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L-精氨酸能够增强人凝血因子Ⅷ(hFⅧ)基因在体外的表达机制。方法:扩增B结构域缺失的hFⅧcDNA(BDDhFⅧcDNA)的A1、A2、A3、C1和C2结构域基因,并将其作为启动子,分别插入含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载体pCAT3-Enhancer的启动子位点,构建成载体pAl—CAT3-Enhancer、DA2-CAT3-Enhancer、pA3-CAT3-Enhancer、pC1-CAT3-Enhancer和pC2-CAT3-Enhancer。再将各载体分别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加入L-精氨酸(终浓度10mmol/L)培养24h。实验设转染阴性对照(不含启动子)、转染阳性对照.各组再设加L-精氨酸及不加L-精氨酸的对照组(共14组)。采用体外细胞核连缀反应(run—onassay)检测CAT基因的转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HUVECs裂解液中CAT蛋白的含量。结果:在无L-精氨酸存在的情况下,转染阴性对照载体pCAT3-Basic、pA3-CAT3-Enhancer、pCl-CAT3-Enhancer和DC2-CAT3-Enhancer的HUVECs裂解液中均未检测到有CAT基因转录,CAT蛋白含量均为背景值,转染阳性对照载体DCAT3-Control的HUVECs裂解液中CAT基因有强转录,转染pAl-CAT3-Enhancer和pA2-CAT3-Enhancer的HUVECs裂解液中只能检测到微弱的CAT基因转录,CAT蛋白含量分别为(61.85±7.86)pg/10^6个细胞和(60.27±7.27)pg/10^6个细胞。在与L-精氨酸共培养24h后,转染pA2-CAT3-Enhancer的HUVECs裂解液中CAT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CAT蛋白含量达到(368.56±21.85)pg/10^6个细胞,显著高于未加L-精氨酸组(P〈0.01).而转染其他各载体的HUVECs裂解液中CAT基因转录和表达的变化与未加L-精氨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Ⅷ的A1和A2结构域基因能作为启动子驱动CAT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而L-精氨酸可显著增强hFⅧA2结构域基因启动的CAT基因转录和表达。

  • 标签: L-精氨酸 凝血因子Ⅷ 启动子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T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和变化意义。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选择对应时间段内40例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实施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其相关水平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是和对照组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会出现变化,对其恢复的评估可起到参考作用,因此具有重要检测意义。

  • 标签: 白血病 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水平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1瘤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前后其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变化。方法:我们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恶性肿瘤患者伽玛刀术前及术后7~10天,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伽玛刀术前及术后7~10天,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8.55±5.2%,28.35±4.18%,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伽玛刀术后7~10天,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节性T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提示伽玛刀对肿瘤治疗早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没有明显改变。

  • 标签: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肿瘤免疫 伽玛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后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方法随机抽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共有40例作为研究组,全部患者均给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同时选取健康者共有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长。结论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能有效改善,逐渐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

  • 标签: CD4+T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CD4+/CD8+ 艾滋病 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嗜碱粒细胞激活后其CD63和CD203c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过敏性哮喘(哮喘组)、非过敏性哮喘患者(非过敏性哮喘组)及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嗜碱性粒细胞中CD63和CD203c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以CD123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联合设门,可观察到外周血中的嗜碱性粒细胞。与非过敏性哮喘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过敏性哮喘组患者的血嗜碱粒细胞CD63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1)。经粉尘螨刺激后,与刺激前对照、非过敏性哮喘者及正常对照者比较,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血嗜碱粒细胞CD203c和CD63荧光强度均显著增加(P〈0.01)。嗜碱粒细胞CD203c、CD63表达程度与皮试结果及特异性IgE水平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嗜碱粒细胞活化试验的曲线下面积为0.923,高于特异性IgE的曲线下面积(0.876)。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3表达来确定活化嗜碱粒细胞是诊断过敏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体外检测方法。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嗜碱粒细胞 CD63 CD203c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人体的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寻找一种培养细菌L型的最佳办法,以便临床鉴定与研究细菌L型。方法对在普通血液培养过程中瓶底出现轻微暗紫红、上清液微混或瓶壁有少量颗粒状物生长时,分别用血浆分离针抽取可疑培养物同时转种于普通血液琼脂培养基、L型增菌培养基及L型琼脂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在血琼脂固体培养基上最终形成了细菌L型,在液体培养基上形成了细菌型、L型、将可疑培养物再用血浆分离针转种于L型细菌液体培养基上又分离出23例L型细菌,使原来一般血培养阳性率提高。结论经过对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研究,发现血琼脂固体培养基培养对于培养细菌L型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可以用于鉴定与研究细菌L型。

  • 标签: 细菌 L型 分离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我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基本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到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50株为研究对象,使用PCR法对MRSA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析。结果15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tst、pνl、psm—mec、sasX、qacA/B、tetM、ermA/B/C、aph(3’)-Ⅲ、aac(6’)/aph(2’’)以及mecA的阳性率分别为0、96.67%、93.33%、74.67%、38.67%、90.0%、96.67%、77.33%、96.67%以及100%。结论MRSA同时携带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与人体感染性疾病的转归、病程以及种类等有关。

  • 标签: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研究胆道结石的外科护理体会,探讨腹腔镜治疗胆道结石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本院2016年3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40例胆道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分为两个组进行研究,一个是对照组,一个是观察组,每个组是20例,给予对照组进行是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的是综合护理效果,对比两组之间护理模式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于两组之间护理研究,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是(5.6±2.2)d,对照组的治疗住院时间是(8.4±3.2)d,治疗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0%,对照组的治疗后并发症是6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是9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是40%,两组之间护理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结石的围术期综合护理效果比较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治疗天数,减少并发症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上非常值得推广。

  • 标签: 胆道结石 外科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绞痛患者的发病规律、诱因、临床表现、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总结出治疗方法。方法心绞痛在临床分为两类,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40例心绞痛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类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来研究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治疗以休息和舌下含,服硝酸酯制剂。不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为原有劳力性心绞痛恶化,出现静息心绞痛及梗死后心绞痛,治疗以止痛、抗栓、抗凝、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在治疗时也应依据两者间的差异性对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以控制和减轻症状为主。不稳定型心绞痛以抗凝、防止心肌梗死为主。

  • 标签: 心绞痛 临床特点 治疗分析
  • 简介: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往往南基因突变引起,而这些异常基因主要为编码心脏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因而这类疾病也被称为离子通道病;其他还包括编码细胞骨架蛋白、细胞间连接蛋白等的基因基因诊断即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方法,

  • 标签: 心律失常 基因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力正常40例飞蚊症患者内眼的生理病理改变,并做相应的检查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眼科飞蚊症患者进行视力、验光、裂隙灯、扩瞳眼底检查、眼B型超声、血液化验等项检查,对生理性飞蚊症及各种病理性飞蚊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0例有飞蚊症的患者中,28例查出各种病理体征,占总人数的70%。12例有飞蚊症患者视力无影响,未查出病理体征,占总人数的30%。结论对门诊眼科视力正常飞蚊症患者应扩瞳查找病因,并进行相应的临床分析,通过眼底检查及各种辅助检查,发现飞蚊症的根本病因,总结生理性飞蚊症及病理性飞蚊症的出现几率,指导临床工作,对今后的医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做检查诊断分析做依据。

  • 标签: 眼科门诊 飞蚊症 检查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分别接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骨质密度、生活自理能力、疼痛程度以及心理障碍程度改善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改善评分91.4±1.7分,生活自理能力90.6±1.3分,疼痛改善评分90.8±1.5分,心理障碍评分91.7±1.3分;对照组患者骨密度改善评分82.5±1.4分,生活自理能力81.4±1.2分,疼痛改善评分80.6±1.6分,心理障碍评分82.6±1.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40例小儿肺部感染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小儿肺部感染患儿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分别选择被动凝集法及微生物快速痰培养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在本组40例肺部感染患儿中,被动凝集法检出血清总抗体阳性36例,阳性率为90.00%,通过微生物痰培养共检出支原体阳性7例,阳性率为17.50%;被动凝集法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微生物快速痰培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被动凝集法对小儿肺部感染患儿进行实验室检验的检验结果明显优于微生物痰培养。但是临床上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假阳性,应配合微生物痰培养的方法进行检测,以提高检验结果的阳性率,准确的为患儿进行临床诊断,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检验结果,有效的促进患儿的治疗。

  • 标签: 小儿肺部感染 被动凝集法 微生物快速痰培养 检验结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产妇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产妇进行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症状的评分、抑郁症状的评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焦虑症状的评分和抑郁症状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优质护理模式对产妇进行护理可显著改善其分娩结局,缩短其产程,减少其产后的出血量,提升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产妇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12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2018年在我院入住的8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研究组为8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对照组为20例健康的志愿者。对比两组中CD123的表达情况,对研究组治疗后进行白血病MRD检测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D123表达率远远大于对照组健康志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研究组的89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在进行治疗缓解后复发了,相对于未复发的67例患者,复发的患者的CD123表达率同样远远大于未复发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12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广泛表达,是影响患者首次诱导完全缓解以及中位总生存的独立危险的因素,对评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MRD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CD123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RD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与病理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选取了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40例乳腺癌青年女性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该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4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而后分析入选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最终对两组患者的病程以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老年患者,青年患者的病程更低,淋巴结转移率更高,同时原发肿瘤直径较大,三组指标差异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大,淋巴结转移率高,病情进展较快,危险性较高,因此应大力提倡自我体检、定期体检,力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青年女性患者 临床与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早期发现重症患者。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我院儿科收住院的40例手足口病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儿男女比为2.461(男29例,女11例))。95.6%为4岁以下儿童,1-3岁占39例,;发病高峰为5-7月份;40例中37例有典型临床表现,均有口腔粘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泡样皮疹,另有发热84.88%,合并支气管炎42.11%,扁桃体炎6.24%,肝损害2.11%,4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病例病情较轻,预后良好,但有少数重症病例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并脑膜炎、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等神经系统损害及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心肌炎等死亡,需及时识别重症患者,早期治疗,减少病死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临床特点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外科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为后期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治疗,干预组患者则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工作中,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有着极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外科治疗 生存指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本院接诊的40例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病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病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之间的和谐,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心病 慢性呼吸衰竭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延续性护理观察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住院足月单胎分娩的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及护理人员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延续性护理计划,为每位产妇提供乳房护理、会阴部或腹部切口护理,倾听产妇讲述自己的担忧与焦虑,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对于情绪不良的产妇给予心理疏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EPDS评分<9分、9~12分及>12分各等级频数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纯母乳喂养比率,降低产褥期疾病的发生率及改善产妇产后情绪,该护理理念值得在产科中探索。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延续性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