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创伤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是男性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尿道修复重建由于其病情复杂、术难度大、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而困难重重。近年来尿道修复重建取得了较大进展。手术方式发生了显著地变化。微创技术、新材料、组织工程学技术在尿道修复方面研究进展,带来了新的理念,使得尿道狭窄治愈率显著提高。本文将尿道狭窄治疗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外伤 尿道狭窄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脑出血患者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研究医院神外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外伤脑出血患者共90例,年龄18岁~50岁。将按治疗方法不同把患者分成三组,各30例,一组是药物治疗组(病情较轻),只单纯给予大剂量止血和凝血药治疗;后两组为病情较重者,二组是手术组,只进行手术清除血肿并引流,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三组同样进行手术后加常规药物治疗后,再进行高压氧治疗。结果病情较轻的药物组总有效率53.33%,病情较重的手术组总有效率43.33%,手术联合高压氧组总有效率83.33%,手术联合高压氧组较手术组效果更好,各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外伤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当病情较轻时,可以采用止血和凝血类药物治疗;病情严重时,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比单纯手术及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外伤性脑出血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睾丸损伤继发睾丸缺血坏死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睾丸损伤继发睾丸缺血坏死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疾病史、体征、辅助检查以及治疗特征,总结外伤睾丸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13至56岁。睾丸血管损伤、睾丸缺血坏死1例;睾丸白膜破裂、睾丸破溃坏死1例;阴囊外伤继发精索扭转4例。本组中6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行患侧睾丸切除及对侧睾丸固定术。术后发热1例,最高体温38.3℃,给予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睾丸外伤后应严密监测睾丸血流情况,适当放宽手术探查指征,避免误诊漏诊,最大限度保护对侧睾丸功能。

  • 标签: 睾丸外伤 缺血坏死 精索扭转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治疗外伤血气胸的临床护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2017年采用VATS治疗外伤血气胸患者21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坚持程序化护理,维持呼吸功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两组术后效果。结果护理配合治疗后,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平均时间75min,术平均出血量72ml,引流液平均200ml,平均住院时间9d,术后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术后漏气,1例出现胸腔积液,无房颤并发症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0%,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出现胸腔积液,1例出现术后漏气,1例出现术后房颤,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4.5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配合VATS治疗外伤血气胸的方法安全可靠,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外伤性血气胸 微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外伤髋关节创伤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外伤髋关节创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实验组(40例)给予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卧床时间更短,差异比较显著(P<0.05);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5%和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髋关节创伤施予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比较高,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外伤性髋关节创伤 髋关节置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外伤肝破裂的术前术后护理效果,探讨有效的护理方式,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5年2月-2017年5月给予手术治疗的100例外伤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术前术后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疼痛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措施,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肝破裂急诊手术治疗中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外伤性肝破裂 手术治疗 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外伤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宁夏眼科医院眼底病科的168例非外伤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RH/RD)、湿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非外伤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除了AMD/PCV,其余组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玻璃体切割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改善视功能。

  • 标签: 玻璃体积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42例手术治疗外伤多发性颅内血肿手术的临床效果,推广更适合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外伤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治疗实验,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进行保守治疗,实验组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更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手术治疗之后对比得出治疗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改善情况较好,死亡率和重残率较低,且无术后并发症出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外伤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和重残率,对患者治疗有很大好处,值得向大众推广。

  • 标签: 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42例手术治疗外伤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分析。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外伤多发性颅内血肿42例患者分组,对照组21例采取保守治疗方法,手术组21例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外伤多发性颅内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和外伤多发性颅内血肿治疗优良率、死亡率、重残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组外伤多发性颅内血肿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组死亡率、重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组患者外伤多发性颅内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伤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中,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过研究验证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给予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应用于外伤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外伤脑出血患者122例,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对其GOS评分加以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脑出血患者运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时加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其死亡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外伤性脑出血 手术治疗 价值
  • 简介:摘要臂丛神经受损多因外伤所致,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臂丛神经的系统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损伤类型多种多样。在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过程中,肌电图(EMG)检测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肌电图检测可以对损伤的部位及受损程度的进行定位,对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患者病情的预后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肌电图检测的方法与损伤判断标准,并重点阐述了肌电图在外伤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 标签: 神经生理检查 肌电图 臂丛神经 神经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应用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治疗。方法将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A组常规治疗,B组应用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阻滞(TEA)。结果B组治疗5天后溃疡愈合比例、肠鸣音及治疗效果各个方面优于A组,P<0.05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治疗治疗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无不良反应,达到消除病灶和保护胃粘膜可行方法。能治疗及处理肠胃应激反应的方式。

  • 标签: 颅脑外伤 并发应激性溃疡 持续性TEA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肝脾损伤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8例外伤肝脾损伤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急救手术护理;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综合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大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协同提高外伤肝脾损伤急救手术的治疗效果,对于加快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外伤性肝脾损伤 急救手术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眼科2015年8月~2017年3月进行手术的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Ⅰ期组和Ⅱ期组,其中I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伤后2d内Ⅰ期外伤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Ⅱ期外伤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并记录Ⅰ期白内障和Ⅱ期白内障摘除不同干预下的视力、眼压、术后反应等,比较两者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伤眼视力>0.6的比例均明显上升(Ⅰ期组治疗前、后为5.0%、37.5%,Ⅱ期组治疗前、后为7.5%、42.5%),伤眼视力<0.3的比例均明显下降(Ⅰ期组治疗前、后为67.5%、30.0%,Ⅱ期组治疗前、后为67.5%、22.5%),眼压改善也较为明显Ⅰ期组治疗前、后为(32.9±3.4)、(25.7±3.1)mmHg,Ⅱ期组治疗前、后为(33.7±2.9)、(21.5±1.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继发性青光眼(10.0%)、脉络膜脱离(7.5%)、角膜及虹膜炎性反应(12.5%)、后囊混浊(42.5%)、睫状体脱离(22.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期组(37.5%、17.5%、25.0%、42.5%、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患者较Ⅰ期组患者前房深度增加(3.40±0.20)比(1.75±0.11)mm,泪膜破裂时间(BUT)评分升高(8.77±0.23)比(5.92±0.17)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降低(0.76±0.04)比(1.98±0.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均能有效提高视力、预防眼压升高(继发于外伤的青光眼);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行外伤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即Ⅱ期行外伤白内障手术),更能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内压,术后并发症少,安全高,较伤后2d内行白内障摘除(即Ⅰ期手术)远期效果好。

  • 标签: 穿通性眼外伤 外伤性白内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外伤颅内血肿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外伤颅内血肿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NIHSS)、术后意识水平(GC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65%(16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67%(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外伤颅内血肿,疗效显著,可以有效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血肿清除率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外伤性 颅内血肿 微创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伤肋骨骨折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数字化X线摄影(DR)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10例外伤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CT与DR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与DR对骨折诊断符合率。结果多层螺旋CT对外伤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为97.01%,高于DR的64.93%(P<0.05),多层螺旋CT对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和合并损伤的检出率高于DR(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外伤肋骨骨折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可将多层螺旋CT作为外伤肋骨骨折的首选诊断方式。

  • 标签: 外伤性肋骨骨折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数字化X线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外伤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伤白内障患者60例,对患者实施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术后患者的视力差异(1)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与术后3个月视力<0.05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6.6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视力在0.05~0.3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7%、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视力>0.3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7%、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治疗中患者产生的并发症有角膜水肿、虹膜睫状体炎、人工晶体前膜、前房出血等,总发生率为31.67%。结论针对外伤白内障患者而言,实施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与术前比较,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早的实施人工晶体植入,促进患者伤眼视力的恢复。

  • 标签: 人工晶體植入术 外伤性白内障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外伤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伤白内障患者60例,对患者实施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术后患者的视力差异(1)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与术后3个月视力<0.05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6.6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视力在0.05~0.3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7%、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视力>0.3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7%、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治疗中患者产生的并发症有角膜水肿、虹膜睫状体炎、人工晶体前膜、前房出血等,总发生率为31.67%。结论针对外伤白内障患者而言,实施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与术前比较,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早的实施人工晶体植入,促进患者伤眼视力的恢复。

  • 标签: 人工晶體植入术 外伤性白内障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在外伤硬膜下血肿脑疝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外伤硬膜下血肿脑疝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0例。采取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颅内减压等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较短,且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55.0%较对照组20.0%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在外伤硬膜下血肿脑疝中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快速接触患者颅内压迫,还能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其预后,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外伤性 硬膜下血肿脑疝 钻孔引流 标准去骨瓣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分步控制减压术在重型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分步控制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及Barthel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预后情况及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分步控制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可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较高的Barthel评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分步控制性减压术 重型脑外伤 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