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在外伤急性肾上腺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手术或CT检查证实为闭合腹部外伤致肾上腺损伤的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35例外伤急性肾上腺损伤中,单侧32例,双侧3例。超声正确诊断31例,漏诊4例。结论: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肾上腺损伤的范围、内部回声变化,借此监测随访损伤的转归,也可对初期声像图不典型的出血性病变作出明确诊断,特别是对危重患者、重症监护室和手术室患者行床旁检查,可作为诊断外伤急性肾上腺损伤的一种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 肾上腺损伤 诊断
  • 简介: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结节介入治疗常用方法包括:经皮酒精消融、激光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及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本文就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技术原理、特点、临床应用、疗效及其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引导 甲状腺结节 良性 消融
  • 简介:目的:探讨胸部CT对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均行超声心动图及胸部CT检查。由2位影像医师共同测量主肺动脉直径(MPAD)、右肺动脉直径(RPAD)及左肺动脉直径(LPAD),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结果:2种检查方法MPAD、RPAD、LPAD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MPAD、RPAD、LPAD的CT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COPD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疾病,胸部CT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能够准确作出诊断与病情评估。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高血压 肺性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梗阻黄疸超高场强MRCP表现与中医黄疸分型的关系,寻求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可视依据。方法:回顾分析70例低位梗阻黄疸患者的MRCP图像,并由高年资中医医师对其辨证分型,分为阳黄和阴黄。阳黄主证黄疸黄色鲜明,伴身热,口苦,苔黄腻,脉弦数。阴黄主证黄疸黄色晦暗,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缓无力。在3D-MRCP图像上测量胆总管扩张的宽径,并对梗阻的影像征象进行分型。采用校正x2检验和Fisher精确法比较阳黄、阴黄在胆管扩张程度与影像征象改变方面的差异,以PC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0例中阳黄50例,阴黄20例。阳黄和阴黄在肝外胆管扩张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黄以轻度和中度多见,阴黄以重度多见。倒杯口征和鼠尾征与阳黄关系密切,双管征、四管征、截断征与阴黄关系密切。阳黄以胆管结石和胆管炎为主,阴黄以肿瘤为主。结论:超髙场强MRCP图像质量髙,黄疸患者肝外胰胆管扩张程度等与中医黄疸分型存在一定相关

  • 标签: 黄疸 阻塞性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 简介:由于传统的影像学技术难以满足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需求,目前亟待开发新的免疫影像学技术来示踪免疫细胞和评价免疫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免疫PET、CT、MRI、光学成像及多模式成像的最新研究进展,虽然基于各种新型探针的免疫成像技术获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仍需进一步验证它们的安全和有效,才能获得可进入临床应用的免疫成像技术。

  • 标签: 肿瘤 免疫治疗 影像技术 生物探针
  • 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NEN)在起源、形态结构、功能、分子特征、类型、部位特异性、侵袭及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重点综述NEN的异质及诊疗进展。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癌 异质性 功能成像
  • 简介:目的探索超声影像组学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系统与侵袭蛋白质的关系.方法:通过已有影像组学系统,选择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的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淋巴结转移预测,并获取病灶组织,通过蛋白质质谱分析筛选侵袭蛋白质,用Person统计法分析超声影像组学特征与蛋白质表达之间的相关.结果:超声影像组学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6.7%.4种蛋白质与19项特征呈极强相关,5种蛋白质与23项特征呈强相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系统的超声影像组学特征与病灶组织侵袭蛋白质相关.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 影像组学 蛋白质
  • 简介:目的:探讨并总结阑尾低级别黏液肿瘤(low-gradeappendicealmucinousneoplasm,LAMN)的超声及CT图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2例LAMN的超声及CT图像,归纳其特征,包括肿瘤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结构、血供情况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结果:12例LAMN的超声表现可分3型:盲管状型2例(16.7%),囊为主包块型7例(58.3%)及实为主包块型3例(25%);CT表现则分为2型:囊包块型9例(75%)及不规则包块型3例(25%)。结论:LAMN的超声和CT图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加强其超声及CT图像特点的认识,对减少误诊、漏诊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超声表现 CT表现 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对科室的灾害脆弱分析,明确科室需应对的灾害事件,提高放射科对应急事件的管理能力,有效避免和处治灾害事件。方法:借用Kaiser模型,通过对放射科发生过和可能发生的灾害事件进行统计分类,从事件发生的可能、危害及防范工作完备情况进行评分,用统计学公式计算出事件的风险系数,并进行评估。结果:放射科排前5位的灾害事件分别为:就诊患者严重碘过敏反应致呼吸心跳骤停(31.74%)、金属物品进入磁体间(28.43%)、群体伤害救治应急事件(28.33%)、信息网络突发故障(24.81%)、治疗过程患者突发意外(24.00%)。结论:通过制订具有科室特色的应急预案,可提高科室管理。

  • 标签: Kaiser模型 放射科 灾害脆弱性分析 风险事件 应急预案
  • 简介:1资料患者,女性,22岁,因下腹部隆起7年余,近5个月腹胀加剧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无消瘦,无贫血貌,腹部高度膨隆,触及一巨大包块,上至剑突下,两侧至腋中线,张力大,稍有触痛。腹部及妇科超声检查:全腹见巨大囊团块,上至剑突下,下至盆腔,内充满密集点状回声,其下方囊壁见32mm×24mm低回声团突向囊腔内,形态欠规则(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低回声团内,血流稍丰富,阻力指数为0.44。子宫大小及形态正常,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厚10mm,右卵巢显示不清,左卵巢大小为32mm×20mm×17mm。子宫直肠窝可见液暗区,范围约40mm×15mm。超声提示:①腹腔巨大囊为主的混合占位病变,考虑卵巢来源,恶性肿瘤待排;②盆腔积液。平扫CT提示盆腹腔巨大囊实肿块(图2~3),盆腔积液。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为38.58(正常值为0~35),甲胎蛋白、CA19-9及CA15-3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术中见盆腹腔一巨大囊肿,内含黄色混浊液体,提起囊肿,见囊肿来源为右侧卵巢,囊壁可及一50mm×40mm的质硬肿块。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卵巢黏液囊腺瘤,部分为交界,局部癌变(黏液囊腺癌)。

  • 标签: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 伴局部癌变 超声表现
  • 简介:目的评估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肾癌囊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7月-2017年4月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的102例经病理证实为囊肾癌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应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102例肾癌囊变均经外科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包括92例透明细胞癌、6例嫌色细胞癌和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02例肾占位性病变彩超检查的血流显示率为82.35%(84/102),超声造影血供显示率为98.04%(100/102),增强CT血供显示率为95.10%(97/102).超声造影误诊4例为复杂囊肿,诊断准确率为96.08%(98/102).增强CT误诊8例为复杂囊肿,3例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未发现病灶,诊断准确率为87.25%(89/102).超声造影Bosniak分级:Ⅱ级2例,ⅡF级2例,Ⅲ级18例,Ⅳ级80例;增强CTBosniak分级:Ⅱ级3例,ⅡF级5例,Ⅲ级17例,Ⅳ级75例.Fisher显著检验结果显示,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均可使用Bosniak分级诊断肾癌囊变,超声造影诊断效果不亚于增强CT,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 标签: 超声造影 增强CT 囊性肾癌
  • 简介:目的评价低剂量CT(low-doseCT,LDCT)在亚实怖腺癌结节影像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搜集LDCT筛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亚实怖腺癌结节53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55±68)岁。采用Kappa检验回顾分析影像与病理分期的一致,以及不同胸部影像科医师之间影像分期的一致。结果LDCT行亚实怖腺癌结节影像T和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7%(47/53)、943%(50/53)。影像与病理分期及不同胸部影像科医师影像分期的一致良好(Kappa=0.803,0.733;P〈005)。结论亚实怖腺癌结节多为早期怖癌,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发生率低,LDCT适用于其术前影像分期。

  • 标签: 肺癌 结节 分期 低剂量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的X线表现、MRI征象与各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7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1例乳腺癌的X线表现、MRI征象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结果:LuminalA型单纯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比例为76.5%(26/34),MRI肿块样强化比例为70.6%(24/34)。LuminalB型单纯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比例为55.6%(10/18),不对称和结构扭曲比例为27.8%(5/18)。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过表达型X线显示钙化比例为91.3%(21/23),MRI非肿块样强化比例为78.3%(18/23)。三阴性乳腺癌X线显示单纯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比例为93.8%(15/16),MRI上此15例均为肿块样强化,无一例表现为单纯钙化。动态增强曲线类型与免疫组织化学亚型无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各分子亚型影像学表现不同,影像学表现分析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数字化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分子分型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右侧阴囊鞘膜积液反复发作2年余。2017年2月计划于某三级甲等医院手术治疗,完善术前检查发现左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恶性病变不除外,建议手术或穿刺活检,患者拒绝,遂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消瘦、腰疼、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压异常波动,睡眠饮食正常,大小便无异常。入院查体:无特殊。相关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为1.120ng/mL,癌胚抗原为1.300ng/mL,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为7.86U/mL,CA15-3为13.12U/mL,CA19-9为6.04U/mL,CA724为1.48U/mL,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为0.373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为7.370ng/mL。增强CT:左侧肾上腺区椭圆形软组织肿块,病灶最大截面约7.7cm×6.6cm,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囊变坏死区,并见多发点状、小圆形钙化。增强扫描呈动脉期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渐进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浑浊,且有结节样相似强化方式的小病灶包绕左肾动脉,左侧肾上腺未见显示(图1)。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肝囊肿经皮穿刺置管硬化后出现胆汁引流液的原因及相关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过程中引流液染有胆汁的肝囊肿患者9例,均行囊腔造影,3例引入留置导管后即抽吸出浅绿色黏液样液体,3例抽净囊液后稍加负压即抽出浅绿色液体,2例注射无水酒精15min后抽出浅绿色浑浊液体,1例置管后持续抽吸出浅绿色黏性液体。结果:5例改变操作技术(抽吸囊液及注射酒精时轻柔缓慢、勿加压)、3例调整导管位置、1例延长留置导管引流时间(10d)后,胆汁引流液消失,继续硬化治疗。结论:肝囊肿穿刺置管后出现胆汁引流液可能与囊内压改变、囊壁损伤和侧孔位置不当有关,应经导管行囊腔造影,确认无胆管显影,通过消除负压吸引、加压注射,调整导管位置及盘曲张力,延长引流,待引流液胆汁消失变清亮,再继续行囊腔硬化治疗

  • 标签: 肝囊肿 硬化疗法 胆汁性引流液 原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diffusionweightedimaging,IVIM-DWI)指标预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30日-2017年9月30日于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医院诊治的90例肝癌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6周内分别行IVIM-DWI检查.将性别、年龄、病变长径、瘤栓有无、AFP、ALT值6个临床指标,治疗前ADC、D、D*、f值,以及治疗后ADC、D、D*、f值8个MR功能学定量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χ2检验,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有预后价值的IVIM参数及临床指标.结果:性别、年龄、治疗前D*值、治疗前f值及治疗后D*值共5个指标在肝癌TACE治疗后的PFS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性别=0.030,P年龄=0.005,P治疗前D*〈0.001,P治疗前f值=0.007,P治疗后D*〈0.001).即男性、高龄、高治疗前D*值、高治疗前f值及高治疗后D*值的患者预后差.以中位数为分界值,即年龄、治疗前D*值、治疗前f值和治疗后D*值4个指标分别以53岁、14.1×10^-3mm2/s、23.63%和11.9×10^-3mm2/s为界值,发现年龄及治疗前D*值2个指标预测预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高龄组=0.027,P治疗前D*=0.003).结论:年龄及治疗前D*值2个指标有助于预测肝癌TACE治疗的预后,即高龄、高治疗前D*值者预后更差.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 无进展生存期
  • 简介:跨膜电压超过临界值时,细胞膜会发生电穿孔现象,物理学表现为细胞膜振荡或纳米级微孔形成,生物物理学表现为可逆电穿孔和(或)不可逆电穿孔,前者主要用于细胞内外DNA、基因或粒子递送,后者近年来开始用于细胞消融。动物实验表明,不可逆电穿孔细胞消融效果确切,无散热效应,并可保存血管、胆管、胰管、肾盂集合系统等细胞外基质完好,受损的神经功能可恢复,肾盂黏膜上皮可再生。对晚期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该治疗方法可明显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远期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无严重并发症。超声引导下即可完成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治疗过程,影像学是评估治疗效果的方法之一。

  • 标签: 电穿孔 不可逆电穿孔 晚期进展期胰腺癌 介入超声 超声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诊断交叉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的价值。方法:收集115例经MRI证实的急性及亚急性期单侧幕上新发脑梗死作为实验组,均除外小脑及颅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变;选择同期无颅内疾病且无神经系统临床症状的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在症状稳定期行320排CT全脑灌注扫描,运用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4个参数评估全脑灌注改变。结果:实验组诊断出45例CCD,且4个参数图谱发现CCD的比率为MMT>TTP>CBF>CBV。对照组两侧小脑半球灌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可有效诊断脑梗死后CCD,且MTT对于发现CCD最敏感。

  • 标签: 脑梗塞 灌注成像 交叉性小脑神经技能联系不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associatedwithXp11.2translocation/TFE3genefusion,Xp11.2/TFERC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的Xp11.2/TFER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内容包括病灶的大小、位置、形态、平扫密度或信号特征及均匀、强化程度、强化特征、有无包膜、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果:该研究14例患者,男女比例为4∶10,其中CT发现9例,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发现5例。病灶大小为1.8~11.8cm;9个病灶(64.3%)呈圆形或类圆形,5个病灶(35.7%)呈不规则形;12个病灶(85.7%)密度/信号不均匀,2个病灶(14.3%)密度/信号均匀;10个病灶(71.4%)伴出血;8个病灶(57.1%)伴有坏死或囊变;13个病灶(92.9%)强化不均匀;11个病灶(78.6%)动脉期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3个病灶(21.4%)低于肾皮质和肾髓质;MRI发现的5个病灶均有包膜。结论:女性多见、中等血供、具有不均匀和存在包膜是Xp11.2/TFERCC常见的CT/MRI影像学特征。

  • 标签: Xp11.2易位 肾细胞癌 CT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直肠癌的局部复发是接受根治手术切除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索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冷冻消融治疗的可行、安全及有效。方法:2013年10月-2016年8月共入组31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行36次冷冻消融术,术后随访16~50个月。治疗后影像学随访采用盆腔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分析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1年内局部病灶控制率及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ratingscale,NRS),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疼痛评分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水平。结果:本研究技术成功率为100%,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6.7%。1年内局部病灶控制率为61.3%,局部病灶无进展期为(15.1±1.8)个月,OS为(17.9±2.3)个月。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12个月NRS疼痛

  • 标签: 中心临床研究 冷冻消融 单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