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宣教方式对各年龄段患儿及家属术前访视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择期手术的患儿及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单向宣教方式为对照组和不同形式术前宣教组为创新组,通过发放自制《手术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及《手术患者术前遵医程度调查表》,评价不同宣教方式术对各年龄段手术患儿及其家属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及遵医程度的影响。结果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种采用个性化术前宣教方式(创新组)的满意度及遵医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种的个性化术前宣教模式有效增加护患沟通,减轻患者及家属焦虑及恐惧感,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及遵医程度,值得应用。

  • 标签: 术前宣教 满意度 遵医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进行手术的患者9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基础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综合的术前访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都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55.56%,满意28.89%,一般满意11.11%,不满意4.44%,总满意率95.56%;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22%,满意40%,一般满意20%,不满意18%,总满意率82%;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情况较护理前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抑郁与焦虑状况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术前访视 手术室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手术室专科护士于术前访视中对前列腺电切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对127例前列腺电切患者实施术前访视的一系列整体护理。结果患者在围手术期得到了护理人员的关怀和体贴,减轻了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了手术治疗的信心,获得了安全感和满足感。结论通过术前访视,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麻醉及护理等方面的信息,是消除患者恐惧、取得患者配合及顺利完成手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同时对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前列腺切除术 手术室护理 护士与病人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术前术后访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在本院2017年收治的手术患者中抽选100例为研究对象,由巡回护士于术前和术后去各个病区探访手术患者的资料,收集并整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进行访视整体护理,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满意度和手术疼痛情况。结果患者的疼痛指数和护理满意度均发生变化(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术前术后访视护理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焦虑心理,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有效缓解患者的手术疼痛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术前术后访视 手术室护理 重要性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并且带有不同程度的创伤性。很多的患者在手术前大多数都会产生恐惧紧张的不良心理,并且手术配合度较低,这些因素极大的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根据相关临床调查显示,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能够良好的降低患者的紧张感,并且产生对于医院的依从性,从而能够以良好的状态去接受手术治疗。本文主要就规范化术前访视对提高基层医院手术质量的效果评价为课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 标签: 规范化 术前访视 手术室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心理访视及预见性医疗和护理指导在高龄白内障病人术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高龄白内障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术前心理访视并行预见性医疗和护理指导,比较两组病人预约手术时和入院当天下午的焦虑评分、心率和血压情况。结果入院当天下午,观察组病人的焦虑评分、心率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理访视并行预见性医疗和护理指导应用于高龄白内障病人术前护理中,可使其生命体征平稳,焦虑情绪减轻。

  • 标签: 高龄 白内障 心理访视 预见性医疗 护理知道 术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访视对心脏搭桥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以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行心脏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取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术前心理应激反应以及不良情绪。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AMA以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搭桥术前患者实施术前访视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术前的心理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

  • 标签: 术前访视 心脏搭桥术 应激反应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访视对心脏搭桥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以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行心脏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取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术前心理应激反应以及不良情绪。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AMA以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搭桥术前患者实施术前访视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术前的心理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

  • 标签: 术前访视 心脏搭桥术 应激反应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产后访视是围产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活动从疾病护理走向预防、保健、康复扩展,由医院向社区、家庭扩展。单纯院内孕产妇健康教育已不适应护理发展的需要,为实现对院外产妇全面、全程、连续的健康服务,落实孕产妇及其儿童保健,必须实行产后访视,产后访视是医护人员对产妇及婴儿在出院后健康状况的延续性服务,产后访视在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妇康复、改变家庭育婴行为和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产后访视能解决母亲及儿童存在的许多实际问题,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可以转变观念,提高产妇自我保健和健康育儿能力,可以规范产后访视操作规程,提高访视人员综合素质并建立完善的孕产妇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

  • 标签: 产后访视 母婴影响 发展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产后访视及妇女保健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干预疗效,促进我院就医产妇身体健康。方法将我医院于2016年9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116例产妇列入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8例患者。对照组在患者产后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条件下开展产后访视及妇女保健。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产后并发症产生率和新生儿健康情况。结果开展产后访视及妇女保健后,研究组在患者产后并发症产生率和新生儿健康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科学的产后方式及妇女保健对产妇身体健康和新生儿生长发育有显著干预疗效,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妇产科 产褥期 产后访视 妇女保健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尿管损伤患者的术前护理。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35例输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经有效的术前护理干预,手术均获得成功,患者排尿异常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主诉不适感消失或减轻,焦虑、恐惧心理得到缓解,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术后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达到97.1%(34/35)。结论有效的术前护理,能够提高输尿管损伤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及焦虑心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输尿管损伤 术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脑瘤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科收治的脑瘤的患者3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在临床中做好患者的术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一般准备工作,并于术后实施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密切的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针对性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以及护理干预,使患者治疗的显效率54.5%、有效率为24.2%以及无效率21.3%。结论对于脑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做好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瘤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与产褥感染发病的关系,使其应用到社区产后访视为预防产褥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 2016年 1月 -2019年 6月医院分娩后出院在本辖区居住,接受产后随访的 436名产妇,按照自愿随机原则将访视产妇分为常规访视组 210名,体质辨识组 226名,体质辨识组在普通访视内容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根据情况对偏颇体质进行个性化的调理和治疗;常规访视组则按照普通随访内容访视。结果:应用中医体质辨识组产褥感染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普通访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结论:产褥感染的发病与体质类型相关,在社区产后访视中应用中医体质辨识能有效防治产褥感染,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保健服务质量。

  • 标签: 社区产后访视 中医体质辨识 产褥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后访视对产妇新生儿保健知识掌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4月我科产后管理的产妇200例,遵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参照组、实验组,各100例,分别提供常规产后健康教育、产后访视。比较两组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健康知识总掌握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产后访视运用到产妇新生儿中,有助于产妇掌握保健知识,提高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建议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保健知识 产后访视 新生儿 掌握情况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家庭访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内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社区护理和社区家庭访视。结果观察组的躯体功能、情感状态、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各项指标情况及遵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家庭方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社区家庭访视 常规社区护理 老年慢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瘤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瘤的患者3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在临床中做好患者的术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一般准备工作,并于术后实施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密切的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针对性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以及护理干预,使患者治疗的显效率54.5%、有效率为24.2%以及无效率21.3%。结论对于脑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做好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瘤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部整形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所接收治疗的120例眼部整形患者,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通过相关的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在实行优质护理干预期间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眼部整形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显著增强护理满意度,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疗效显著,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眼部整形手术 术前术后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肛周脓肿手术前后的饮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筛选出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肛周脓肿手术患者,根据手术前后的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饮食组,每组5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饮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82.0%,饮食组为96.0%,饮食组高于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营养状况,饮食组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饮食组为4.0%,饮食组低于常规组;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6.0%,饮食组是98.0%,饮食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各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肛周脓肿患者实施手术前后的饮食护理,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且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行。

  • 标签: 肛周脓肿 手术 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超声胃镜在判断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早期胃癌的胃镜下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检查确诊及手术证实早期胃癌患者125例的临床、胃镜及病理资料。结果胃镜下诊断为胃癌117例,胃镜下确诊率92.13%,诊断为胃溃疡7例,糜烂性胃炎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例。管状腺癌58例,乳头状癌24例,黏液腺癌23例,印戒细胞癌12例,未分化癌7例,特殊类型癌2例。结论胃镜检查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重要价值,对有上消化道症状,或者有胃癌家族史者,胃镜检查是首选的并且是必须选择的项目。对胃癌的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胃癌 超声胃镜 肿瘤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伴呕血术前化疗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5例胃癌伴呕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栓塞后手术组(30例)和单纯常规手术组(35例)。对化疗栓塞后手术组的患者,需要测量化疗栓塞后其大小、形态的变化,肿瘤坏死的程度及不良反应,7~15d后行手术切除,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除率及生存时间,并与单纯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化疗栓塞可使呕血消失、肿瘤发生一定程度的坏死,并使病变范围有所缩小,不良反应轻微。②化疗栓塞后再行手术切除,不仅可提高手术切除率,还可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延长了生存时间。结论胃癌伴呕血术前化疗栓塞,创伤轻微,疗效显著,应作为术前的一项常规治疗手段。

  • 标签: 胃癌 介入治疗 经动脉化疗栓塞 手术切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