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1例和同期体检健康对照组29例。根据Mogensen分期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8例、大量白蛋白尿组23例。采集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和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检测血浆GDF-15,分析GDF-15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GDF-15明显高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和对照组(q分别=10.60、14.41、15.84,P均<0.05)。微量白蛋白尿组GDF-15水平分别高于正常尿蛋白组和对照组(q分别=4.93、4.57,P均<0.05)。大量白蛋白尿组eGFR明显低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对照组(q分别=5.90、5.71、5.59,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GDF-15、eGFR分别与24h尿微量白蛋白(24hmAlb)具有独立相关性(t分别=2.07、-2.06,P均<0.05)。结论GDF-15具有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和病情程度评估的临床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生长分化因子-15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Gefitinib对大鼠骨内膜来源干细胞(ED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10只健康雄性4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5),实验组予以EGFR信号通路抑制剂Gefitinib100mg/kg·d灌胃,对照组予以等剂量的甲基纤维素灌胃;术后1周取双侧股骨及胫骨,分别分离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EDSCs进行体外增殖克隆,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第3代(P3)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人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周期抑制因子相关基因(p15、p16、p21、p27)的表达。成骨诱导14d后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成骨分化21d后行vonKossa染色,并提取mRNA做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对比成骨分化相关基因(osteocalcin、bsp、runx2、osterix)的表达。结果EDSCs与BMSCs的CD29、CD44均呈阳性表达,CD34、CD45均呈阴性表达。Gefitinib阻断EGFR信号通路后,Brdu检测发现其对BMSCs的抑制(11.15%)比对EDSCs(0.25%)更明显;细胞周期检测可见EDSCs处于GO/G1期和S期的细胞量增加,处于G2-M期的细胞量明显降低;ALP染色可见EDSCs阳性,细胞数升高率(53.31%)明显高于BMSCs(25.04%);EDSCs细胞周期抑制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增加百分率(分别为103.9%、58.0%、117.3%、105.1%)明显高于BMSCs(分别为39.3%、38.4%、24.5%、83.4%),对EDSCs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增加百分率(分别为247.O%、289.9%、66.1%、233.2%)明显高于BMSCs(分别为106.5%、186.4%、41.7%、190.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抑制剂Gefitinib抑制EDSCs和BMSCs增殖,但促进其成骨分化,且对BMSCs增殖抑制更明显,对EDSCs的分化促进作用更明显。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骨髓细胞 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背景: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ucleuspulposusmesenchymalstemcells,NPSCs)在椎间盘损伤退变修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诱导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是关键步骤.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骨形态生成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3,TGF-β3)诱导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取3月龄大鼠尾椎髓核组织,分离培养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形态学观察、三系分化鉴定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抗原.将培养获得的NPSCs分为4组,对照组、20ng/mlTGF-β3组、100ng/mlBMP-2组和20ng/mlTGF-β3+100ng/mlBMP-2组,分别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对NPSCs进行诱导培养.采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因子毒性,在诱导第7天、第14天提取mRNA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髓核特异基因Aggrecan、SOX-9、Collagen-2、Krt19的相对表达量;在诱导第14天进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细胞外基质的表达量,对比各组染色强度来比较各组NPSCs分化程度.结果:成功从髓核组织分离NPSCs并进行鉴定.原代细胞培养11d后传至P3代,贴壁细胞呈纺锤长梭形,旋窝样生长.CCK-8实验结果显示,加入细胞因子组细胞增殖水平在培养3d后较对照组升高,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排除由细胞增殖导致的胞外基质增多.RT-PCR结果显示,在诱导第7天时加入细胞因子组髓核特异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在第14天时,20ng/mlTGF-β3+100ng/mlBMP-2组髓核特异基因的表达较20ng/mlTGF-β3组和100ng/mlBMP-2组升高(P<0.05).阿利新蓝染色结果显示,20ng/mlTGF-β3+100ng/mlBMP-2组细胞外基质分泌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联合使用TGF-β3和BMP-2能够有效诱导NPSCs向类髓核细胞分化,可为下一步应用NPSCs治疗椎间盘退变打下基础.

  • 标签: 髓核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骨形态生成蛋白2 转化生长因子Β3 椎间盘退变
  • 简介: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超家族包括其配体、配体拮抗分子、受体、信号转导分子等信号通路,在软骨分化、增殖、成熟等各个阶段均具有重要功能。基因组相关研究显示,TGF-β家族成员与骨关节炎中软骨的退变紧密相关。本研究拟从TGF-β信号调节软骨的发生、生长板的发育、关节的形成以及关节软骨的发生和发展等方面进行综述,认识TGF-β信号在软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以期为更好地维持软骨健康,为骨关节炎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骨形态发生蛋白 软骨 软骨内成骨 骨骼发育
  • 简介:关节软骨受损或缺失,是导致关节炎等渐进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成熟的透明软骨由于缺乏神经支配和血管供应,且软骨细胞增殖能力差,所以很难自我修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尚存在局限性,且操作复杂,阻碍了临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较强,并保留有分化潜力,但向成软骨分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细胞因子、支架材料、培养基等.寻找促进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活性因子,是目前关节软骨再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就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的相关活性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成软骨分化 活性因子 软骨再生
  • 简介: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15(TNFSF15)可以在人体多种组织细胞中表达,但在肿瘤细胞中呈低水平表达,研究表明其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探寻TNFSF15在乳腺癌、肺癌、泌尿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 标签: TNFSF15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1月本院住院新生儿尿布皮炎患儿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氧化锌护理,观察组患儿使用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7.18%)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2.3)d,对照组愈合时间(3.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疗效确切,缩短病程,减少痛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新生儿 尿布皮炎 氧化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且术后出现干眼症的76例患者(76眼),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进行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及干眼症相应指标。结果研究组痊愈率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21%及97.37%,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BUT、Sit及FL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采用玻璃酸钠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相应症状,对其泪膜相应指标恢复正常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玻璃酸钠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 白内障 干眼症 泪膜
  • 简介: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红霉素对腹部损伤术后肠蠕动功能以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2016年手术治疗的腹部损伤患者80例,根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静脉泵注,250μg/h)联合红霉素(静脉滴注,0.9-1.2g/d)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单独红霉素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肠蠕动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腹胀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及手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腹腔感染2例、肠麻痹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术后腹腔感染4例、肠麻痹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红霉素可以有效改善腹部损伤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还可以抑制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腹部损伤 术后 生长抑素 红霉素 肠蠕动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术前给药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影响,为肝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 2010年 4月至 2014年 6月在山东省肥城矿业中心医院外科进行第一肝门阻断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肝病患者 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丹参术前给药组,每组 33例。选择同期行开腹肝脏手术但未行肝门阻断术的患者 3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健康体检的人员 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在术前、术后 24h、 48 h、 72 h的 IGF-1变化情况。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肝脏缺血再灌注 胰岛素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探讨分析芪附龙葵汤联合化疗对晚期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芪附龙葵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VEGF、免疫功能指标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亚群(CD4+/CD8+)。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VEG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NK以及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附龙葵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VEGF水平,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晚期直肠癌 芪附龙葵汤 临床疗效 VEGF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8月到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脑出血患者,将脑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1例,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制剂,配合依达拉奉药物治疗的方式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后的血蛋白,血细胞,血肌酶,血激素水平及其对脑功能的影响;对照组31例,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法进行诊治,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的疗效治疗。结果实验的治疗效率评价为98.7%,对照组的评价有效率为78.9%,两者效果差异明显,对此后3个月随访来看,实验组的疼痛率为0%,但是对照组后疼痛率为50%,两组治疗类型的不同,具体统计科学意义(P<0.01),对患者血蛋白,血细胞,血肌酶,血激素水平进行比较,都有了较好的恢复。讨论采用实验及对照治疗脑出血患者的疗效两者的对比情况下进行分析,治疗后复发率低,但各有利弊,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推广。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依达拉奉 脑出血 临床效果 神经功能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移植的胚胎肝前体细胞在受体内大量增殖及长期存活困难,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介导的肝星状细胞联合移植有望解决这一科学难题。目的:观察TGF-β1介导的小鼠肝星状细胞与小鼠胚胎肝前体细胞联合移植对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①建立慢病毒介导的稳定过表达TGF-β1基因的小鼠肝星状细胞株,通过细胞免疫荧光、qRT-PCR、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肝星状细胞转染目的基因情况;②体外培养小鼠胚胎肝前体细胞株mHPCs-E14.5并以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③通过CCl4腹腔注射联合2/3肝切除构建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然后进行mHPCs-E14.5单独移植(mHPCs-E14.5移植组),mHPCs-E14.5与mHSCs-pHBLV-CMVIE-TGF-β1联合移植(过表达TGF-β1联合移植组),mHPCs-E14.5与mHSCs-pHBLV-CMVIE-GFP联合移植(对照联合移植组);④在肝切除后14d,共聚焦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小鼠脾实质内ALB、CK19、a-SMA阳性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移酶、谷草转移酶活性。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建立稳定过表达TGF-β1基因的小鼠肝星状细胞株,与空载对照组相比,慢病毒mHSCs-pHBLV-CMVIE-TGF-β1组目的基因TGF-β1、α-SMA表达明显增高(P<0.01);②mHPCs-E14.5细胞株大量表达AFP,微弱表达ALB和CK19,提示该细胞株为胚胎肝前体细胞;③mHPCs-E14.5移植组脾实质内存在少量CK19阳性细胞和ALB阳性细胞;对照联合移植组脾实质内存在少量CK19阳性细胞、α-SMA阳性细胞及较多的ALB阳性细胞,而过表达TGF-β1联合移植组存在大量CK19阳性细胞、α-SMA阳性细胞,少量ALB阳性细胞;④细胞移植后血清谷丙转移酶及谷草转移酶有所下降,过表达TGF-β1联合移植组下降更明显(P<0.05);⑤结果提示,移植的胚胎肝前体细胞在脾实质内定植并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TGF-β1信号介导的肝星

  • 标签: 肝星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胚胎肝前体细胞 急性肝损伤 联合细胞移植 脾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依帕司他对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大鼠腹膜结构、功能的影响及腹膜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N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腹膜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4.25%的腹膜透析液制备腹膜透析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依帕司他组。12周后,测定各组腹膜超滤功能,并取壁层腹膜行HE染色,测定腹膜厚度,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法测定TGF-β1的表达。结果依帕司他组腹膜厚度(20.075±6.492)um,超滤量为(0.93±1.36881)ml,葡萄糖转运量为(12.9712±3.0313)mmol/Kg。与模型组腹膜厚度(33.618±2.861)um,超滤量为(-1.9530±2.33820)ml,葡萄糖转运量为(18.8905±3.0308)mmol/K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模型组腹膜TN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依帕司他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依帕司他能下调TGF-β1的表达,减轻腹膜增厚,延缓腹膜纤维化的进展。

  • 标签: 依帕司他 转化生长因子-&beta 1 腹膜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诱导分化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去分化后的干细胞特性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胎牛血清及淋巴细胞分离液等,从实验的角度出发,对诱导分化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去分化后的干细胞特性及潜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第5代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与去分化1d成肝细胞诱导分化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向骨细胞诱导分化后,转化为了典型的骨细胞形态。经PCR检测发现,两者的表达相似。样本H浓度46.80ng/μL、总量0.81μg、A260/A280为1.75、RIN为8.49%、28S/18S为2.59%。结论去分化后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保留细胞形态,维持干细胞标记物表达水平,与未经处理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其增值能力更强。

  • 标签: 诱导分化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肝衰竭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活血通脉饮治疗血瘀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NO,ET1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及通塞脉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活血通脉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 2个疗程后的血液中管内皮生长因子、 NO、 ET1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 NO) 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O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中内皮素 (ET ) 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下肢血管动脉硬化改善程度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 活血通脉饮能够改善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 NO)水平,降低血液中内皮素 (ET ) 水平,效 促 进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增 生,改善血液供应下肢动脉,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 ] 活血通脉饮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内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 NO)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1例46,XY性分化异常,对46,xy性分化异常进行初步分析。方法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查体,内生殖器B超、血清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检查。结果患者智力和血压正常,生殖器外观呈幼稚女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无肥大,发育欠佳,宫体萎小;B超检查子宫及右侧卵巢均小,左侧卵巢未见;血清性激素测定雄激素低于正常女性,雌激素远远低于女性绝经期,促卵泡成熟素远高于绝经期女性的;46,xy染色体核型异常。结论46,XY性分化异常可由单纯性腺发育不全和先天性睾酮合成障碍等多种不同的疾病所致。

  • 标签: 染色体 46,xy 性分化异常
  • 简介:摘要: 乳头状甲状腺癌和滤泡状甲状腺癌均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同时也是甲状腺癌的主要类型,现阶段对于分化型甲状腺在外科手术治疗方面可采用的方法较多,关于不同方法的临床文献报道也较多。本文结合国内相关文献资料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进展,依靠对不同外科治疗方法的总结,进一步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外科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评估宫颈鳞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宫颈鳞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病理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组。分别于CT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病灶CT值,并计算病灶强化程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癌强化程度的差异。结果高、中、低分化宫颈鳞癌患者的静脉期强化程度分别为(20.89±12.79)、(29.00±13.21)、(37.28±16.1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分化与低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宫颈鳞癌强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对宫颈鳞癌病理分化程度的评估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宫颈鳞癌 CT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人参皂苷免疫纳米(VRIN)对裸鼠人胃癌NUGC-4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裸鼠放置于人胃癌NUGC-4组织中,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为A组(n=12,生理盐水干预)、B组(n=12,5-Fu干预)及C组(n=12,VRIN干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ealtime-PCR对胃肿瘤组织中的VEGF-D蛋白和mRNA表法进行检测。结果A组、B组和C组淋巴转移率分别为83.33%、50.00%和8.33%。组间比较中发现,A组与C组淋巴转移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未体现统计学价值(P>0.05)。B组和C组得VEGF-D蛋白表达均低于A组(P<0.05)。结论VRIN对抑制胃癌细胞裸鼠淋巴结细胞转移具有明显作用,而VEGF-D蛋白和mRNA表法则是VRIN预防和治疗胃癌淋巴结转移可能机制。

  • 标签: 人参皂苷免疫纳米 胃癌 内皮生长因子D 实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