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脑梗死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和非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介入组和非介入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h、6h、3d以及7d后NIHSS评分,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7d后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介入治疗组在治疗7d后比非介入治疗组的NIHSS评分要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和非介入治疗两种方式对治疗脑梗死都有疗效,而脑梗死患者通过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非介入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介入 溶栓 疗效
  • 简介:目的循证评价全球肿瘤介入治疗的发展趋势、优势病种及其临床效果,为介入技术的规范准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TheCochraneLibrary、CBM、CNKI和VIP等数据库,全面收集肿瘤介入治疗的临床或基础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9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再用SPSS13.0和Excel2003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4544个研究,其中临床研究4136个(91.0%),基础研究408个(9.0%)。4136个临床研究中包括155个系统评价/Meta分析(SR/Meta分析),338个随机对照试验(RCT),1191个临床对照试验(CCT),2451个病例系列/病例报告(CS/CR)。临床肿瘤介入技术以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32.6%)和射频消融术(RFA,17.1%)居多;优势病种为肝细胞癌(HCC)[包括99篇(57.6%)SR/Meta分析、198篇(58.6%)RCT,824篇(69.1%)CCT,1191篇(48.6%)CS/CR],其次是结直肠癌肝转移(CLM)。与经皮乙醇注射(PEI)相比,分别有12个和10个SR/Meta分析结果显示RFA治疗HCC的3年生存率更高和复发率更低。与肝切除术(HR)相比,分别有11个和9个SR/Meta分析结果显示RFA的3年和5年生存率更低,但17个SR/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1年生存率方面无差异。分别有6个和3个SR/Meta分析结果表明,肝切除术或肝移植术前行TACE并不能提高中晚期HCC患者的生存期,但术后行TACE能提高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TACE联合其他介入技术(RFA、PEI)亦能显著提高HCC患者的生存时间。对子宫肌瘤治疗,有证据显示:与手术相比,子宫动脉栓塞(UAE)的住院或手术时间更短,但再干预率更高,且目前缺乏长期临床结局的证据。结论肿瘤介入治疗是一种可供肿瘤患者选择和临床应用前景广泛的治疗手段。但临床使用时需全方位考虑当前�

  • 标签: 肿瘤 介入治疗 系统评价 文献计量学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5例医源性动脉出血、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的疗效。结果对35例外科术后动脉出血患者均成功进行介入栓塞治疗。5例肠道术后出血DSA示局部血管紊乱,其中3例见少量对比剂外漏进入肠管,给予适量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余30例DSA均可见对比剂外漏,其中17例伴假性动脉瘤形成,均采用微弹簧圈予以栓塞。随访10~15天,33例出血停止,2例肠道术后出血患者仍有持续性少量便血,进行再次手术止血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器官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具有一定优势;对于外科术后导致动脉出血、尤其是病情危重的患者,采取介入栓塞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脉 出血 弹簧圈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患者男,52岁,无明显诱因间断性咯血半年余.X线胸片示右中肺野大片状密度增高影,CT示右肺中叶片状密度增高影,内与支气管相通,外与胸膜相连(图1).

  • 标签: 咯血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胎盘置入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10例胎盘置入产后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10例观察对象经过介入治疗子宫均得以保留,无一例患者发生二次大出血,1例患者经剖宫产切除局部病灶,其余9例患者治疗一周后实施刮宫术。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介入治疗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操作简便,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介入治疗 胎盘植入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观察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调查患者的心理问题,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调查显示患者主要出现恐惧、焦虑、紧张、悲观抑郁、逆反、易激惹、孤独、猜疑以及依赖性强等心理问题。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对心脏介入手术知识的掌握和熟悉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技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行腔内介入治疗的87例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患者均进行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8.9%(86/87),77例(88.5%)行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9例(10.3%)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术。7例(8.0%)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65例(74.7%)合并浅静脉曲张患者行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5.5(2~67)个月,治疗后第24个月髂静脉通畅率为100%,溃疡愈合率为85.7%,下肢肿胀缓解率为75.6%,无浅静脉曲张复发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可作为治疗IVCS的首选方法。

  • 标签: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球囊 支架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自从脑电图非平稳信号使用了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进行处理之后,麻醉深度监测领域当中也就出现了熵的概念。经过多年的研究以及探索之后,在麻醉深度监测领域中已经发现许多能够应用的熵,如单值分解熵、状态熵、反应熵、Shannon熵等;其中状态熵还有反应熵在近年来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 标签: 熵麻醉深度监测研究进展
  • 简介:肺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指肺动脉与肺静脉问存在异常交通,造成右向左分流、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临床罕见.发病率为0.02‰~0.03‰,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达11%l一“。我院于2001年6月-2011年8月对7例肺AVF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报道如下。

  • 标签: 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复发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1)和生存组(n=38),再将生存组分为再次复发组(n=14)与未再次复发组(n=24),分别计算各组病例Child-Pugh评分、Clichy指数、Rotterdam指数和New-Clichy指数,以ROC曲线衡量各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根据ROC曲线,New-Clichy指数的截断点为4.37,New-Clichy指数〉4.37者死亡率为62.50%(10/16),New-Clichy指数〈4.37者死亡率为3.03%(1/33),死亡组New-Clichy指数显著高于生存组(P=0.038)。再次复发组平均年龄(P=0.016)、胆红素水平(P=0.014)、Clichy指数(P=0.042)明显低于未再次复发组。结论对于多数BCS介入术后复发患者,介入治疗仍属安全、有效、可行。New-Clichy指数对预测复发BCS介入术后死亡事件有较高价值。

  • 标签: BUDD-CHIARI综合征 复发 New-Clichy指数 Clichy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45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其中男78例,女67例,年龄34~85岁,随机将145例患者分为介入组和药物组,分析各组治疗效果。结果介入组和药物组患者成功治愈率分别是69例(94.5%)和66例(91.7%)。结论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其依据在于是否能缓解症状防未来的不良事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稳定型 心绞痛 介入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4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神经介入术的护理。方法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34例行支架置入术脑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有3例,其中2例是发生在术中支架植入过程中,另外1例发生在术后拔鞘管过程中,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出汗、恶心、头晕等症状。结论加强护理能减少脑动脉狭窄患者行神经介入术治疗过程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现象,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有很大的作用。

  • 标签: 脑动脉狭窄 神经介入术 证明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脑部血肿微创介入治疗与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提高临床有效率提高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微创介入治疗的脑部血肿患者11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进行微创介入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临床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整体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完善相关资料的记录工作。结果采取微创手术后,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效果较好,清除率96.5%,有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8%;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微创介入治疗进行脑部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提高清除效率,并结合整体护理,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部血肿 微创治疗 整体护理 探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险管理在介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分析和总结护理风险评估的方法。从患者、护士、管理、医生等几方面对护理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与防范,在工作中有效地规避风险,保证护理安全。结论护理风险评估与防范,值得在介入护理工作中推广,具有很大的价值。

  • 标签: 风险评估 风险防范 介入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ASO)的操作技巧及临床经验。方法对157例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166条肢体)行腔内治疗,其中48条肢体单纯进行球囊扩张,113条肢体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手术结束前均行动脉造影,以了解扩张后动脉通畅情况。术后常规抗凝治疗。结果1例腘动脉分叉以下闭塞患者和4例股浅动脉或髂动脉长段闭塞患者因导丝不能通过闭塞段而失败截肢,117条肢体足背动脉或桡动脉搏动恢复,157条肢体皮温升高。结论对肢体动脉硬化行闭塞患者,腔内介入是一种创伤小和可重复治疗方法。

  • 标签: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血管造影术 血管假体植入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老龄化加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ASO)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献报道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在8.3%~18.8%。由于患者多在症状严重时方就医,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弥漫,狭窄程度严重,甚至闭塞。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血管腔内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其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导管室自2011年7月起开展腔内介入治疗ASO,至2012年7月共12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围手术期护理 腔内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血管腔内治疗 社会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