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康复的常见问题处理及康复治疗。方法选取对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患者34例的康复特点及临床治疗分析。结果经1~3个月治疗,主动活动范围优15例,良16例,中2例,差1例,有效率97.05%。被动活动范围优15例,良17例,中2例,有效率100%。结论预防、减轻肿胀,促进组织愈合,缓解疼痛,预防肌肉误用、失用或过度疲劳,避免关节再损伤,恢复与重建感觉功能等。在手外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治疗师应有完备的解剖知识,遵循损伤愈合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计划,才能实现预期的康复目标。

  • 标签: 手外伤 康复 常见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手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术的护理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提高临床护理的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需进行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术患者,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参照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护理后手部恢复效果。结果参照组护理后优良率为67.5%,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2.5%,P<0.05,有可比性。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手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术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手部功能尽早恢复,且效果确切。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带蒂皮瓣移植术 手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在减轻外伤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外伤患者82例,按照就诊次序的奇偶性均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生理、心理、环境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护理后的疼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外伤患者术后的疼痛,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措施 手外伤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皮瓣修复术治疗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住院部(2015年12月15日至2017年1月21日)收治的60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可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即观察组(穿支皮瓣修复术)、对照组(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并对其临床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外伤软组织缺损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其手部功能恢复正常,并且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穿支皮瓣修复术 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服务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服务,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手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服务,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手外伤皮瓣移植术 舒适护理服务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快速消毒液放置位置对提高NICU卫生依从性和合格率的影响。方法观察在新生儿重症病房(NICU)床边固定快速消毒液放置位置之前和之后医生、护士的卫生依从性,并采样检测卫生效果。结果在NICU病房床边固定快速消毒放置位置之前和之后,分别观察上述人员卫生时刻各80人次。再分别对其抽查了60份固定快速消毒液放置位置之前和之后的卫生后样本,卫生依从率在NICU病房床边固定快速消毒放置位置之后,医生由原来的40%提高至72.5%,护士由原来的46.25%提高至86.25%,卫生合格率,医生由原来的43.33%提高至86.67%,护士由原来的53.33%提高至93.33%。前后手卫生依从率差异显著,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病房(NICU)床边固定快速消毒液放置位置,可以提高NICU卫生依从性和的卫生效果1。

  • 标签: 快速手消毒液 放置位置 NICU 手卫生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因事故、刺伤原因引起的肝外伤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例由于交通事故、刺伤、高处跌伤等造成肝伤的入院患者,对其施行外科手术治疗,主要采取结扎止血、夹闭止血,阻断入肝血流,分析临床手术资料,结果分析手术治疗前后20例患者后进行评估,入院前临床右上腹疼痛评估值为28.85±2.35,治疗后右上腹疼痛评估值为19.75±2.35,治疗后较治疗前评估值显著降低,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患者均经过手术康复出院,采用纱布压迫止血,阻断肝血流,从而修补损伤肝脏,20例手术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迹象,术后5即可下床活动,术后回访20例患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通过结扎止血,修补肝损伤部位的方法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加重,控制因肝损伤引起的患者死亡率,术后回访患者效果满意,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肝损伤 手术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眼外伤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6例眼外伤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择的9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48例,对对照组中的48例眼外伤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对观察组中的眼外伤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进行护理。结果通过对观察组中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后,患儿的病情好转情况优于只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中的患儿;观察组中患儿及患儿家属对综合护理干预的满意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70.83%,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对眼外伤患儿进行护理后有利于患儿的康复,获得了患儿父母的一致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童眼外伤 常规护理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与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当前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卫生状况。方法随机对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术室医护人员及麻醉医师,包括临床进修实习人员的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手术室工作人员都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保证了在手术室时的基本卫生。结论的清洁和消毒是降低手术室感染最基本、最简便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提高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内卫生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大大降低病人的伤口感染率。

  • 标签: 手术室 手卫生 现状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技巧和相关经验。方法对48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中,临床治愈的患者有46例,占比95.8%,死亡2例,占比4.2%。结论及早明确诊断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外伤性小肠破裂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伤患者的急救处理措施。方法对本院急诊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腹部外伤患者临床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40例急诊患者中治愈38例,死亡2例,死亡率5%。结论迅速查明受伤原因,具体部位和器官,可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生存机会。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应充分发挥各监护仪器的优势,给予高质量的护理。

  • 标签: 腹部外伤 急救处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腹部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腹部外伤患者68例,所有患者都经由医护工作者院前急救处理,入院后进行手术。结果有1例患者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已经死亡,有1例患者由于伤势严重在转运过程中死亡,死亡人数共2例,其余的66例患者均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抢救成功,院前急救有效率高达97.05%。结论给予腹部外伤患者积极、恰当的院前急救处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对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腹部外伤 院前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内接收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随机抽取46名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2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GOS评分以及大骨瓣骨窗塌陷、异常疝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轻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植物人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大骨瓣骨窗塌陷、异常疝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于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较为显著,促进了患者的康复,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外伤 大骨瓣开颅术 重型颅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脑外伤患者,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随机选取100名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在实验研究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的各项实验数据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重型脑外伤患者接受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在全院进行推广。

  • 标签: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 重型脑外伤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卫生方法,分析护理人员卫生的具体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工作的66名护理人员,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洗手,观察组行卫生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洗手前细菌数量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洗手后,细菌数量的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实施卫生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人员手上的细菌数量,提高护理人员的卫生水平,对于减少患者感染、提高患者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护理人员 手卫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经验,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院120例颅脑外伤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与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20例患者,有2例在回院1h后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入院后即行开颅清除血肿术77例,有54例患者在术后8~12h行气管切开术。康复出院90例,好转20例,死亡8例。结论抢救颅脑外伤患者要有充分的急诊意识、敏捷的思维,主动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病情变化要有预见性,做到熟练准确地判断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颅高压早期表现及处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熟练使用现代化仪器,适时作好术前准备。

  • 标签: 颅脑外伤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156例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78人,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78人,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达到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6.9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眼外伤 交感性眼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428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外伤性癫痫与颅脑损伤类型、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损伤部位的关系。结果428例脑外伤病人中继发外伤性癫痫49例,占外伤病人总数的11.45%,其中癫痫即刻发作占67.35%(33/49),早发性癫痫占28.57%(14/49),晚发性癫痫占4.08%(2/49)。闭合性颅脑损伤及开放性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癫痫发生率分别为6.23%(19/305)、24.39%(30/123)。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及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的癫痫发生率分别为23.73%(28/118)、25.71%(9/35)和26.67%(8/30),明显高于CT发现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的245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癫痫发生率1.6397%(4/245)(P<0.05)。结论(1)儿童外伤性癫痫发作形式以即刻发作及早发性为主。(2)开放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凹陷性颅骨骨折可能是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儿童 脑外伤 癫痫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