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外伤的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20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对20例患者进行护理,对康复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本次研究中,1例无效(5%),5例有效(25%),14例显效(70%),总有效率95%;没有发生肌腱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结论有效的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 手外伤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皮瓣移植修复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8例外伤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的外伤修复手术,研究治疗组采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调查。结果研究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24%和88.24%,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47%和67.65%,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研究治疗组手部功能恢复时间(72.56±10.73天)和住院时间(14.33±5.89天)均远远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时间(93.32±13.95天)和住院时间(19.17±7.37天)。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皮瓣移植修复应用于外伤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治疗效果明显,大幅度缩短了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皮瓣移植 手外伤 组织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伤患者术后应用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50例外伤患者,研究时间为2017年08月至2018年03月,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于术后给予康复护理及功能指导,各25例;且对两组患者的优良率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观察组25例外伤患者的优良率96.00%(24/25)高于对照组数据72.00%(18/25),P<0.05。结论外伤患者术后采用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降低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基础上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手外伤 术后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撕脱性外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6例撕脱性外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8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83%,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7.08%,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撕脱性外伤患者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撕脱性手外伤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带蒂腹部皮瓣移植术的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9例外伤实施带蒂腹部皮瓣移植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例患者实施外伤带蒂腹部皮瓣移植术均获成功,皮瓣全部存活,平均住院时间为22.5d。所有患者进行半年后随访,皮瓣外形良好,质地、色泽与周围组织相似,日常生活劳动不受影响。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高皮瓣移植术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 标签: 手外伤 带蒂腹部皮瓣移植术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观察手术治疗的开放性外伤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5年9月~2017年10月接诊治疗的92例行手术治疗的开放性外伤患者,将92例患者通过抽签法平均分为46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46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术后1例出现感染,发生率为2.17%;参照组患者中术后8例出现感染,发生率为17.39%,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治疗的开放性外伤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强化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同时还可以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开放性手外伤 综合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喉罩下七氟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在小儿外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外伤手术患儿86例纳为参研对象,依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前者行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后者行七氟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T1-T4时间段的呼气末二氧化碳与T0时对比有差异,试验组苏醒时间、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的时间与常规组相比均要短(P<0.05)。结论喉罩下七氟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在小儿外伤手术中的麻醉对患儿呼吸、循环影响小,术后患儿苏醒时间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瑞芬太尼 七氟醚 手外伤 手术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元化护理干预对行VAC引流术的骨科、足外伤创面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足外伤创面患者10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12月到2018年4月,按照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接受多元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优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后,患者的的情感指数、健康指数以及生活满意度评分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优,数据的比较差异显著。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34.0%,数据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接受VAC引流术治疗的骨科、足外伤创面患者接受多元化护理干预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手足功能得到了恢复,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元化护理干预 VAC引流术 骨科手 足外伤创面患者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骨科、足外伤创面患者在行VSD引流术后实行多元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外伤创面且需行VSD引流术的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术后进行干预,而实验组采用多元化护理干预,两组手术治疗后,对比其术后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等情况,记录并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中创面恢复情况有效的有19例,术后恢复效果为95%,与对照组的60%相比略有提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为18例(90%),较对照组的55%有明显增加,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多元化护理干预对手足外伤行VSD引流术后患者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多元化护理干预 VSD引流术 足外伤创面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治疗中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患者,所涉及的患者一共有96例,把他们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所用的方法是用油纱条或庆大霉素纱布进行湿敷,而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是封闭式负压引流术,针对患者所呈现出的疼痛指数、肿胀指数、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及感染发生率等一系列相应的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比较,并做出与之相关的评价。结果在对于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的7d时,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及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及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应的比较,比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优良很多,两者对比差异比较明显,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实有效的真正意义上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对于患者的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治疗成效显著,可以有效的免除换药的繁琐程序,让患者最大程度上减轻痛苦,激发患者的肉芽组织快速生长,对于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治疗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手外伤感染 创面修复治疗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 应用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的救治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有严重胸部外伤以及复合性外伤的病患。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对病患进行临床抢救,待其情况稳定后,需要根据病患的创伤部位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相关治疗,在完成手术后,需要对病患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治疗,对病患术后出现的治疗情况进行相关记录。该实验选取了李文灿、董介芍、张秀卿的有关研究结果作为对照组,分别即为甲组、乙组、丙组,与该实验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将该次实验的病患记为实验组。结果在治愈率方面,实验组为91.67%,死亡率为8.33%,和乙组、丙组相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相比,治愈率要比甲组高,死亡率比甲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该实验治疗的病患中有50例病患治疗后可以正常生活(90.91%),有3例病患为中度残疾(5.45%),有2例病患为重度残疾(3.64%)。结论该实验选取的治疗方法对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严重胸部外伤 复合性外伤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应用于重型脑外伤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5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依次设置对照组29例,试验组29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试验组实施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手术后,试验组GCS评分为14.29±3.4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38±3.37分(P<0.05);试验组颅内感染、癫痫、切口疝及术后出血发生率依次为0、3.5%、10.3%和3.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13.8%、24.1%和20.7%(P<0.05)。结论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能够在重型脑外伤患者中发挥良好应用效果。

  • 标签: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 重型脑外伤 应用效果
  • 简介:随着现代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工伤和交通事故导致外伤截肢的病例逐年增高。这类患者伤情复杂,伤势严重。心理、生理、社会方面的问题特别多。我们对90例患者的状况进行护理分析,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990~2000年我院共收治此类患者90例,其中男72例,女18例。年龄4~82岁,平均年龄37岁。上肢截肢31例,下肢截肢59例。其中高位截肢22例,车祸致伤截肢32例,工伤致伤截肢43例,自伤9例,其他6例。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患者大多为身体突然受伤,毫无心理准备,多数伤后肢体损伤严重,疼痛和失血性休克使他们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医护人员应在积极抢救的同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使患者感到真诚的关怀与信任。对神志清楚者应讲明手术目的及手术对解除痛苦保全生命的必要性,讲明患肢功能丧失的补偿方法及可能的最终结果。取得患者的充分合作。2.2术前准备①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监测生命体征,为抢救、治疗和手术提供可靠资料;②立即控制伤肢出血,可用止血带或无菌敷料包扎压迫止血。对已离断肢体进行冷藏、消毒保存。③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进行输氧输血抗休克治疗,为尽快手术赢得时间。

  • 标签: 治疗失误 四肢损伤 血管损伤 护理 外伤截肢
  • 简介:摘要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于外伤和上肢骨折(特别是前臂)的病人,经手术及复位后,为了更好的达到治疗目的,常需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从而减轻患肢肿胀。而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骨科床及点滴架进行悬吊抬高患肢,使用起来极不方便,疗效欠佳,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舒适。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开始时我们研制了一种卧式支架,应用效果相当满意。同时,具备可以左右上肢任选,多次使用的功能。适合于骨科、手外科、血管外科等术后及静脉穿刺所致的上肢肿胀病人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因为本项目是一种外置式治疗托架,对上肢疾病的治疗有着绝对的辅助作用。所以,属于零风险产品,因此,具备极大的市场前景。

  • 标签: 前臂 手托治疗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颜面部换药、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37例颜面部外伤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35.1%(13/37)为缝合伤,24.3%(9/37)为擦伤,32.4%(12/37)为锐器伤,8.1%(3/37)为化脓伤。创面最小的为0.6×0.2cm,最大为0.7×0.4cm,平均面积(0.6×0.3)cm。结论颜面部遍布着丰富小血管与神经既是人体暴露部位也是最易受伤部位,面部外伤对患者容貌影响较大,清创、换药过程中严格遵循美学要求,注意保护容貌,减轻出血与疼痛。

  • 标签: 面部外伤 换药 护理
  • 简介:摘要创伤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是男性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尿道修复重建由于其病情复杂、术难度大、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而困难重重。近年来尿道修复重建取得了较大进展。手术方式发生了显著地变化。微创技术、新材料、组织工程学技术在尿道修复方面研究进展,带来了新的理念,使得尿道狭窄治愈率显著提高。本文将尿道狭窄治疗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外伤 尿道狭窄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外伤性尿道狭窄的临床治疗方法。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方法方面进行阐述,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外伤性尿道狭窄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2例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均给予合理的治疗及护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改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患者视力较入院前均有显著改善,前房内积血均在3-15d内完全吸收。结论临床对于外伤性前房出血尤其是合并有其他或是继发的复杂出血者,应及时作出诊断及科学、合理的治疗和护理,以防止眼部视力的进一步损伤和恶化,提高预后结果。

  • 标签: 前方出血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治疗配合效果、对疾病控制的情况及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00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与临床护理路径相结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分别记录两组不同方式治疗后,患者有关活动度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Matta功能优良率为9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发现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组患者,颅内血肿+水肿体积改善令人满意,平均住院(8.72±0.95)d,临床治愈时间(13.83±0.62)w,临床效果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更佳,是一种令人满意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相关指标,具备临床实用性。

  • 标签: 颅脑外伤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部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胸外科门诊收治的130例胸部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男性的构成比远高于女性,高处坠落、锐器扎伤、交通事故、挤压伤和重物砸伤均是常见的发病原因,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咯血和气管移位均是常见的临床表现,闭合性损伤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开放性损伤,且多伴有外伤性气胸和血胸,多合并有椎骨骨折、颅脑损伤、锁骨骨折和内脏破裂等。经过手术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后,有108例好转出院,有12例病情恶化继续住院治疗,有10例死亡,死亡率为7.69%。结论胸部外伤患者多由于外部创伤所致,临床表现复杂且多伴有合并症,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需要及时实施手术和对症支持治疗。

  • 标签: 胸部外伤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