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护理评分法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74例危重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小儿危重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采用护理评分法进行护理,根据患儿的评分采取具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人数、7d后平均评分、并发症以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护理评分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更早帮助患儿脱离危重状态、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小儿危重评分法值得在护理作用应用推广。

  • 标签: 危重病 小儿护理 护理评分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危重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意义。方法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将本院收治的危重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常规危重护理)、研究组(用小儿危重护理评分法进行干预指导),两组各34例。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小儿危重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小儿危重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进行干预指导,有利于患儿预后和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 小儿护理 指导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小儿危重护理评分在小儿护理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在2016年3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危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为患儿选择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选择采用小儿重病护理评分法联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恢复效果和患儿的家属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数据调入统计学软件比较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小儿危重护理评分方法对于患儿病情进行判断,可以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治疗的效果,促使患儿能够更好的恢复。

  • 标签: 小儿护理,小儿危重病房护理评分法 效果分析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及其动态变化在危重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196例危重患者,按血小板计数分为血小板减少症(TCP)组与非血小板减少症组(非TCP),按有无出血并发症分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动态观察所有患者第1、3、5、7、9天血小板的计数变化,对APACHEⅡ评分、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等进行前瞻性分析,分析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血小板动态变化。结果TCP的发生率为28.06%,TCP组比非TCP组具有更高APACHEⅡ评分,更高的死亡率、出血发生率以及MODS发生率,且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存活组血小板计数在经过入ICU3天短暂下降后第5~9天开始逐渐上升,死亡组血小板计数呈持续下降趋势。死亡组血小板计数在每个观察时相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减少及其动态改变能较正确、敏感地反映危重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危重病患者 APACHEⅡ评分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胃肠道功能检测与腹腔间室综合征(ACS)防治的相关性。方法对23例发生ACS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对发生A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胃肠道症状及危险因素为腹胀腹痛、肠鸣音减弱、便秘。结论危重患者胃肠道症状与ACS有相关性,应重视胃肠道功能监测。

  • 标签: 胃肠活动 腹膜疾病 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运用于呼吸危急重病监护病房中的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7~2018年收治的200例呼吸危急重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入选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10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气管镜下吸痰灌洗,并将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治愈及住院时间。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0%,较对照组的91.00%明显更高(X2=4.714、P=0.030);研究组机械通气、治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3.971、t=-26.328、t=-21.552),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对呼吸危急重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进一步提高治愈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吸痰灌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有创呼吸机治疗危重症哮喘病人的护理方法,并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危重症哮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7年2月--2017年12月,采取随机双盲法将78例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针对性护理组各39例。结果针对性护理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97.44%,针对性护理组病人的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为12.82%,优于常规护理组病人,常规护理组病人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和有创通气时间均相对较长。结论应实现有创呼吸机治疗和针对性护理方法的有机结合,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

  • 标签: 有创呼吸机 哮喘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危重症患者选择早期肠内营养方式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03月收治的9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营养支持时间后,对照组(46例)在进入医院ICU>2d展开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46例)在进入医院ICU<1d展开肠内营养支持;最终就两组危重症患者前清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上臂肌围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危重症患者前清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上臂肌围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8.70%)对比,观察组(6.52%)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院工作人员选择早期肠内营养方式进行营养支持,在提升其前清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上臂肌围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从而促进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康复。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危重症 营养支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含谷氨酰胺(Gln)的肠内营养(EN)对老年危重病人营养与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危重病人,使用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进行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免疫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免疫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相差较大,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临床上对老年危重病人进行含谷氨酰胺(Gln)的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与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谷氨酰胺 肠内营养 老年危重症病人
  • 简介:危重患者在门急诊经过抢救、复苏、早期处理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必须送至院内的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房,运送途中虽然时间很短暂,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隐患。如呕吐物致呼吸道梗阻、心跳呼吸骤停、静脉输液管路、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脱出、氧气供给不足、内脏二次出血、颅内出血至脑疝形成等。现将我院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运送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危重病/护理 病人转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部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重症监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眼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其中包括结膜充血、角膜发生率、结膜发生率,从而分析眼部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结果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结膜暴露发生率、角膜暴露发生率、结膜充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部护理干预有利于重者监护室患者的护理,降低眼部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值得人们广泛重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眼部并发症 预防措施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妇产科危重患者的临床探讨与分析,进一步规范妇产科的急救措施,进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进行抢救治疗的妇产科危重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病因、年龄、文化程度等临床资料,实施抢救。结果52例危重症患者治愈49例,有效率94.3%,死亡3例,死亡率为5.7%;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5.38%,显示了比较好的急救效果。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病、出血、妊娠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产褥感染是妇产科危重患者实施抢救的主要原因;危重症救治的目标是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合理在急救中伤情评估、紧急手术和损伤控制各环节流程,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妇产科出血 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高血压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ICU危重患者实施CRRT治疗中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择取我院ICU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间接诊的33例危重患者,全部患者均行CRRT治疗,同时配合治疗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治疗的辅助,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本组33例患者中仅2例患者死亡,其余31例患者中27例患者转入普通病房、4例患者自动出院;全部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1例生存患者中30例患者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满意度96.77%。结论对行CRRT治疗的ICU危重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治疗辅助,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同时也可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RRT ICU危重患者 护理
  • 简介:急诊抢救室是急危重患者最集中的地方,牵涉到院内转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急诊危重患者病因、伤情未知成分较多,在诊断不很明确的情况,急诊科又无法完成检查项目时,必须通过院内转运来完成诊断性检查;(2)危重患者经医护人员积极抢救后,需要送往手术室、监护室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2007年我院抢救室共转运危重患者242例,现将转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经验报告如下。

  • 标签: 危重病 病人转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PACHEⅡ在呼吸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00例呼吸危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开展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5年5月,未开展APACHEⅡ评分)与观察组(开展APACHEⅡ评分后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各纳入患者150例,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情反复情况、危象发生率、医师满意率,以及72h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开展APACHEⅡ评分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情反复率、危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存活率与医师满意率则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72h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显著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CHEⅡ运用到呼吸危重症患者治疗当中,可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呼吸危重症 APACHEⅡ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伴随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逐渐提高,人们对于护理服务和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临床上通过加强对于患者的护理干预和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显示,对于危重产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而言,由于其情况较为特殊,一旦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情况,将会增加患者的死亡几率。目前,我国临床上对于重症病房的建设不断完善和成熟,对于危重产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而言,加强对其的监测和护理指导,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组研究通过抽对危重产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监测,观察并对比患者监测前后的病情改善率。具体结果如下所示。

  • 标签: 危重产妇 多脏器功能衰竭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康复护理对偏瘫后遗症期患者语言、肢体运动、生活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我社区中心采用问卷的方式对社区64例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知识讲座、肢体训练指导、个体针对性治疗、康复、功能锻炼、并发症的防治等康复干预,并对康复干预后的患者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社区康复护理前后的变化。结果康复护理2年运动功能部分恢复48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增强76人,降低了致残率和复发率,减少了后遗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经过规范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通过护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制定训练计划和康复目标,最大可能的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使患者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回归社会。

  • 标签: 脑卒中 社区 康复
  • 简介:摘要木僵状态是精神科常见的病态表现之一,由于高度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病人处于不言、不动、不食、生活不能自理状态,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在临床上我们体会到,对这类病人不仅要做好生活护理,还要将心理护理贯串在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如护理不当,将给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带来很大的影响。

  • 标签: 木僵病人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