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瘢痕疙瘩是皮肤伤口愈合或不明原因所致皮损愈合后所形成的一种过度生长的异常瘢痕组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瘢痕。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目前的治疗有药物、注射、激光、冷冻或手术等多种方法。但

  • 标签: 康宁克通 超高频 局部高 气化 治疗后 注射
  • 简介: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手部瘢痕挛缩畸形,不仅造成手的功能障碍,还严重影响美观,给患者工作生活及心理造成严重影响.我院在2000年2月~2002年9月收治了18例该病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手部瘢痕挛缩 护理 术后 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和探讨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治疗和临床效果.方法1995年6月~2001年6月,我们对68例手部瘢痕挛缩进行手术治疗,彻底切除和松解瘢痕,应用皮瓣或植皮修复创面,其中皮瓣(包括Z成形)46例,植皮22例.结果皮瓣组有2例出现皮瓣远端坏死;植皮组全部成活.60例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再次发生瘢痕挛缩者4例,均为植皮组;皮瓣组中有2例因外观臃肿而行整形术.病人手功能及外观较为满意,总优良率达78.3%.结论选择适当手术时机、正确的修复方法及术后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手部瘢痕挛缩 手术治疗 手部畸形 整形修复术
  • 简介:瘢痕治疗至今无理想方法.目前公认瘢痕内注射药物是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患者痛苦大,费用高,小孩不易接受,且受瘢痕面积大小影响.我院近5年来采用中草药配方治疗烧伤后瘢痕,获得与注射法同等疗效,无创伤,无痛苦,且经济,对大面积瘢痕更为实用.

  • 标签: 烧伤瘢痕 瘢痕治疗 中药洗剂
  • 简介:1.1一般资料瘢痕好发于胸、背部及上臂。其中,胸部多见于胸骨柄处,为正常皮肤表面的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呈紫红色、坚韧、隆起;背部多见于多脂三角区,属痤疮愈合后其基底部的过度增生,外观呈黄白色或呈黄红色的楔状皮损;上臂多见于预防接种后形成的过度增生。

  • 标签: 陈醋治疗 瘢痕 导入 音频 过度增生 结缔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整复及功能重建。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对烧伤后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63例患儿(68只手)进行手术整复,并在术后采取综合康复措施。结果4例腹部带蒂皮瓣均成活;共行70例次瘢痕切除植皮术,术后皮片成活良好42例次,少许表皮坏死25例次,小块皮片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2例次,皮片部分坏死、经再次植皮创面愈合l例次。术后6月根据手部关节活动程度测量,结果优37只手,良19只手,中8只手,差4只手,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l%(62/68)。结论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首选手术治疗,根据畸形程度采取不同的术式,辅以术后康复治疗,可以较好的恢复患手的功能。

  • 标签: 烧伤 手畸形 获得性 儿童
  • 简介:瘢痕内含有大量胶原纤维,组织致密,为解决用普通注射器向瘢痕内注射类固醇等药物的难题,笔者设计了瘢痕注射器,对面部及功能部位烧伤后出现增生性瘢痕(面积﹤5cm2)及少量瘢痕疙瘩的36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瘢痕注射器 瘢痕 胶原纤维 杠杆原理
  • 简介:目的寻求修复面中部瘢痕的新方法。方法15例面中部瘢痕患者于Ⅰ期手术时,在其颌面、颈、耳后部皮肤软组织下并联埋置2个扩张器,待扩张至有足够的“额外”皮肤软组织后,施行Ⅱ期手术,旋转并推进扩张皮瓣以修复面中部瘢痕。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切口相对隐蔽,修复部位皮肤颜色、质地等符合要求,面部外观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颌面、颈、耳后部皮肤软组织并联扩张术是一种修复面中部瘢痕的较好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瘢痕 面部 扩张术 外科皮瓣
  • 简介:目的:通过对28例咽部瘢痕进行局部注射长效激素曲安奈德的治疗,总结咽部瘢痕治疗的经验。方法:用扁桃体手术用注射针头抽吸曲安奈德沿咽部白色条索状瘢痕组织进针,每一点注射药物0.1~0.2ml,每15天注射1次,共注射3次,停1~2个月,复查,若瘢痕已软化松解,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即可停止治疗,若不理想再追加注射药物1~2次。结果:28例患者注射3次后19例症状消失、瘢痕松解,余9例又注射1次后,8例症状消失,瘢痕条索松解,仅1例患者瘢痕条索松解症状没有明显缓解。结论:手术、激光和微波等方法松解瘢痕失败的原因,就是这些方法都要在咽腔留有新的创面,造成了新的感染机会,给新创口带来了各种抗原。本法通过长效激素曲安奈德的局部注射,避免了新的变态反应的发生,而且通过曲安奈德在局部高效的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逐渐松解了原已形成的瘢痕

  • 标签: 咽部瘢痕 注射 曲安奈德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和介绍大面积瘢痕性秃发整形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皮肤组织扩张术的方法,扩充有头发的头皮组织,切除秃发区的瘢痕,用推进或旋转方式修复瘢痕性秃发共32例,秃发瘢痕的面积均超过100cm^2,其中秃发面积最大23×15cm和22cm×12cm。结果:全部病例均能消除秃发的瘢痕,术后随访1~2年,头发生长良好。结论:组织扩张术是整复大面积瘢痕性秃发的首选和有效方法。

  • 标签: 瘢痕性秃发 临床经验 皮肤组织 临床资料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 观察局部外用辣椒素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法。治疗组瘢痕表面涂抹0.05%的辣椒素霜,对照组涂抹不含辣椒素的霜剂,3次d,使用6周。观察用药前后的瘙痒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并采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和胶原纤维染色等方法观察辣椒素的止痒作用以及对瘢痕增生的影响。 结果 辣椒素具有明显的止痒作用,其作用与P物质的减少有关,但用药后两组在瘢痕的色泽、软硬度、厚度及胶原纤维的形态分布上,未见有明显差异。 结论 辣椒素可用于增生性瘢痕的止痒,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其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不显著。

  • 标签: 烧伤 瘢痕 瘙痒 辣椒素
  • 简介:目的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自体微粒皮与大张异体皮移植术治疗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的方法。方法选择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瘢痕严重增生挛缩造成关节畸形而自体皮匮乏的病人11例,共31个关节,在全麻下切除部分瘢痕,彻底松解,矫正关节畸形,用微粒皮加异体皮覆盖创面,术后进行植皮区压迫和早期功能锻炼。随访12个月以上。通过术前、术后的皮肤外观、关节功能、组织学观察等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微粒皮移植者皮肤外观及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组织学可见表皮较厚,部分可见表皮脚,真皮层较薄,胶原纤维排列较有规律。结论微粒皮加大张异体皮移植术可用于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关节部位瘢痕挛缩。

  • 标签: 微粒皮 瘢痕 异体皮
  • 简介:目的:探讨中期妊娠子宫瘢痕处植入性胎盘致子宫破裂大出血的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例剖宫产后中期妊娠子宫癜痕处植入性胎盘致子言破裂大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后阴道流血.胎儿产出后.胎盘难于娩出,且有难于控制的大出血应考虑胎盘植入,处理方法需行子宫切除。结论:瘢痕是妊娠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

  • 标签: 植入性胎盘 中期妊娠 副宫产术 瘢痕子宫
  • 简介: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是一种来源丰富的多肽类激素,可在皮肤多种细胞内生成并参与多种代谢平衡的调节[1,2].黑皮素1受体(MC-1R)是一种具有7个跨膜区的G蛋白偶联受体,它广泛分布于皮肤与多种组织中,与α-MSH结合可使细胞外基质沉积减少.本实验以人体增生性瘢痕、浅表性瘢痕及同体的正常皮肤为研究对象,探讨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正常皮肤 人体 G蛋白偶联受体 表达 浅表性
  • 简介:烧(创)伤愈合后形成的增生性瘢痕往往影响患者的功能和外形,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已知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与成纤维细胞的过多增殖以及胶原的过多分泌有关,本实验观察了中药制剂复方消疤口服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防治瘢痕增生提供实验依据。一、资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10例标本均取自手术患者切除的增生性瘢痕,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6~42岁,瘢痕形成时间为烧伤后8个月到3年。瘢痕凸出于皮肤表面,发红,痒、痛症状明显,术后标本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患者无结缔组织疾病或可能影响结缔组织代谢的疾病,无心、肺、肝、肾等慢性疾病,3个月内未使用过类固醇激素、青霉胺、抗肿瘤药物等,未接受过放射线治疗。2.主要药品、试剂:复方消疤口服液(武卫药制证字第047号)的主要成分为石斑草、川芎、乳香、丹参、红花、全蝎。DMEM低糖型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粗制Ⅰ型胶原酶、离解蛋白DispaseⅡ、MTT、DMSO、Hoechst33342、PI、NEM、Ⅶ型胶原酶、POP、POPOP、tritonX100等均为美国Sigma公司...

  • 标签: 口服液抑制 增生性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P物质(SP)对不同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b)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手术剩余正常皮肤标本取白笔者单位12例烧伤患者,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Fb并传至6~8代。根据DMEM培养液中培养物质的不同分为sP组(含1×10^-6mol/LSP)、SP+SP受体拮抗剂(spantide)组(含1×10^-6mol/LSP、3×10^-5mol/Lspantide)、空白对照组(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采用噻唑蓝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SP、spantide对瘢痕疙瘩Fh(KSF)、增生性瘢痕Fb(HSF)及正常真皮Fh(NDF)增殖活性[吸光度(A)值]及凋亡率的影响;另取1×10^-6mol/LSP分别培养Fh24~120h,以及sP组划分出1×10^-9~1×10^-5mol/L的浓度梯度,检测SP对上述3组不同样本中Fb作用的时间、剂量效应。结果空白对照组各样本Fb的A值及凋亡率无明显差异。SP组KSF、HSF、NDF的A值分别为0.656±0.071、0,525±0.064、0.404±0.063,凋亡率分别为(1.5±0.3)%、(4.0±0.5)%、(5.5±0.7)%,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对Fh作用的强弱为KSF〉HSF〉NDF。SP+spantide组部分抑制SP对KSF的作用而完全抑制其对HSF、NDF的作用。SP作用的时间、剂量效应检测结果显示,SP对KSF的作用较HSF、NDF更加灵敏、持久。结论SP对不同病理性瘢痕Fh增殖、凋亡的影响符合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特征,提示SP在其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P物质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病理性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