉远段闭塞,长度约17cm(图1)。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主动脉 股动脉
  • 简介:患者女,22岁,因"永存动脉干矫治术后5年复查"入院。查体:心率68次/分,血压99mmHg/65mmHg,胸骨左缘2、3、4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升主动脉前外侧壁探及约0.5cm破口,其外侧形成假性动脉瘤约5.8cm×3.5cm,内见中等回声包绕无回声区,假性动脉瘤外包膜完整,瘤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与升主动脉交通(图1)。主动脉CTA:升主动脉左侧壁可见假性动脉瘤形成,约7.6cm×5.4cm,内见附壁血栓形成(图)。

  • 标签: 动脉瘤 假性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介入超声科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介入性超声新技术临床应用进展学习班”将于2012年10月23—28日在北京举办。本次学习班内容丰富,包括介入性超声的基本理论与操作,超声新技术如谐波造影及弹性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价值,现代肿瘤学研究进展,分子影像学展望,肝、肾、妇科等多脏器实体肿瘤的微波、射频消融治疗及联合免疫治疗等。

  • 标签: 临床应用价值 介入性超声 超声新技术 学习班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射频消融治疗
  • 简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介入超声科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介入性超声新技术临床应用进展学习班”将于2012年10月23—28日在北京举办。本次学习班内容丰富,包括介入性超声的基本理论与操作,超声新技术如谐波造影及弹性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价值,现代肿瘤学研究进展,分子影像学展望,肝、肾、妇科等多脏器实体肿瘤的微波、射频消融治疗及联合免疫治疗等。

  • 标签: 临床应用价值 介入性超声 超声新技术 学习班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射频消融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B型利尿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拟行冠脉介入术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曲美他嗪组PCI术前7d开始口服曲美他嗪20mg,每天3次,术后继续服用3个月;所有入选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及常规药物治疗。每例在PCI术前及术后1、3个月分别测定血清B型利尿钠肽(BNP)、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分级。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B型利尿钠肽(BNP)、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分级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I术后1、3个月曲美他嗪组BNP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术后1、3个月曲美他嗪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YHA分级水平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改善PCI术后的左心功能。

  • 标签: 曲美他嗪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利钠肽 心脏功能试验
  • 简介: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112例,其中桡动脉组77例,股动脉组35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介入治疗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100%,处理梗死相关血管所需的指引导管数[(1.12±0.23)根vs.(1.08±0.34)根]、穿刺至球囊扩张时间[(42.34±1.23)minvs.(48.18±2.34)min]、术中球囊数[(1.21±0.32)个vs.(1.18±0.25)个]、术中支架的使用数[(1.15±0.37)个vs.(1.16±0.21)个]、造影剂用量[(98.32±8.51)mlvs.(95.45±7.2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中桡动脉组发生皮下血肿伴局部皮肤水疱8例,比股动脉组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3例少(P〈0.05);桡动脉组无血管迷走反射发生,股动脉组在术后拔管压迫止血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5例;桡动脉组有1例导尿,股动脉组6例术后行导尿;住院天数桡动脉组明显较股动脉组少[(7.45±0.61)dvs.(8.39±0.53)d,P〈0.05];住院期间桡动脉组因泵衰竭死亡1例,恶性心律失常猝死1例,股动脉组因泵衰竭死亡1例;术后6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期间两组均无MACE以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结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均有效、安全,但前者可以明显减少血管并发症、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和导尿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桡动脉 股动脉 急诊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全脑血管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介入栓塞治疗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颅内动脉瘤病例的CTA与DSA资料,其中14例接受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结果CTA和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无明显差异;就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及其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方面DSA检查优于CTA检查。14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中无1例死亡,术后行DSA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使用药物后缓解。结论CTA可以作为筛选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DSA在观察动脉瘤附近重要的穿支动脉血管方面明显优于CTA;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减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改善预后。

  • 标签: 成像 三维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放射摄影术 介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