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期护理。方法选出本科室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的72例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按照围期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护理组I与护理组II均36例,护理组I实行一般护理,护理组II实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护理组I和护理组II病人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护理组II均低于护理组I,差异显著(P>0.05);护理组I的护理满意度是86.1%,护理组II是97.2%,护理组II高于护理组I,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期护理中实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负面情绪,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 标签: 妇科肿瘤 糖尿病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期护理。方法选出本科室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的72例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按照围期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护理组I与护理组II均36例,护理组I实行一般护理,护理组II实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护理组I和护理组II病人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护理组II均低于护理组I,差异显著(P>0.05);护理组I的护理满意度是86.1%,护理组II是97.2%,护理组II高于护理组I,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期护理中实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负面情绪,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 标签: 妇科肿瘤 糖尿病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间质瘤误诊妇科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将间质瘤误诊为妇科肿瘤的患者以及文献病案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我院误诊量为2例,文献病案量为30例,共计研究数量为32例,对研究对象治疗期间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进行了B超检查,其中24例患者GIST接近子宫、盆腔以及附件位置盆腔所占比例为16.67%(4/24),子宫所占比例为58.33%(14/24),附件所占比例为12.5%(3/24),腹腔所占比例12.5%(3/24),2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进行了多次B超检查,肿瘤定位发生改变,B超提示包块可能来自肠道。6例患者EGIST接近盆腔内,盆腔所占比例为16.67%(1/6),,附件所占比例为33.33%(2/6),腹腔所占比例50%(3/6)。结论女性间质肿瘤通常因为脱落或者转移到盆腔内部,进而紧贴在附件位置和子宫上,其与妇科肿瘤有着密切关系,常规的三项检查已经很难鉴别,所以需要采用多次CT和B超联合检查,以提升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以及误诊现象,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 标签: 女性间质瘤 误诊 妇科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科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妇科肿瘤患者,在抽签法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后的SF-36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0.00%,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活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疼痛、躯体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科肿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妇科肿瘤 心理状况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浅议在妇科肿瘤患者管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积极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5例妇科肿瘤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47例对照组及48例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48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83%)及并发症发生率(4.17%)均优于47例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肿瘤患者管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对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妇科肿瘤 优质护理 积极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0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另40例纳入研究组给予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术后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预防老年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有效避免了术后DVT及疼痛发生,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缩短了其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妇科肿瘤手术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治疗妇科肿瘤患者7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有35例患者,观察组实施腹腔镜的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围期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手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的统计数据,均要比对照组表现好,比较存在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要高于观察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妇科肿瘤时,使用腹腔镜,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说腹腔镜有着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妇科肿瘤 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比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总结。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有妇科肿瘤的患者78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把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疾病的对症治疗,而治疗组的患者则是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配合治疗、患者的求生意志、负性心理情绪等方面进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患者的主动配合治疗率、患者的求生意志、乐观心理状态等均要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妇科肿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渡过患病的时期,对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妇科肿瘤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莉芙敏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绝经相关症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我院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8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通过问卷调查Kupermann(KMI)评分方式,对莉芙敏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绝经相关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78例妇科肿瘤患者治疗前KMI总分为23.77±7.18、治疗4周后KMI总分为17.69±6.53、治疗8周后KMI总分为12.15±6.09。结论利用莉芙敏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绝经相关症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安全性较高,因此建议将莉芙敏药物广泛应用于妇科肿瘤患者绝经相关症治疗中。

  • 标签: 莉芙敏 妇科肿瘤患者 绝经相关症状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着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包括55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对照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试验组卵巢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失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失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8%(P<0.05)。这表明在妇科良性卵巢肿瘤治疗过程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可以降低手术对创者造成的创伤,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首次排次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手术中的失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良性卵巢肿瘤 并发症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6年12月~2018年1月接诊治疗的50例妇科肿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25例实验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与25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参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4.00%,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可以强化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采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妇科肿瘤 术后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7月到2018年8月到医院就诊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4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在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做出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30.6±13.5)分钟,出血量(325.8±13.2)毫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3±0.2)天,术后住院时间(9.5±1.4)天,和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为4.76%,和对照组的28.57%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时候,对腹腔镜技术加以应用,替代传统的开腹手术方法,能够改善各项手术指标,同时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效果更理想。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妇科恶性肿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核磁共振与超声检查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12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前进行了超声与核磁共振检查,临床资料完整,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漏诊误诊率、诊断符合率以及恶性肿瘤分辨率。结果核磁共振诊断误诊漏诊率明显低于超声诊断(10.71%VS24.11%);恶性肿瘤分辨率(96.43%VS76.79%)以及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诊断(89.29%VS75.89%)(P<0.05)。结论核磁共振诊断妇科盆腔肿瘤符合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 超声 盆腔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流程护理模式在妇科期的应用。方法收集112例病例资料来自于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妇科收治的围期患者,而且在研究当中依据随机数字法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妇科期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妇科期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快速流程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56例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组56例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快速流程护理模式可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特长,在妇科手术应用中能够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其机体恢复,缩减康复进程,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 标签: 快速流程护理模式 妇科 围术期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0例高龄膀胱肿瘤患者采用全膀胱肿瘤全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高龄膀胱肿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分别采用开放膀胱全切和腹腔镜膀胱全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组,而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发生肠瘘、吻合口狭窄、肾盂肾炎、尿失禁等各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肿瘤治疗近期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开放性全切除相比较,腹腔镜膀胱全切具有手术创面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非常适合高龄膀胱肿瘤患者的根治性治疗。

  • 标签: 高龄患者 膀胱肿瘤 开放膀胱全切术 腹腔镜膀胱全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放射治疗在复发性妇科肿瘤中的具体应用,并就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2例于2010年6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妇科肿瘤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2例患者,B组10例患者。A组患者单纯行三维适形放疗,B组患者则在接受常规放疗后再增加适形放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消退情况、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结果A组患者共有7例获CR,3例获PR;B组患者共有2例获CR,6例获PR。A组完全缓解率为58.33%,明显高于B组的2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共有10例存活,B组共有5例存活;A组生存率为83.33%,明显高于B组的5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接受合并化疗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液学毒性反应以及非血液学副反应,但2例未接受合并化疗的患者则未出现这些副反应。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这一新型放射治疗方式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疗优势,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及生存率较高,且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

  • 标签: 妇科肿瘤 肿瘤复发 三维适形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科室进行化疗治疗的各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组内均设置40例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化疗期间均实施常规化疗护理干预,观察组额外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不良情绪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具有明显优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各项不良心理情绪,并且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心理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价值,为妇科肿瘤患者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手术的112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围期常规护理(不含心理护理),试验组加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妇科肿瘤患者护理期间心理症状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组间焦虑、抑郁、悲观、恐惧负性情绪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组间焦虑、抑郁、悲观、恐惧负性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总满意度对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预后,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妇科肿瘤 手术治疗 心理护理 负性情绪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并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以信封法将其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并发率、住院时间,并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并发率为7.5%,远远低于对照组25%的并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原因包括结论手术操作、肿瘤本身、术后卧床都可引发下肢深静脉栓塞,临床应根据栓塞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以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 标签: 妇科肿瘤 术后 下肢深静脉栓塞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类型有子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阴道癌和外阴癌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认识不断加深,妇科恶性肿瘤与多种因子表达的关系也逐渐明确,不仅能够为基础研究提供条件,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全新的靶点。热休克因子1(HSF1)具有蛋白翻译,激活肿瘤发生的信号通路,促进转移的作用,是近年来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机制研究的热点,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述妇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综述HSF1表达的影响因素及对恶性肿瘤的影响,并重点探讨HSF1对此类疾病发生和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介绍现阶段HSF1分子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热休克因子1 妇科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