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超声学检查结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4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甲组),另抽取同期开展剖宫产术切口愈合良好的53例患者(乙组),所有人均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超声学检查结果,并调查一般资料分析患者子宫切口不良愈合因素。结果:两组子宫前后径距离、卵泡直径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P>0.05)。甲组患者切口与宫颈内口距离明显短于乙组;甲组患者胎儿窘迫、产次在2次及以上、既往有剖宫产史及产褥期感染的人数占比均高于乙组(P<0.05)。结论:超声学检查结果对临床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剖宫产术 子宫切口 愈合不良 超声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成人卵圆孔未闭情况采用超声检查及右心声学造影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01-2022.06期间到院治疗的偏头痛及脑卒中患者1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及右心声学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方法对卵圆孔未闭的诊断结果、诊断指标等。结果:对患者采用超声检查方式,经检查,存在5例患者确诊为阴性,2例患者确诊为阳性。有3例患者两种检查方法存在差异;比较诊断指标水平,虽然两种检查方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的各项诊断指标均高于超声检查。结论:采用右心声学造影诊断成人卵圆孔未闭情况,具有较好效果,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成人卵圆孔未闭 超声检查 右心声学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心声学造影及激发试验对卵圆孔未闭的诊断应用。方法:在我院2017年10月-2020年9月诊断为成人卵圆孔未闭引起的偏头痛的50例患者,对其右心声学造影及充分的激发实验的成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右心声学造影诊断PFO(卵圆孔未闭)可见ASC通过房间隔卵圆孔,也可用右心房被ASC充填后3-6个心动周期内左心房出现ASC作为替代指标,后者适用于分流处显示欠清晰或分流处位于非当前切面的情况,及激发实验表现为第二期二尖瓣流速即E峰流速下降20cm/s,第三期房间隔左移,表明右心房压力超过左心房压力。结论:右心声学造影及充分的激发试验是诊断心内分流的金标准成像方式,其操作简易、安全性高,可通过标准的操作与全面的分析策略,以最少的操作获得准确的诊断,对PEO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价值和作用。

  • 标签: 「」右心声学造影    卵圆孔未闭    激发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斑点追踪技术及右心声学造影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中的预测作用及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用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以我院心内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治疗的34例阵发性新房颤动患者作为本研究调查对象,在患者心律恢复正常且为窦性心律时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及斑点追踪技术等检查,动态监测相应数据变化,如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造影检查右室面积变化分数(FAC),三尖瓣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TAPSE),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及右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以半年时间为调查观察期限,半年后按照患者是否复发进行分组,对比相应监测数据,并根据患者各项检查监测的参数绘制相应曲线及图谱,预测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分析各数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预测能力及诊断价值。结果:半年后,3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有3例转变为持续性房颤(终止调查,占比8.83%),18例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复发组,占比52.94%),其余13例为未复发(未复发组,占比38.23%);复发组患者右室整体纵向应变参数较研究前显著下降,同时低于未复发组研究前,P<0.05;而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造影检查右室面积变化分数,三尖瓣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左室整体纵向应变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相比右心声学造影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预测价值更佳,其中右室整体纵向应变参数较为敏感,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预测及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复发 斑点追踪技术 右心声学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斑点追踪技术及右心声学造影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中的预测作用及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用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以我院心内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治疗的34例阵发性新房颤动患者作为本研究调查对象,在患者心律恢复正常且为窦性心律时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及斑点追踪技术等检查,动态监测相应数据变化,如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造影检查右室面积变化分数(FAC),三尖瓣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TAPSE),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及右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以半年时间为调查观察期限,半年后按照患者是否复发进行分组,对比相应监测数据,并根据患者各项检查监测的参数绘制相应曲线及图谱,预测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分析各数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预测能力及诊断价值。结果:半年后,3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有3例转变为持续性房颤(终止调查,占比8.83%),18例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复发组,占比52.94%),其余13例为未复发(未复发组,占比38.23%);复发组患者右室整体纵向应变参数较研究前显著下降,同时低于未复发组研究前,P<0.05;而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造影检查右室面积变化分数,三尖瓣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左室整体纵向应变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相比右心声学造影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预测价值更佳,其中右室整体纵向应变参数较为敏感,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预测及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复发 斑点追踪技术 右心声学造影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联合益气逐瘀法对急性肾损伤超声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确认为急性肾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与相同基础治疗,补液、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研究组加用益气逐瘀法和穴位注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肾脏超声学肾阻力指数指标。两组治疗前后血胱抑素 C、尿胱抑素 C和血肌酐。结果:通过分析两组肾脏超声学肾阻力指数指标,数据提示两组治疗前该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通过治疗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该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通过治疗后该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 益气逐瘀法 急性 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就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与对比增强TCD检查在检测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右向左分流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50例),基于随机抽签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25例,分别予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和对比增强TCD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增强TCD检查后,其右向左分流检出率及半定量分级较高,相比之下行对照组则较低,组间呈现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隐源性脑卒中右向左分流的检测中,对比增强TCD检查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 对比增强TCD检查 隐源性脑卒中 右向左分流
  • 简介: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开始在医学领域方面上采用更多更先进的技术进行应用,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稳定前进。超声波这一技术也逐渐运用在医学的方面中,超声波有着独特的物理特性和传播性能,与常规的医学技术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医学领域方面上或许能够做出较为明显的贡献。本文章主要介绍超声波的传播特性和物理特性,进一步去分析超声波在医学领域方面上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超声波医学的发展。

  • 标签: 超声波 物理 医学应用 物理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布洛芬混悬液联合物理降温治疗儿童发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收治的100例发热患儿进行研究,均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物理降温法。结果:观察组用药后0.5h、1h、1.5h、2h体温较对照组更低;临床有效率高达96.00%,较对照组的82.00%更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 胃炎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在输尿管末端结石患者中采取体外物理振动排石的具体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共从本院选择输尿管末端结石患者88例,其中44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排石的治疗措施,为对照组,另外44例患者采取体外振动排石方案,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中病情获得治愈、改善的患者人数总计40例,占比为90.91%,对照组该研究结果为81.82%(36/44),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6.23±1.25)d、(8.98±1.76)d,该项数据比较,P<0.05。结论 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方案能够提升输尿管末端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让患者更快得以出院。

  • 标签: 输尿管末端结石 体外物理振动排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压力疗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观察。方法:挑选本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参与统计,就诊资料调查筛选共计54名。参考等比例原则分组将对象分入常规组、实验组,每组27名。常规组使用压力疗法,实验组使用压力疗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超声波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VSS(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BSHS-B(简明烧伤健康量表)评分。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更高,比较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VSS评分更低,比较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BSHS-B评分更高,比较P<0.05。结论: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病人通过压力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瘢痕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改善甚佳,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烧伤后增生性瘢痕 压力疗法 物理因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物理治疗+运动干预在颈椎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共计70例,根据随机摸球法分成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观察组采用物理治疗+运动干预。结果:观察组康复治疗有效率更高,治疗后4周、8周和12周观察组的颈椎活动评分更高且颈椎病功能障碍指数更低,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物理治疗 运动干预 颈椎病 康复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软组织损伤患者实施多元化有序物理因子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掷骰子法将本院2020.7-2021.9间收治的软组织损伤患者80例分为常态组40例(行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实践组40例(行多元化有序物理因子治疗)。对比2组疗效及疼痛程度。结果:实践组治疗3 d、7 d后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常态组且实践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态组,两组数据对比提示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软组织损伤患者实施多元化有序物理因子治疗可提升总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多元化有序物理因子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例库教学法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实践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观察组选取我院50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50名学生,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实践教学采用病例库教学。两组的教学时间为18周,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操作进行考核评估,检验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实践教学中运用病例库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更好。

  • 标签: 病例库教学法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实践教学 康复治疗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物理疗法应用于颈椎病康复治疗过程中联合运动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颈椎病康复治疗患者资料抽取72份进行分析,随机均分2组各36例,参照组为物理疗法治疗患者,研究组为联合运动干预患者,总结不同方案的适用性。结果 干预前颈椎病功能障碍指数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指数更低、有效性更高,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

  • 标签: 物理疗法 颈椎病康复治疗 运动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筛选本院于2020.01-2021.12收治72例采用物理疗法治疗的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展开分析,在“护理干预差异性”原则下将纳入对象分组-对比组、研究组(均n=36),分别施以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7.22%、护理满意度94.44%均较对比组的80.55%、77.78%更高(P<0.05)。结论:在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同时提高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膝关节骨质增生 物理疗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髌骨骨折患者术后施以物理疗法结合运动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观察对患者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3月到2022年2月期间髌骨骨折术后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56例患者,随机编号均分2组,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施以物理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运动康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对比总体有效率以及关节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关节活动度与肿胀度评分均较高,疼痛评分较低,P<0.05。结论:在髌骨骨折术后为患者施以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可改善其关节功能障碍症状,促进病情恢复,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髌骨骨折手术 物理疗法 运动康复治疗 关节活动度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物理预防护理质量指标在妇科中的建立、应用方法,为临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借助相关文献资料、临床实践经验等多种途径,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建立护理质量指标,包含1项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从该科室病例系统中抽取2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开展指标内涵、预防集束化策略、数据收集方法以及指标填报等培训工作,运用指标数据进行全面监测,综合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出现未正确穿脱弹力袜、未落实下肢运动项目的频次明显少于实施前,且实施后护理人员得满分的概率更高(P<0.05)。 结论:在妇科疾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通过科学手段建立护理质量指标,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与管理。

  • 标签: DVT 物理预防 妇科 护理质量指标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