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型敷料在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新型敷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门诊收入的64例不同程度外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4例患者均采用新型敷料进行恢复治疗,观察患者经治疗后的一般情况。结果本组64例患者经伤口护理联合新型敷料的应用,最终Ⅰ期愈合者63例,Ⅱ期愈合者1例。结论新型敷料应用于伤口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可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后期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新型敷料 伤口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通过构建一个院级实验教学中心、组建二支实验教学队伍、搭建三组技术训练平台、筑建四条开放性实践通道等,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

  • 标签: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技术应用型人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凝四项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与相关注意事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住院肝病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肝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运用德国BEThrombolyzer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以及配套试剂对我院住院患者的血凝四项检测,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注意事项。结果慢性迁延性肝炎组、慢性活动性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及重型肝炎组的PT、APTT及TT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而FIB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重型肝炎组显著低于肝炎后肝硬化组(P<0.05),而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凝四项检测对于肝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影响血凝四项检测的因素并严格执行检测操作规程,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 标签: 血凝四项 实验室检验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病学的实践教学之中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对象为2016年08月份到2017年08月份在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本科生88名,依据教学方式实施差异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一组44名,参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研究组则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观察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97.27%相较于参照组的77.27%明显要高,组间对比以后显示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案例分析的教学比较重视调动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了解案例分析实践中学习缺陷与不足,提升学生临床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 标签: 案例分析 神经病学 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开展以“降低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根据品管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目前手术病人低体温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对策,组织实施,再次调查成果,整理,规范方法并实施。结果手术低体温发生率由53%下降至1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中护理 低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在妇科病房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为妇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妇科2017年1-8月收治住院110例患者为例,随机分为接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接受优质护理工作的观察组,各55例。对比两组妇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后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组间护理总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SAS、SDS情绪评分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在夯实基础护理的基础上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具有科室推行价值。

  • 标签: 妇科工作 病房护理 负性情绪 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调查科室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的现状,对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应的解决方案,对实行解决方案之后的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结果采用品管圈活动后,穿刺的失败率较实施前的4.22%下降到1.35%,效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品管圈成员的实践研究能力显著提升。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动静脉内扣穿刺失败率,提升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QCC 穿刺失败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妇科病房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妇科病房收治12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n=60)和干预组(n=60),分别施加常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的评分分别为(95.37±3.70)分、(93.15±3.38)分、(92.07±3.55)分、(93.44±3.82)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4.37±3.66)分,常规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85.68±3.74)分,干预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t=12.8633P=0.0000)。结论优质护理在妇科病房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工作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妇科病房 护理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胸部微创手术中应用3D胸腔镜系统的实践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80例在我院应用3D胸腔镜系完成胸部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指标,评价3D胸腔镜系统在胸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用时(138.0±1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3±10.5)mL,术后胸腔平均引流时间(2.5±0.5)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0±2.0)d,术后回访3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及病情的复发、转移。结论将3D胸腔镜系统应用在胸部微创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3D胸腔镜系统 胸部微创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实践意义。方法对我院16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20周巴林特小组活动培训,通过对模式的学习和理解以及案例进行汇报和分享,观察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影响。结果通过巴林特小组活动,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处理护患关系时会产生新的视角,使内容由无意识进入意识,促进其心理健康,提升护患沟通能力。结论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能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改善负面情绪,拓宽视野,提供优质专科护理能力,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巴林特小组 手术室护理 护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生制作微课《护理学基础》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5级护理专业本科二年级两个班护生共121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传统演示无菌操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护生课外练习,护生自制微课的方法。比较两组无菌操作技能成绩,并对试验组10名护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结果试验组护生自制微课后,技能考试成绩试验组为(77.89±7.82)分,对照组为(73.55±9.543)分,无菌操作技能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访谈资料的提炼与分析显示,认为自制实验微课,可提高实验室课外练习使用频率。结论护生自制微课的方法,对大部分护生课外练习有督促作用,可以提高其操作的水平,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护生 微课 护理学基础 实践训练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的应用实践。方法将2015年7月18日~2018年1月11日期间我院急诊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60例,应用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为(21.7±6.4)次/min、心率为(92.3±18.6)次/min、收缩压为(126.8±22.6)mmHg、进出急诊室时间为(36.2±18.3)min、PCI时间为(48.3±11.7)min;对照组患者的呼吸为(28.4±9.8)次/min、心率为(112.6±27.3)次/min、收缩压为(148.1±31.4)mmHg、进出急诊室时间为(52.6±21.2)min、PCI时间为(63.7±13.8)min(P<0.05)。观察组患者中3例(5%)复发、1例(1.7%)死亡;对照组患者中17例(28.3%)复发、12例(20%)死亡(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全面落实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更便于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尽快稳定其生命指标,挽救患者生命,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 应用实践
  • 简介:诊断学是医学教学的重要模块,心电图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应用广、诊断意义大,但也是医学生较难入门和掌握的一个基本临床技能。因心电图知识涉及生理学、物理学和电学等多门专业学科,内容复杂且抽象,故心电图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直是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 标签: 心电图 题库 教学 考核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在护理实习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进入我院实习的40例护士专业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实习生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培训方法,观察组20例实习生则接受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培训,比较两组学生培训后护理技能水平及学生对管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病历书写、护理操作服务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护理培训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采取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可有效提升培训效果以及护士专业技能掌握熟练程度,并对提高实习护士护理管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 临床护理带教 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老年慢性胃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对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住院老年慢性胃炎120例患者,实施随机数表分组常规组(n=60,常规护理)、整体组(n=60,整体护理),对于不同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结果整体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较常规组明显降低,整体组生存质量评分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住院老年慢性胃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

  • 标签: 住院老年慢性胃炎 整体护理 睡眠质量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作用。方法96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西医组与结合组,分别给予单纯西医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护理。以骨折愈合时间、颈椎恢复自由活动时间和护理前后颈椎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变化为观察指标,评价2种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结合组骨折愈合时间、颈椎恢复自由活动时间均较西医组明显缩短(P<0.05),且2组护理后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远远升高(P<0.05),结合组评分均远远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对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引入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加快康复,改善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 颈椎骨折脱位 颈椎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主要探讨接受延续护理项目患者和接受常规出院护理患者之间,发展并实施适用于脑血管病患者的延续护理项目。方法对在院的脑血管病患者出院前3天内给予心理社会、生理、健康行为相关行为问题的护理评估,启动家居康复训练和个案管理等,在出院后给予居家延续护理服务3个月,随访12周,给予监测和评价。结果介入干预前、完成3个月介入干预后、随访12周出组时,通过调查问卷、临床指标测试,进行个案效果的持续评价和实践效果的评价。各项指标有所提高。结论方案实施获得成效,改善病人的自我效能、活动耐力、生活质量,减少复住院,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结合情境实践在乳腺癌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乳腺科进行实习的80例护理专业学生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学生接受常规乳腺癌临床带教管理,观察组40例学生则在PBL教学模式及情境实践下进行带教学习,比较两组学生带教效果及对带教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学生带教前理论、技能考核成绩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带教后观察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临床护理带教中实施PBL教学结合情景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对实习带教的态度,提高学生理论与技能掌握程度,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PBL教学模式 情境实践 乳腺癌临床护理带教 应用效果
  • 简介:班级是高校进行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和基本单位,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高校教学管理发生了重大变革,班级管理也变得日益复杂。高校应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辅导员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创设特色班级项目、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班级网络化管理等多种方式加强当前高校班级建设。

  • 标签: 高校 班级建设 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