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安全质量管理在门诊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门诊收治的患者216例,于2016年6月起实施安全质量管理强化措施,实施前后各108例患者护理满意率情况调查,并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前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3.70%(4/108)与实施后0.93%(1/10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率比较,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率98.15%(106/108)高于实施前87.96%(95/108),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质量管理措施应用于门诊护理工作中,对降低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有积极作用,应在门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安全质量管理 门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质量改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近一年接受的100份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标本为研究案例,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不采用质量控制优化,乙组则采用质量控制优化方式,对两组的检验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检验情况分析,乙组和甲组准确人数分别是48例和40例准确率分别是96%和80%。乙组的准确率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对两组患者的检验质量评分进行分析,乙组的评分为90.2±0.5分,甲组的评分为80.6±0.8分,乙组评分高于甲组。结论对血常规标本进行质量优化检验分析,整体效果明显,能提升整体检验准确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改善方式 策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乡镇卫生院内科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本院内科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比实行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模式改进后的安全管理、护理文书以及危重患者护理评分均高于改进前,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满意度97.22%,对照组为72.22%,数据对比X2=8.100,P=0.001。结论在乡镇卫生院内科护理中,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且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内科护理安全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骨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规避策略。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在2014年6月15日到2015年12月31日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对象有600例患者,针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和安全隐患进行与之相对应的分析,并切实有效的找到相应的规避策略。结果针对骨科患者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探究其相应的安全隐患,并着重分析其根源,找出与之相适应的应对措施和规避策略,能在最大程度上切实有效的提升其骨科护理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切实有效的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论从根本上来讲,针对骨科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安全隐患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并且贯彻落实与之相对应的规避策略,这对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起到的临床护理效果十分显著,这样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骨科护理 安全隐患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之前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血液透析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7年1月之后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血液透析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记录分析两组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室护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可以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血液透析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血站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和安全性。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在我血站输血的患者(136例)当分析的对象,随机分乙组、甲组,每组68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常规输血,研究甲组是在输血中实施检查以及质量控制,总结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结果甲组输血的安全事故总发生率(2.94%)小于乙组(27.94%),有统计学意义(x2=16.275,P=0.000)。结论在血站的输血中,检验质量控制可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 标签: 血站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输血患者100例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输血检验时没有实施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试验组患者输血检验时实施血型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对两组患者发生输血安全问题的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输血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P<0.05。结论将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实施于输血患者中,临床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输血检验 血型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有100例患者,针对所有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各有50例患者。针对对照组患者所进行的是常规的透析护理方法,而针对观察组患者所进行的是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相对应的护理安全管理,针对两个组别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导管感染几率以及透析出血发生几率等一系列相关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相关的研究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提高,而导管感染发生几率以及透析中出血发生几率均都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降低,两者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切实有效的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血液透析室的护理质量,这种方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血液透析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风险问题和相关解决措施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收治190例的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按照护理方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风险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结果观察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率为2.11%,相较于对照组的9.47%,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工作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比较高,需要结合风险管理护理模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

  • 标签: 消化内科 老年病人 护理安全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及输血安全控制要点。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临床申请输血的128例患者分为两组,采集两组患者血液标本后试验组采取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和输血安全质量控制,对照组不开展上述管理措施,评估两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职业暴露、输血前后消毒、配血问题以及溶血性贫血等输血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1%,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χ2=6.942,P=0.008)。结论输血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是临床用血的重要安全屏障,血型实验室应对输血质量检验工作予以严格控制,遵循检验规范完成交叉配血试验等输血检验,减少输血不良事件,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输血安全 交叉配血试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46例进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23例),进而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在进行护理期间的基础操作评分(96.45±0.88)分和工作态度(91.77±0.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进行护理期间的基础操作评分(90.31±0.42)分和工作态度(79.37±2.66)分(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对于患者护理质量的提升拥有极大的帮助,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血液透析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90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加入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接诊时间、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可缩短接诊及救治时间,减少安全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这段期间内,对来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受检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对比标本分析结果差异性,并分析影响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抗凝剂配比、放置温度以及储存检验时间均会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结论采血部位、配比抗凝剂方式、放置温度以及储存检测时间都会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所以在检验血液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每个环节,从而提升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 标签: 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国际惯行的ICD-10的疾病分类编码方法,对患者病历首页疾病及手术操作编码进行质量控制,以期提高编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方法以数字随机法将本院录入的病案以110的比例进行病案核查,记录其错误问题。结果在主诊断编码、其他诊断编码、手术操作编码中,月平均错误率最高的为主诊断编码,达到15%。采用PDCA对其进行持续性质量改进后,每月编码错误率大幅下降,其中主诊断编码的错误率从最初的最大值23%持续性下降为最小值12%,而其他诊断编码的错误率从起初的最大值20%持续性下降为最小值5%,手术操作编码的错误率从起初的最大值10%持续性下降至最小值7%。结论通过PDCA对ICD编码进行质量改进,可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 标签: 病历 编码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饮片质量现状以及改善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药材市场流通的中药饮片样本300份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中药饮片质量情况,并探讨改善策略。结果本次研究中中药饮片不合格产品共计16例,不合格率为5.33%,不合格主要原因为原料不合格、炮制技术不合格、贮存问题等。结论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中药饮片中部分药品存在不合格情况,对中药饮片质量进行管理,优化中药饮片制作过程以及加强中药饮片质量检测都能够比较好的改善其质量,从而保证中药饮片的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饮片 质量现状 改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管理现状。方法回顾分析我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的药品管理情况,总结归纳当前阶段药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对药品管理现状作出相应分析。结果服务模式落后、人员配置不佳和规章制度不完善是现阶段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药品管理工作的之类有着严重影响。结论为促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改善现有服务模式、优化人力资源,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药品管理制度。

  • 标签: 乡村医疗卫生机构 药物管理 风险事件 管理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探讨血型实验室进行输血检验的过程,分析其质量控制对确保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就诊需要输血的患者300例,在对其进行常规的输血检验过程中,依据每一流程施行相应的严格质量控制。结果输血检验不合格人数交叉配血不合11例,其中假阳性为6例,DAT阳性为4例,青霉素试验阳性为1例。根据实验室输血检验步骤施行了相应质量控制措施后,输血患者均未发生输血事故。结论血型实验室在输血检验中采用的质量控制措施对提高输血安全十分有效,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型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安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ELISA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策略。方法我站从2017年5月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ELISA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随机选取2017年3月-4月期间(常规质量控制与管理)与2017年7月-8月期间(优化质量控制与管理)各4000份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比两段时期内的标本检验合格情况。结果与2017年3月-4月对比,2017年7月-8月期间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工作人员差错率、标本检测不合格率、结果异常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血站ELISA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检测合格率与准确性。

  • 标签: 血站 ELISA检测 实验室 检测过程 质量控制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应用随机均分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45)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n=45)应用无缝隙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经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均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皮质醇的浓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策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策略 手术室护理 护理质量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当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探讨安全护理的干预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重症监护室的114例新生儿为观察对象,采用实际调查法、资料回顾分析法等,记录和统计期间新生儿护理当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问题。结果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中,共发生不良事件53例,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5%(34/114)。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可提升新生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护理安全 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