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乳腺微小肿块(直径<1cm)超声不同定位方法的比较,寻求适合的术前超声定位方法。方法选择我院60例女性乳腺微小肿块患者,分成3组,分别经超声体表定位、超声引导下亚甲蓝(美蓝)注射定位及细针穿刺定位3种不同方法术前定位后,行乳腺肿块切除术,对术中找到肿块的时间(多个肿块为找到第1个肿块的时间)、出血量(多个肿块为平均出血量)及切除组织与肿块重量的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单一良性肿块,细针穿刺定位找到病灶的时间为(2.1±1.7)min,出血量为(10.2±3.8)mL;经皮肤体表定位找到病灶的时间为(5.6±3.2)min,出血量为(18.1±4.8)mL;亚甲蓝定位找到病灶的时间为(4.0±2.8)min,出血量为(14.0±4.6)mL。结论乳腺微小肿块术前行超声定位是简单准确的方法,能准确标明肿块的深度和位置,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其中细针穿刺定位最精准,术中寻找到肿块的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但价格昂贵;体表定位最简便,尤其适合多病灶定位,但当乳房过大或乳腺较松弛时易发生偏移而导致术中找到肿块的时间过长;亚甲蓝染色定位较准确,但易弥散,时间和注射剂量是关键。

  • 标签: 乳腺 微小肿块 超声定位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灌注峰值强度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稳定性。方法:通过3名观察者分别对151例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灌注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分析每一名观察者所得灌注峰值强度在良恶性肿块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通过3名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correlationcoefficient,ICC)比较其稳定性。结果:3名观察者所测得良性组峰值强度均值分别为34.97、26.32和24.38,恶性组峰值强度均值分别为23.43、17.23和17.23,3名观察者所得良恶性肿块灌注峰值强度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肿块的均值明显较良性肿块低。3名观察者间ICC=0.754(95%CI:0.693-0.807,P〈0.001)。结论:超声造影灌注峰值强度有助于乳腺癌的术前诊断,且不同观察者间信度良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峰值强度 超声造影 乳腺癌 组内相关系数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computedtomography,MDCT)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直肠癌患者的CT图像,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观察全腹部CT平扫+增强图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reconstruction,MPR),确定结直肠癌的C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MDCT增强扫描对30例结直肠癌患者T分期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3%,其中T1+T2、T3、T4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0%、78%、100%。CT增强扫描评价结直肠癌浆膜面受侵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60%、80%、60%;CT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63%,其中N0、N1、N2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5%、14%、33%。CT增强扫描评价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40%、8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73%。结论:MDCT对评价结直肠癌T分期、浆膜面受侵、N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的价值,诊断结直肠癌浆膜面受侵的准确率较高,对术前分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结直肠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分期
  • 简介:肝外胆管癌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至壶腹部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一般出现黄疸等临床症状时已属中晚期.随着MSCT及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平扫加增强扫描已经成为肝外胆管癌诊断和术前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回顾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26例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探讨MPR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胆管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手术患者的术前超声评价对手术指征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卵巢手术的患者159例,就其超声物理特征、临床特征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9例患者共发现卵巢病灶171处。囊性病灶的恶性率以病灶最大径7cm为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壁有乳头组的恶性率高于无乳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实性病灶的恶性率以5cm为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病灶的恶性率以病灶最大径5cm或7cm为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者既往有胃肠道或乳腺恶性肿瘤,7例术后病理为转移性肿瘤(58.3%)。结论:对于超声提示的卵巢实性病变、〉7cm的囊性病变或〉5cm的囊实性病变具有手术指征;对于既往有胃肠道或乳腺恶性肿瘤的病例,需警惕转移性肿瘤的可能。

  • 标签: 卵巢手术 超声 手术指征
  • 简介:目的:探讨前臂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方法:对拟行前臂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术的113例尿毒症晚期患者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造瘘血管的手术条件.结果:本组113例最终实施手术者98例,90例造瘘血管可用,8例术后因血流量不足、血栓形成,造瘘血管不可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选择动静脉造瘘术的适合血管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造口术 动静脉瘘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 简介:乳腺乳头状病变是一组具有异质性的肿瘤性病变,往往伴随存在,从而影响乳腺病变的整体评估。其中,老年女性好发的包裹性乳头状癌及实体性乳头状癌作为乳头状病变的新分类,尚缺乏系统性的影像学研究。本文对乳腺乳头状病变的导管造影术、X线摄影、超声及MRI进行综述性分析,以病理特征为对照,总结其影像学诊断特点,为降低其术前诊断低估率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乳腺乳头状病变伴不典型性增生或包裹性乳头状癌及实体性乳头状癌的早期发现、精准诊断、及时治疗提供理论性指导。

  • 标签: 乳腺乳头状病变 影像学诊断 低估
  • 简介:目的:分析改良法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与人工主动脉瓣大小的相关性,比较改良法与传统测量方法的差异。方法:2014年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传统法(左室长轴切面)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A组,18例),2015年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改良法(主动脉瓣短轴切面)测量(B组,21例),比较2组测量结果。记录术中所用人工瓣的型号,分析2组测量结果与人工瓣大小的相关性,比较2组间人工瓣大小的差异;追踪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主动脉瓣口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2组人工瓣置换术后的近期效果。结果:A组主动脉瓣环内径与人工瓣大小的相关系数为0.66,B组为0.79。B组瓣环内径明显大于A组(P=0.005),但2组置换的人工瓣型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术后1年内B组人工瓣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A组。结论:主动脉瓣短轴切面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的准确性优于左室长轴切面,有助于外科医师选择手术方式和合适大小的人工瓣膜,减少人工瓣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主动脉瓣置换术 人工机械瓣 超声心动图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