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剥脱剂加入中药治疗面部色素痣和雀斑的临床效果.方法:联合中药皮肤剥脱剂治疗皮肤色素痣及雀斑221例,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共治疗色素痣176例,其中痊愈率86.93%,显效6.82%,有效5.11%,无效1.04%;雀斑45例,痊愈84.44%,显效8.89%,有效6.67%.所有病例经3~12个月随访,未出现毒副作用.结论:在化学皮肤剥脱剂中加入中药制剂可以减少化学剥脱剂的用量与浓度,减少术后局部的炎症反应,促进皮肤愈合.

  • 标签: 色素痣 雀班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药剥脱剂 化学剥脱剂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根据伤指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浅静脉皮瓣、邻指皮瓣、侧方旗帜型皮瓣、掌骨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腹部皮瓣修复伤指的血管及皮肤缺损.结果本组病例35指,成活34指.术后2~6个月随访,皮瓣的颜色、质地、外形、感觉恢复均较满意,避免了手指的伤残,恢复了良好的功能.结论应用上述综合方法,一期修复伴血管和皮肤缺损的断指,皮瓣切取方便,术后易于观察,并在临床应用中证实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皮肤缺损 腹部皮瓣 断指再植 临床应用 血管 术后
  • 简介:目的总结单个指背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运用各种皮瓣(6种类型)修复单个皮肤缺损99例.邻指皮瓣10例,邻指翻转筋膜瓣19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5例,掌背动脉岛状皮瓣23例、UI皮瓣15例,游离足内侧皮瓣7例.结果3例失败,96例皮瓣成活,成活率97%.手指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指背皮肤缺损修复方法有多种,可根据各种皮瓣的适应征及优缺点选择最适应的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

  • 标签: 指背皮肤缺损 背动脉岛状皮瓣 修复方法 逆行岛状皮瓣 足内侧皮瓣 皮瓣修复
  • 简介:患者男,72岁.脐周皮肤刺痛50天,伴脐部阵痛8天于1998年12月27日入院.曾在门诊反复就诊10次,拟脐周皮炎、脐部顿挫型带状疱疹治疗无效.发病来食欲减退,体重减轻8kg.一般情况尚好,脐周皮肤4cm×4cm水肿性红斑,扪及腹腔5cm×5cm质硬肿块与脐部相连,轻度压痛.CT示结肠肿瘤侵犯腹壁.初步诊断为结肠癌.

  • 标签: 皮肤转移 肠腺癌 腹腔化疗 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 化疗泵 脐周
  • 简介:介绍国外皮肤用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并从脂质体透皮吸收理论,脂质体局部外用机制,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分析论述和展望。为研制此类制剂提供参考。

  • 标签: 脂质体 药物载体 皮肤用药 药物释放 研究进展
  • 简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年龄3~69岁,其中头面部烫伤14例,上肢烫伤9例,下肢烫伤8例,臀部烫伤1例;临床表现为浅Ⅰ、Ⅱ度伤27例,5例为深Ⅱ度烫伤,表现为红、肿、热痛,感觉过敏,水疱形成,明显红肿.

  • 标签: 芦荟 夏枯草 中药外敷 治疗 皮肤烫伤
  • 简介: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局部与全身的瘙痒常使患者烦躁不安、失眠、甚至引起血压波动,严重影响着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探讨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我们分析了2000~2003年间在我院就诊的256例尿毒症患者的皮肤瘙痒,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尿毒症 皮肤瘙痒 炉甘石洗剂 紫外线光疗 息斯敏
  • 简介:新生儿皮肤色素斑俗称“青痣”或“青记”(以下简称青痣),多发生在臀骶部、背部等处。有关新生儿青痣的形态学资料未见详细报道。因此,本文对新生儿青痣的发生个数、部位和形态作了观察和测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们对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足月出生的156例(男婴72例、女婴84例)新生儿(死婴不计算在内)在出生后一天内进行观察与测量。1.2方法:先观察青痣的个数、部位、形态,然后用彩笔沿新生儿青痣的边缘画出轮廓,再将青痣的轮廓印在白纸上,利用CMIAS-007图像分析系统对青痣进行测量。

  • 标签: 新生儿 皮肤 色素斑 青痣 色素细胞
  • 简介:目的报道应用不同类型的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拇指皮肤缺损患者,急诊应用7种方法治疗.其中拇指掌侧推进皮瓣8例,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15例,第一掌背逆行筋膜皮瓣4例,中、环指邻侧双岛状皮瓣3例,桡动脉鼻烟窝皮支逆行岛状皮瓣5例,带骨间后动脉的前臂逆行岛状皮瓣4例,(足母)趾甲皮瓣游离移植4例.结果本组43例中,坏死1例,改用其它皮瓣修复;部分坏死2例,经换药痊愈.其余40例拇指外形较好,指腹感觉存在,活动正常或稍差于健侧,拇指能与2~5指对指.结论不同程度的拇指皮肤缺损选用合适的方法修复,疗效可靠.

  • 标签: 拇指 皮肤缺损 皮瓣修复 逆行岛状皮瓣 显微外科修复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在显微镜下行清创术,术中仔细寻找损伤的静脉,然后将其吻合,建立血运以修复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结果14例撕脱皮肤全部成活,手部外形正常,皮肤感觉在3个月~1年内恢复正常.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方法 适应证 吻合静脉 修复 手掌 皮肤逆行撕脱伤
  • 简介: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是一种严重损伤,在工伤和交通事故中屡有发生.若早期处理不当,常造成皮肤坏死、感染,并危及生命.我院自1994年6月~1999年12月共收治31例,均采用保留有血运的撕脱皮瓣,而无血运的皮瓣切下反取成全厚皮回植,收到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皮肤撕脱伤 治疗方法 无血运皮瓣 有血运皮瓣
  • 简介:临床上把前臂屈侧远端、腕管以近部位的电烧伤称为腕部电烧伤,明确诊断并不困难,但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无皮肤破损创面的腕部电烧伤.笔者单位近5年来治疗9例该类患者,年龄7~54(28±5)岁.7kV以上高压电致伤6例,220~380V电致伤3例.5例为新鲜电烧伤,其中3例患者触电对侧前臂为有创面的典型腕部电烧伤,1例伴手指电烧伤,1例全身均无创面;另4例为电烧伤晚期.本组病例的特点是患侧腕部皮肤均无可见的电烧伤创面,但有深部组织损伤体征,早期表现为腕横纹以近、前臂远端局限部位有轻中度肿胀、压痛,屈指活动受限,被动伸指和前臂旋后受限伴明显疼痛.有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者6例,尺神经支配区麻木者2例,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均有损伤表现者1例.3例有大鱼际肌萎缩,1例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2例有轻度手指活动时腕部肌腱粘连及前臂旋后障碍.

  • 标签: 腕部电烧伤 皮肤破损 创面 手指电烧伤 烧伤晚期 高压电
  • 简介:对稀土作业矽肺患者进行了临床及免疫学检查。结果表明,稀土矽肺组、矽肺组和稀土组皮肤搔痒、脱发和皮肤干燥高于对照组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稀土矽肺组毛囊炎、痤疮也显著高于矽肺组和对照组(P<0.05).细胞免疫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体液免疫稀土矽肺组IgG、lgM显著低于矽肺组(P<0.05),表明稀土对矽肺患者可引起皮肤损伤。体液免疫指标可能与皮肤损伤有关。

  • 标签: 稀土 稀土矽肺 皮肤损伤
  • 简介:目的根据大白鼠皮肤碱烧伤创面早期病理组织学观察复制Ⅱ、Ⅲ度碱烧伤模型,研究碱烧伤的临床治疗。方法Wistar纯种健康大白鼠20只,以不同浓度2mol/l、2.5mol/l、5mol/lNaOH,作用时间分别为30秒、45秒、60秒、75秒,涂抹于脱毛后的表皮。结果2mol/L(60s)、2.5mol/L(45s),5mol/L(30s)即可直接造成Ⅱ度-深Ⅱ度烧伤;2mol/L(75s)、2.5mol/L(60s)、5mol/L(45s)即可造成Ⅲ度烧伤,其烧伤深度与NaOH溶液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比。结论Ⅱ度、Ⅲ度碱烧伤均为渐进性烧伤,与文献中介绍的潜拙样损伤似乎不同。另外,不同浓度NaOH溶液在相同时间对皮肤组织的损伤及同一浓度NaOH溶液在不同时间对大白鼠皮肤的损伤病理学变化均有差异。

  • 标签: 碱烧伤 模型复制 组织病理学
  • 简介:目的寻求修复面中部瘢痕的新方法。方法15例面中部瘢痕患者于Ⅰ期手术时,在其颌面、颈、耳后部皮肤软组织下并联埋置2个扩张器,待扩张至有足够的“额外”皮肤软组织后,施行Ⅱ期手术,旋转并推进扩张皮瓣以修复面中部瘢痕。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切口相对隐蔽,修复部位皮肤颜色、质地等符合要求,面部外观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颌面、颈、耳后部皮肤软组织并联扩张术是一种修复面中部瘢痕的较好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瘢痕 面部 扩张术 外科皮瓣
  • 简介:以往用以评定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如药理学实验、测定耗氧量及二氧化碳产出量、呼吸商等实验复杂而繁琐,交感皮肤反应(SSR),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检测技术,操作简单,无创伤,已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其临床意义及应用简述如下。

  • 标签: 交感皮肤反应 评价 自主神经功能 耗氧量 二氧化碳 产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