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超声引导技术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监测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行长轴平面内超声引导,n=42)与对照组(行短轴平面外超声引导,n=42),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长轴平面内技术取得的穿刺成功率较高,可作为动脉监测置管优选方案。

  • 标签: 超声 感染性休克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脐动脉流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评价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9月-2018年1月)搜集的320例住院产妇一般资料,所有产妇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按照胎儿是否出现宫内窘迫分为S组(40例,宫内窘迫)和Y组(280例,非宫内窘迫)。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胎儿潜伏期的脐动脉流RI(助力指数)、PI(搏动指数)、S/D值(脐动脉收缩末期峰值与脐动脉舒张末期峰值的数学比值)、不同时期(临产期、潜伏期、活跃期以及第二产程)S/D值。结果S组助力指数、搏动指数、脐动脉收缩末期峰值与脐动脉舒张末期峰值的数学比值显著高于Y组(P<0.05);两组胎儿在临产期S/D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胎儿在潜伏期、活跃期以及第二产程等不同时期的S/D值高于Y组(P<0.05)。结论脐动脉流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评价效果显著。

  • 标签: 脐动脉血流 诊断胎儿窘迫 临床评价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压联合中心静脉压监测在休克患儿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100例儿科ICU收治的休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血压联合中心静脉压监测,并对临床护理要点展开探讨。结果有血压联合中心静脉压监测能够为临床急救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结论血压联合中心静脉压监测能够为疾病的发展状况以及治疗效果提供科学的评价指标,从而提高休克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有创血压 中心静脉压 休克 临床急救
  • 简介:近年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早期诊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MA)狭窄或闭塞疾病已逐渐引起重视。同时,利用肠系膜上动脉流信息评价肠道及其他疾病也在临床上得到有效应用,本文将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超声 多普勒 彩色 肠系膜上动脉 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和动脉取栓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就诊110例患有急性下肢动脉栓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一组55名急性下肢动脉栓患者进行介入溶栓术的治疗,称A组,另一组患者同为55人进行动脉取栓术的治疗,称B组。手术治疗后进行比较,分别比较患者的动脉畅通的情况,脉搏数,是否会复发以及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反应程度。结果A组康复人数42人,康复率为76.36%,B组康复人数为51人,康复率为92.73%,B组康复率高于A组(P<0.005)。A组复发人数为4人,复发率为7.27%;B组复发人数为14人,复发率为25.4%,B组复发率也高于A组(P<0.005)。结论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我们可以看出,介入溶栓术和动脉取栓术各有各的优点,同时也有缺点。介入治疗术术后比较稳定不易复发,但治疗效果相对来说不如动脉取栓术明显,但是动脉取栓术容易复发,所以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病情来选取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溶栓术 动脉取栓术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弥漫性疾病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及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252例次[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585例次,亚临床甲亢161例次,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186例次,亚临床甲减122例次,正常组198例次]的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参数与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nodothyronine,FT3)和游离四碘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FT4)]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甲亢组的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PSV×心率(heartrate,HR)及甲状腺体积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在甲亢组中PSV、PSV×HR及甲状腺体积分别与血清FT3、FT4呈正相关(P〈0.01),且其与血清FT3的相关度较FT4高;血清FT3在5.70-15.00pmol/L范围时(正常范围2.63-5.70pmol/L,上限值46.08pmol/L),甲状腺上动脉超声血流参数与其相关性较高,且两者间的相关性随着血清FT3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当血清FT3近检测上限范围时,两者不相关;而在其他组中,两者呈低度相关或不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并可辅助用于甲状腺弥漫性疾病临床诊治。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甲状腺上动脉 甲状腺弥漫性疾病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无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儿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6例。给予对照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给予试验组患儿与无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比较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患儿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患儿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与无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有创与无创 机械通气 序贯治疗 小儿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发展迅猛,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方法不恰当,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其日后的生存质量。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微手术疗法被逐渐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明显提高了治疗安全性,效果确切,本文笔者主要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微手术的治疗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螺旋动脉流与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早期先兆流产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产检的正常早期宫内妊娠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子宫螺旋动脉流值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D明显降低,S/D、PI以及RI均明显升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S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螺旋动脉流指数可以有效的反映子宫螺旋动力阻力情况,能够为临床医生准确提供患者子宫血流情况,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预测其保胎是否成功提高有效参考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螺旋动脉血流 早期 先兆流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把综合护理应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对其动脉气指标的影响。方法把我院从2017年11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这3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成试验组、参照组各19例。参照组19例患儿的护理方式是常规护理,试验组19例患儿的护理方式综合护理。把试验组与参照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SaO2/FiO2)、住院时间、吸痰时间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结果护理后,试验组19例患者的PaO2、SaO2/FiO2水平与参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PaCO2水平与参照组比较,明显更低,两组以上各指标水平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进一步的探析价值;试验组19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吸痰时间与参照组19例患者比较,均明显更短,两组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进一步的探析价值。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综合护理能够降低患儿的PaCO2水平,提高PaO2、SaO2/FiO2水平,同时可促进此类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综合护理 动脉血气
  • 简介:摘要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高血压脑出血占据80%左右,主要病发于超过50岁人群,且具有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对于此类人群来讲,其致残率、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威胁。近几年,在微手术治疗的深入研究发现,因其具备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临床治疗,对此,本文主要分析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微创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出血患者行微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微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控制血压,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畅通,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等。结果50例患者中完全恢复自理9例,部分生活自理20例,卧床但意识清楚5例,死亡9例,放弃治疗7例。结论对患者实施周密、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 颅内血肿清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就有与无序贯机械通气对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病例观察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集我院住院部危重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签方法分组,对照组(n=25),观察组(n=25)。对照组中患者接受有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中患者接受有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以临床疗效以及各项临床指标为依据,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对比临床疗效,观察组为92.00%(23/25),显著优于对照组78.18%(17/25),对比检出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对比各项临床指标,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IPPV时间、以及总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检出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无序贯机械通气对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疗效优于常规正压机械通气,且可改善患者相关症状,推广价值。

  • 标签: 危重肺心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呼吸机治疗危重症哮喘病人的护理方法,并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危重症哮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7年2月--2017年12月,采取随机双盲法将78例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针对性护理组各39例。结果针对性护理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97.44%,针对性护理组病人的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为12.82%,优于常规护理组病人,常规护理组病人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和创通气时间均相对较长。结论应实现有呼吸机治疗和针对性护理方法的有机结合,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

  • 标签: 有创呼吸机 哮喘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臂式电子血压计及水银血压计测量肱动脉间接血压与主动脉根部直接测量血压相比较,探讨冠心病对间接血压的影响。方法将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00例,男女比例为12080)分为观察组(冠心病组)110例、对照组(非冠心病组)90例,将测得的臂式电子血压、水银血压及中心动脉压通过组内相关系数行一致性评价;将测得的臂式电子血压数值、水银血压数值及中心动脉压数值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冠心病对臂式电子血压计、水银血压计及中心动脉压的收缩压测量值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的测量值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间接血压与中心动脉压的相关性较差,且臂式电子血压及水银血压不能较好的反映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压。

  • 标签: 冠心病 臂式电子血压计 水银血压计 中心动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加以分析,探讨微治疗的优势及其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由我院脑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96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选择常规的开颅手术清除血肿,观察组选择小骨窗微创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优势。结果对照组15例患者发生偏瘫,而观察组只有3例;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72.92%,而观察组为93.75%;对照组9例发生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而观察组只有1例;出血量对照组明显比观察组多,可见观察组治疗优势更大(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选择小骨窗微手术更具治疗优势,值得参考。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特点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信封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40例患者)、研究组(40例患者)并分别为其采取传统开颅术与微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的血肿清除率及血肿吸收时间、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血肿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着更高的疗效与安全性,其临床应用价值优于传统开颅术。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传统开颅术 高血压脑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接受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实验组接受微介入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比例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颈动脉狭窄程度,恢复颈动脉畅通,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微创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开颅手术和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实施治疗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开颅手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微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和手术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偏少,差异显著(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偏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和开颅手术相比,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手术 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