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25岁,因“反复中上腹疼痛2年余,复发加重1月余”来我院就诊。既往病史: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为阵发性胀痛,程度不重,尚可忍受,不伴皮肤、巩膜黄染及肩背部放射痛,无畏寒、发热、气促、腹泻等不适;未进行相关处理,疼痛能自行缓解,但之后反复发作。

  • 标签: 中上腹 间皮 既往病史 巩膜黄染 无恶 背部放射
  • 简介:目的:研究乳汁潴留性乳腺囊肿的超声表现,评价超声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共28个乳汁潴留性乳腺囊肿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特征相对照。结果:22例,病变均为单侧,单发19例,多发3例,处于哺乳期12例,哺乳后10例,根据二维声像图特征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囊内低弱回声型;Ⅱ型,脂液分层型;Ⅲ型,囊内混合回声型;Ⅳ型,类实型。结论:超声检查对乳汁潴留性乳腺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超声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 标签: 乳腺 乳汁潴留性囊肿 超声诊断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57岁。半年前右下腹钝痛,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及发热。此后反复发作,考虑慢性阑尾炎。近日因右下腹痛加重入院。查体:体温36.2℃,腹平软,右下腹有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白细胞数计数8.18×109/L,中性粒细胞87.4%,淋巴细胞12.6%,癌胚抗原2.58ng/mL(参考值:0-5.20ng/mL),甲胎蛋白3.2ng/mL(参考值:0~10.5ng/mL),超敏C反应蛋白50.6mg/L(参考值:0-8.0mg/L)。超声检查:右下腹见椭圆形无回声团块(图1),大小为73mm×34mm×31mm,外形欠规则,边界清晰,其内透声好,后方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右下腹囊肿,性质待定。CT平扫+增强示右下腹囊性占位,大小约2.9cm×3.7cm。结肠镜见盲肠腔外隆起物,考虑来源于阑尾。临床术前诊断:回盲部占位,阑尾黏液囊腺瘤可能。入院第5天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阑尾肿大,长9cm,最宽处3.6cm,阑尾与末端回肠系膜粘连。因考虑阑尾肿瘤,行回盲部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病理诊断:阑尾黏液囊肿(appendicealmucocele,AM)(图2),慢性结肠炎伴淋巴组织增生及出血。

  • 标签: 阑尾黏液囊肿 声像图表现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后方回声增强 回盲部切除术 淋巴组织增生
  • 简介:鼻前庭囊肿是发生在鼻前庭底外侧份、鼻翼脚根部软组织内和上颌骨骨质表面的囊肿,使鼻翼脚、鼻前庭底及相应的口前庭唇龈反折处软组织呈局限性球形隆起,临床较为少见。现收集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2月经手术病理或穿刺证实的13例鼻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分析鼻前庭囊肿的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 标签: 非牙源性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卵巢囊肿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胎儿卵巢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及产后序贯超声检查与追访结果。结果:18例均为单胎、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0例,右侧8例;单纯型囊肿14例,复杂型囊肿4例;17例为单一病变,1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引产1例,继续妊娠至分娩17例;出生后手术2例,15例随访至1岁,囊肿均逐渐缩小至消失。结论:胎儿期卵巢囊肿多为一过性囊肿,大多数可自行消退。超声因其安全、简便、准确性高等优势,可作为卵巢囊肿产前发现及产后追踪观察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卵巢囊肿
  • 简介: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pMRI)是前列腺癌诊断,分期及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本研究以前列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Version2,PIRADSV2)为基础,结合本单位实际临床工作经验,对前列mpMRI的技术规范进行介绍,包括MRI检查前准备、设备要求、扫描序列等。

  • 标签: 前列腺癌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鳞癌的CT和临床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鳞癌患者的临床及动态增强CT资料,重点观察病灶部位、大小、边缘、强化方式、胰周及胰腺外改变等.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58.7岁.3例位于胰头、6例位于胰体尾部.肿瘤大小2.0cmx2.0cm至10.0cmx6.6cm不等,平均为3.7cmx4.8cm.9例肿块均呈浸润性生长,5例侵及胰周组织.2例发生肝、脾转移.8例肿瘤瘤体内发生坏死囊变,仅1例为实性组织.9例肿瘤均未见出血、钙化.肿瘤实性成分在平扫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平均CT值分别为(30.7±4.7)Hu、(60.2±14.5)Hu和(71.2±21.4)Hu.在发生中心坏死的8例肿瘤中,瘤体均呈环形渐进性轻度强化.仅1例实性瘤体呈不均匀中度渐进性强化,未见中心坏死.位于胰头部的2例肿瘤引起胆、胰管轻度扩张,远端胰腺未见明显萎缩.结论:胰腺鳞癌常发生瘤体内坏死囊变,实性成分在CT中表现为环形渐进性轻度强化,对该病的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 标签: 胰腺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胰腺癌
  • 简介:摘要:卵巢囊肿本身会对周围正常组织形成破坏,卵巢囊肿在剥除过程可能将部分正常卵巢组织带走;且术中采用热能会对卵巢血供造成一定不良影响,这些因素均会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因而囊肿切除术不适用于存在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患者,需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是将微创技术与介入技术以及影像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兴治疗方法,现已在临床卵巢囊肿治疗中得到的普遍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介入治疗 卵巢囊肿
  • 简介:摘 要 : 对 70 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定期化疗,每次化疗对患者进行灌注全过程的系统护理、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随访 3 个月至 1 年。 目的 探讨性膀胱炎患者膀胱化疗与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70 例性膀胱炎患者膀胱灌注化疗与护理结果,对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发率 13.9% 。结论 加强对性膀胱炎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后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腺性膀胱炎 膀胱灌注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剜除术和经尿道前列汽化电切治疗前列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80 例前列增生症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 40 例,其中一组采用经尿道前列汽化电切( TUVP )进行治疗,为 TUVP 组;另外一组采用双极等离子剜除术 (PKEP) 进行治疗,为 PKEP 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其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以及剩余尿均比治疗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差异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在前列增生症治疗中,双极等离子剜除术和经尿道前列汽化电切方法治疗效果差异不大,但是双极等离子前列剜除术可以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进行一定的减少。

  • 标签: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症
  • 简介:生物样本库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大量生物样本信息的有序存储和高效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自2002年开始,系统收集在本单位行前列MRI检查的患者信息,逐步探索建立了前列MRI影像生物样本库。本研究以本单位实际经验为例,简要介绍前列MRI影像生物样本库的建立情况。

  • 标签: 生物样本库 前列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第2版前列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Version2,PI-RADSV2)是一个应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pMRI)检查进行前列临床显著癌诊断的影像学规范。PI-RADSV2制定了mpMRI技术参数的最低标准,简化并标准化影像学报告内容,提出了与前列临床显著癌风险相关的分级标准。笔者根据PI-RADSV2的标准化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构建了前列mpMRI的结构式报告模板,旨在对该结构式报告进行解读。

  • 标签: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前列腺癌 结构式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肝囊肿经皮穿刺置管硬化后出现胆汁性引流液的原因及相关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过程中引流液染有胆汁的肝囊肿患者9例,均行囊腔造影,3例引入留置导管后即抽吸出浅绿色黏液样液体,3例抽净囊液后稍加负压即抽出浅绿色液体,2例注射无水酒精15min后抽出浅绿色浑浊液体,1例置管后持续抽吸出浅绿色黏性液体。结果:5例改变操作技术(抽吸囊液及注射酒精时轻柔缓慢、勿加压)、3例调整导管位置、1例延长留置导管引流时间(10d)后,胆汁性引流液消失,继续硬化治疗。结论:肝囊肿穿刺置管后出现胆汁性引流液可能与囊内压改变、囊壁损伤和侧孔位置不当有关,应经导管行囊腔造影,确认无胆管显影,通过消除负压吸引、加压注射,调整导管位置及盘曲张力,延长引流,待引流液胆汁消失变清亮,再继续行囊腔硬化治疗。

  • 标签: 肝囊肿 硬化疗法 胆汁性引流液 原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胆囊肌增生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囊肌增生症的低频和高频超声表现,对常规低频超声与低频联合高频超声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对罗一阿氏窦的显示率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低频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诊断胆囊肌增生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胆囊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10点穿刺法加可疑灶定点穿刺活检联合复合前列特异抗原(cPSA)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7例临床拟诊前列腺癌患者在前列穿刺前行血清cPSA检测,采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10点穿刺法加可疑灶定点穿刺活检术。结果: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10点穿刺法加可疑灶定点穿刺活检取材准确率为100%。147例临床拟诊患者前列腺癌穿刺活检阳性率为38.8%(57/147),其cPSA检测临界点为7.6ng/mL。cPSA≥7.6ng/mL79例,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72.2%,前列穿刺活检阳性率达68.4%(54/79),46.3%的患者(68/147)可避免穿刺活检。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10点穿刺法加可疑灶定点穿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技术,cPSA以7.6ng/mL为临界点,可显著增加前列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 标签: 经直肠超声引导 前列腺穿刺活检 复合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癌
  • 简介:目的:评价MRI对膝关节外侧半月后根部撕裂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的外侧半月后根部撕裂患者的MRI资料;在MRI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上评价外侧半月后根部撕裂的直接征象及伴随征象;对冠状位“裂隙征”、矢状位“幽灵征”及横断位“裂隙征”的发生率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外侧半月后根部撕裂冠状位“裂隙征”15例,矢状位“幽灵征”14例,横断位“裂隙征”4例;冠状位“裂隙征”与矢状位“幽灵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位“裂隙征”与横断位“裂隙征”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幽灵征”与横断位“裂隙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征象中外侧半月突出5例(5/16);外侧半月后根部附着处软骨下骨水肿3例(3/16);胫骨外侧关节软骨损伤4例(4/16);合并外侧半月其他节段撕裂4例(4/16);合并前交叉韧带撕裂6例(6/16),后交叉韧带撕裂1例(1/16),股韧带缺失7例(7/16),其中外侧半月突出5例中,4例股韧带缺失或显示不清;合并胫骨平台骨折6例。结论:外侧半月后根部撕裂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评价外侧半月后根部撕裂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外侧半月板后根部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回顾近几年国内外关于膝关节半月周缘性移位的相关文献,分析半月的解剖学特点,阐述半月周缘性移位的概念、诊断标准,病理原因和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而对半月周缘性移位与半月损伤、年龄及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认识到半月周缘性移位,对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加速作用。

  • 标签: 膝关节 半月板 胫骨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经手术之后病理活检确诊子宫肌瘤患者和子宫肌症共计120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子宫肌瘤组;对照组患者为子宫肌症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病理活检确诊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影像学特征。结果:子宫肌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显示呈现内部低回声,稍强回声情况较少,肌瘤体积较大患者呈现边界有声晕、边界清晰,整体呈现螺旋样。子宫肌症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显示子宫体积呈现弥漫性(轻微)增大,出现筛孔状小暗区,存在星点状血流信号。肌瘤组边界清晰率和低回声率高于肌组,不均匀回声率低于肌组(P<0.05);中回声率、强回声率两组比较(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肌症的临床观察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临床诊断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与淋巴瘤的CT特点,为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淋巴瘤23例,对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均为单侧,女性好发,淋巴瘤一侧或双侧多发,男性好发;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发病年龄较淋巴瘤小(P〈0.05);基底细胞腺瘤与淋巴瘤的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平扫期CT值较低,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明显强化、CT值较高;淋巴瘤的平扫期CT值较高,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呈轻中度强化、CT值较低;两者平扫、增强扫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和淋巴瘤的发病除具有性别、年龄差异外,CT平扫和增强扫描有明显的特征,可对两者的定性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腮腺 基底细胞腺瘤 腺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评价子宫肌病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对82例经腹腔镜病理确诊的子宫肌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子宫肌壁变化的超声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在临床症状减轻的同时,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肌病分数也相应降低.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肌病治疗前、后子宫肌壁变化,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治疗后 经阴道超声检查 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 超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