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常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血管钙化、钙磷代谢障碍、肾性骨营养不良、纤维性骨炎等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近年研究表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甲状旁腺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骨碱性磷酸酶、骨保护素等大中分子物质蓄积、钙磷代谢障碍密切相关。现对上述物质的作用机制及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目前治疗模式上主要集中在药物、手术、血液净化等,结果显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滤过可促进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的改善。

  • 标签: 甲状旁腺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骨碱性磷酸酶 骨保护素 综述
  • 简介:背景:如何通过有效的干预手段,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已经成为一个日益迫切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的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关键蛋白NSF-siRNA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SD大鼠,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电图确定模型成功后,分别给予大鼠心脏左室壁梗死区周围局部注射NSF-siRNA腺病毒(实验组)、阴性腺病毒(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2周后通过无创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并通过右颈外动脉置管,连接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及心室内压力变化率峰值(dp/dtmax)评价心功能;随后取材、连续切片,观察心肌梗死范围。结果与结论:2周时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值与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左室舒张末压与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左室最大压力上升速率与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心肌梗死面积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梗死局部周围注射腺病毒介导的NSF-siRNA表达载体,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心肌梗死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心室内压力变化率峰值3项心功能指标,但对心肌梗死面积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心肌梗死 心功能 RNA干扰 左室舒张末压
  • 简介:目的探讨P物质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成骨细胞(OB)与内皮细胞(EC)体外联合培养的影响.方法分别建立BMSCs来源的OB与EC单独培养体系,以及按2∶1的比例体外直接或间接共培养体系.实验组:各培养体系细胞内同时加入1×10-8mol/LP物质(n=6),对照组:各培养体系不添加P物质(n=6).培养48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增殖与活性,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骨钙素(OC)mRNA基因的表达.比较两组不同培养方式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OB单独培养、间接共培养时细胞G1期减少,G2/M期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OB单独培养、间接共培养、直接共培养的细胞ALP增殖活性[(2.877±0.188)、(3.053±0.179)、(4.345±0.305)]及OCmRNA的表达量[(1.682±0.155)、(3.188±0.213)、(3.720±0.1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00±0.233)、(2.842±0.120)、(3.220±0.191);(1.360±0.141)、(2.272±0.143)、(2.507±0.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C单独培养的ALP增殖活性和OCmRNA的表达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间接共培养、直接共培养的ALP增殖活性及OCmRNA的表达量较OB单独培养明显增高,且直接共培养较间接共培养也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来源的OB与EC共培养细胞相容性良好,P物质可显著促进共培养体系中OB的增殖与活性.

  • 标签: 骨髓细胞 P物质 成骨细胞 内皮细胞 共同培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