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系中是否存在SP细胞及SP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荧光活化的细胞分选技术(FACS)从胃癌MKN-45细胞株获得SP细胞,进而分析这些SP细胞有无肿瘤干细胞特性;采用实时定量的RT-PCR检测5个干性相关基因OCT-4,SOX-2,NANOG,CD44和ABCG-2的mRNA在SP和MP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使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定性分析发现:5个干性相关基因在SP和MP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亦有差异;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当SP细胞和MP细胞注射非糖尿病联合重度免疫缺陷(NOD/SCID)的小鼠,SP细胞较MP细胞具有更强的成瘤性。结论综合分析本实验相关结果,可以推测SP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由MKN-45分选获得的SP细胞是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胃癌干样细胞。SP细胞较主群细胞(MP)具有较高的克隆形成率。

  • 标签: ATP结合转运盒 侧群细胞 苯咪唑类(Hoe33342) 胃癌 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巨细胞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法是对感染巨细胞的儿童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回顾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感染巨细胞病毒的儿童进行诊断与治疗,并观察患儿感染情况,提高治愈率。结果巨细胞感染所引发的症状种类主要有发热、皮肤黄染、肝脏肿大、咳嗽、肝功能异常。结论巨细胞感染会导致患儿肝脏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受损,因而必须提高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性依据与理论依据。

  • 标签: 儿童 巨细胞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复外染色对于烤瓷牙的接触点以及不同类型瓷边缘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制作40个不同肩台的烤瓷牙,并对染色之外的烧结温度作反复的烧结之后,就邻面的接触点以及不同瓷边缘是否有影响以及其影响的程度进行检测。结果多次反复烧结对于烤瓷牙的邻面接触点以及瓷边缘均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90°肩台瓷牙经多次烧结后的缝隙发生率较刃状肩台瓷牙更低。结论反复烧结烤瓷牙外染色体时,应注意颈缘与邻面接触点的密合程度,设计颈缘瓷肩台时,宜设计成为90°。

  • 标签: 外染色 烤瓷牙 领面接触点 瓷边缘
  • 简介:细胞保存损伤是指血液保存在液体基质中红细胞发生的生物化学与形态学上的改变,红细胞保存损伤是影响红细胞保存效期和临床输血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红细胞保存损伤的主要机制及对策进行综述。

  • 标签: 输血 红细胞 保存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在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ucleosis.I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70例IM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结果70例I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淋巴细胞数目 异型淋巴细胞
  • 简介: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具有强大的抗感染和抗肿瘤等功能[1-2]。脾脏外科的发展经历了切脾术和保脾术2个阶段。切脾术是脾脏外科发展的初级阶段,保睥术是脾脏外科发展的成熟阶段。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脾损伤实施保脾术已被外科医师所共识,血液病实施保脾术仅被外科医师所尝试,对门静脉高压巨脾“切”与“保”一直存存争议[3]。

  • 标签: 脾功能亢进 炎症细胞 门静脉高压
  • 简介:目的:探讨异硫氰酸苯乙酯(PEITC)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PEITC处理QBC-939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342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设置对照组:加入和药物等体积的DMSO。结果:20、30、40、50μmol/L的PEITC作用于QBC-939细胞24h后,细胞活力分别为(88.07±2.40)%、(68.02±4.04)%、(52.57±1.91)%、(36.37±3.4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30μmol/L的PEITC处理QBC-939细胞12、18、24、48h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0.74±2.96)%、(78.22%±4.85)%、(69.67±4.58)%、(40.48±2.59)%,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QBC-939细胞经30μmol/L和50umol/L的PEITC作用处理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51±2.77)%、(58.62±3.75)%,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GJM期的细胞比例从(5.06±1.86)%上升到(16.96±2.71)%、(26.68±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PEITC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而发挥抗胆管癌作用,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 标签: 异硫氰酸苯乙酯 胆管癌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 简介:本研究通过检测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新蝶吟(Npt)水平,探讨其在HLH中的意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0例HLH患者治疗前后和1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清Npt水平及scD25水平。结果显示,HLH组诊断时血清Npt和scD25水平分别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01)。HLH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pt和sCD25水平分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01)。将治疗前后Npt水平与sCD25水平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治疗前r=0.81,P〈0.05;治疗后r=0.65,P〈0.05);与此同时,治疗前Npt水平与血清铁蛋白亦有显著相关性(r=0.55,P〈0.05)。结论:血清Npt可能在HLH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水平的升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蝶呤 sCD25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窄带光谱成像技术联合碘染色检查对进展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162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内镜检查中依次使用白光内镜、窄带光谱成像技术(窄带光谱内镜)和Lugol碘液染色染色内镜)观察模式进行观察,分别记录病灶长度。将窄带光谱内镜或染色内镜观察模式下的癌旁异常黏膜作为可疑边界取标本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计算与白光内镜观察模式下测量病灶边界的差值。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记录手术入路和吻合方式,对未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随访其最终的治疗方式。比较内镜检查前后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162例患者中,3种观察模式下测量病灶边界一致者121例,不一致者41例。41例患者中测量差值为1~3cm者22例,〉3cm且≤5cm者8例,〉5cm且≤10cnl者7例,〉10em者4例;测量差值〉5am的患者均为多发斑片状不着色。以上4类患者中,分别有1、2、2、4例最终接受了新辅助放化疗,其余3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41例病灶边界不一致者取可疑的癌旁黏膜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其中鳞状细胞癌31例、原位癌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15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2例修改了手术方案,其中2例由胸内吻合改为颈部吻合,3例由主动脉弓下吻合改为弓上吻合,7例由单纯经腹手术改为经胸腹两切口手术。结论内镜检查中启用窄带光谱内镜或染色内镜观察模式测量进展期食管癌病灶的准确性更高,对于在3种观察模式下测量病灶边界不一致者应取癌旁异常黏膜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制订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食管肿瘤 进展期 内镜检查 窄带光谱成像 碘染色 诊断
  • 简介: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nt)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由约70nt的pre-miRNA经Dicer酶剪切加工而来,通过RISC(RNA-inducedsilencingcomplex)在转录后对靶基因的表达实施调控。如miRNA与其靶基因mRNA的3’-UTR(非翻译区)片段完全互补,

  • 标签: 胃肿瘤 干细胞 MIRNA 综述
  • 简介:目的研究坏死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周围正常细胞增殖及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低糖低氧条件下培养细胞,建立细胞坏死模型,收集坏死细胞培养上清液,用于干预正常血管平滑肌细胞。实验设坏死上清组、IL—1组、坏死上清+IL-1RA组和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RT—PCR检测各组MCP-1、IL-6和IL-8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MCP-1、IL-6和IL-8的分泌:Westernblot检测各组NF—kB的激活情况。结果NCS组和IL-1组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CS+IL-1B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NCS组和IL-1组(P〈0.01);NCS组和IL-1β组MCP—1、IL-6、IL-8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CS+IL-1RA组MCP—1、IL-6、IL-8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NCS组和IL-1组(P〈0.05);NCS组和IL-1β组的MCP-1、IL-6及IL-8蛋白的分泌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CS+IL-1RA组MCP-1、IL-6和IL-8蛋白的分泌显著低于NCS组及IL—1l组(P〈0.05):NCS组和IL-1组NF—kB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NCS组和IL—1组相比NCS+IL—IRA组NF—kB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坏死血管平滑肌细胞能够促进正常细胞的增殖.诱导NF—kB的激活以及炎性因子的释放.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可能与IL-1的大量释放有关。

  • 标签: 血管平滑肌细胞 坏死 增殖 炎性因子
  • 简介: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方法较多,而采用不同诱导方法时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化成神经细胞的比例是不一样的。适宜的诱导条件是实现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必要条件。目的:比较两种常见的化学诱导法与共培养法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差异,以寻找一种诱导效果高、实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化学诱导法和共培养法诱导分化比较两种方法所获得的神经细胞数目、细胞形态和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结果与结论:培养7d后两组均可见大量贴壁细胞形成突起,呈放射状生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均为阳性。共培养法第5天可见典型神经细胞结构,突起数量较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50.82±2.46)%,化学诱导法培养第7天可见神经样细胞形成,并有突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43.56±1.74)%。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共培养法诱导分化后的神经样突起数量多并较早互相形成连接,且共培养法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高于化学诱导法。

  • 标签: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细胞 诱导分化 共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现状。方法通过收治的2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及文献检索获取的5个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多位于大脑凸面、矢状窦、小脑幕。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71.4%的患者有头晕、头痛症状。结论手术是治疗本病最主要的方法,因其易出现复发、转移,术后辅助放疗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同,尤其是肿瘤无法全切的患者,化疗暂时未显示出明显获益。

  • 标签: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肿瘤治疗 化疗
  • 简介:目的使用慢病毒介导兔BMP-2基因转染兔滑膜间充质于细胞(SMSCs),检测其安全性,并在体外定向诱导至软骨细胞。方法通过构建包含BMP-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SMSCs后行安全性分析;各项检测和MicroRNA分析判断转染后的SMSCs是否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结果贴块法获得的SMSCs在经分离纯化后,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应有的结构和表面标志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增殖动力学、核型分析、致瘤型分析等证实被慢病毒转染的SMSCs安全。Westernblot、免疫荧光等证实且能稳定表达BMP-2蛋白。14d后,免疫组化、MicroRNA检测等证实在不需外加外源性BMP-2的体外环境下SMSCs可自发向软骨细胞分化。结论经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的兔SMSCs足够安全,能稳定表达BMP-2,体外能自发向软骨细胞分化。

  • 标签: 滑膜 间质干细胞 慢病毒属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一例罕见的发生于57岁女性的嗜酸细胞性膀胱炎。嗜酸细胞性膀胱炎的诊断经膀胱镜检和病理活检确诊。嗜酸细胞性膀胱炎病因不明,常见于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多伴有过敏性疾病和嗜酸细胞增多症或者其他疾病伴发的膀胱损伤,可选择经尿道切除膀胱病变,并配以抗炎及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嗜酸细胞性膀胱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48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NSCLC患者放疗前以及放疗第2、4、6周及放疗后2周血液中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水平的变化情况,计算不同时期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低于正常范围的百分率。结果4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2.92%;接受放射治疗的大部分肺癌患者白细胞、中性粒、淋巴细胞数目与放疗前相比出现下降;放疗结束后2周白细胞、粒细胞可恢复正常水平,但部分患者淋巴细胞仍未能升至正常范围。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会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经过升白细胞治疗可提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但对淋巴细胞无明显作用。放疗后肺癌患者淋巴细胞水平低下的现象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放射治疗 肺癌 细胞免疫
  • 简介:本研究旨在评价供者纯化的CD34+细胞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poorgraftfunction,PGF)的疗效及安全性.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0例allo-HSCT后继发PGF的患者,均给予G-CSF动员后的供者纯化CD34+细胞治疗,观察输注后相关并发症及患者生存情况.细胞分选采用cliniMACS系统,计算并统计分析分选纯度和CD34+细胞回收率.结果表明:纯化后的CD34+细胞纯度为(89.31±1.73)%,回收率达到(93.27±8.14)%,在10例患者输注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映,均获得造血恢复,没有加重感染和GVHD等合并症的发生.结论:利用CliniMACS系统进行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分选,所得CD34+细胞纯度、回收率均满意.供者纯化的CD34+细胞是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功能不良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功能不良 纯化CD34+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患者化验结果的准确性,放置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有效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其干预措施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检验的患者资料,统计检验科与护理部的各种差错以及隐患。从可能影响患者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几个方面入手,综合对比分析血液标本采集、抗凝、留置的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因素很多,因而应对标本的处置、仪器运转、结果审核等进行统计。研究发现,若未使用恰当的抗凝剂,会导致患者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的检测结果不够准确(P<0.05)。结论加强对其临床检验质量的控制,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对其质量进行把控,并且能够更好的降低检验的出错率。由于影响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因素较多,为了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就要对细胞检验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控制,以减少其对结果的影响。

  • 标签: 血液细胞 检验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各期中EG5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BCR/ABLmRNA二者在正常人骨髓与外周血中的表达相关性,对CML诊断以及预后评估中EG5mRNA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取62例慢粒病人外周血样本为本次研究对象,取8名健康志愿者骨髓以及外周血样本为参照,分别采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其中的BCR/ABLmRNA和EG5mRNA的表达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检测发现,健康外周血中未发现EG5表达,而健康骨髓样本中则检测发现EG5存在低丰度表达;在CML辅助诊断中EG5具有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依次为84.8%(28/33)、89.6%(26/29);在CML诊断中BCR/ABLmRNA的特异性与敏感度则依次为90.9%(30/33)、96.5%(28/29),BCR/ABL与EG5在CML中的表达并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结论在慢粒疾病进展中,BCR/ABL与EG5二者表达情况基本趋于一致,对BCR/ABL与EG5进行动态观察和联合检测可辅助并支持CML临床诊断,同时还可作为CML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一项评估指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