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提高护生健康教育能力,为今后的健康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运用小讲课培训、微格教学法评价和社区健康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3名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及5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健康教育能力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实施微格教学培养前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小讲课)成绩平均为75.45分,培养后为84.25分,培养前后护生的小讲课得分比较差异显著;定性结果显示,护生掌握了教育学和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了查阅、组织和制作健康教育资料、实施健康教育并能对健康教育结果进行评价。结论护生积极参加课外健康教育培训和实践活动是提高其健康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护理专业学生 健康教育 能力培养
  • 简介:目的探索护理专业学生专业适应性、团体依恋与学业求助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7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全日制一年级至五年级本科学生(以下简称护生)84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团体依恋问卷和学业求助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护生的专业适应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团体依恋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38~-0.08,均P〈0.05);护生的专业适应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回避性求助得分呈负相关(r=-0.24~-0.16,P〈0.001),与工具性求助得分呈正相关(r=0.26~0.30,P〈0.001)。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发现,工具性求助、回避性求助在团体依恋回避与专业适应性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2%、21%。结论护理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学业求助特点,干预学生团体依恋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对护理专业的适应性。

  • 标签: 专业适应性 团体依恋 学业求助 中介作用 护理专业学生
  • 简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是当今社会人性化服务的一种理念。人文关怀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具体内涵。“人文关怀”是对平等的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命与生存质量的关注,是对人的应有的人格、尊严和需求的肯定,以及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它集中表现为对人文精神价值的弘扬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系。Watson认为人文关怀是文化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护士将获取的知识内化后,自觉的给予病人的情感付出,关爱:意为关心、照顾、爱护、帮助等,可以理解为行为,也可解释为情感或态度。然而,目前社会现状和课堂教学中人文关怀教育的比例较小,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后,不能充分理解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缺乏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对病人的心理问题和社会支持缺乏应有的关注;与外界沟通能力欠缺等。因此,对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关爱精神,从而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病人的护理需要。

  • 标签: 护理专业学生 人文关怀教育 人性化服务 WATSON 人道主义精神 人文关爱
  • 简介:摘要: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人们对医疗护理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南丁格尔精神,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中职是护理专业人才成长的摇篮,学校应该立足南丁格尔精神培育采取多种措施,让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可以明确护理工作责任使命,促进我国护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中职护理专业 学生 南丁格尔精神 培育
  • 简介: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护理职业的服务对象多为患有各种身心问题的患者,所处环境及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压力大,应激事件多,护士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具备较高的情绪智力水平。

  • 标签: 学生 护理 情绪智力 综述
  • 简介:目的调查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现状,为护理教育者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设的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问卷,对武汉市4所不同层次的594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总分为(3.42±0.61)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体验(3.89±0.80)分、对护理专业的认识(3.64±0.75)分、个人学习习惯(3.13±0.80)分、学习兴趣(3.08±0.85)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态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由高到低依次为三本、大专、一本、二本。护理本科生学习态度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专科生在学习体验、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学习习惯维度上不同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整体呈积极倾向,有较高的学习体验,但学习兴趣一般;三本院校学生学习动机最强,二本院校学生最弱。

  • 标签: 学生 护理 学习 态度 问卷调查
  • 简介: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生把所学护理理论与操作技能通过临床实践活动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考核护理教育质量,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实习鉴定手册》是一种重要的实习情况反馈工具,通过实习鉴定可有效反映学生技能和知识水平.笔者对《实习鉴定手册》的意义及临床实习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深入研究探索提供借鉴,进而切实发挥《实习鉴定手册》应有功能,规范学生实习管理.

  • 标签: 教育 护理 临床实习 实习鉴定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实践教学和营造良好氛围等措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为他们未来成为具备高度人文关怀素养的护理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 标签: 中职护理   人文关怀  品质培养 
  • 简介:目的调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评判性思维倾向问卷对1066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总分为(278.54±25.98)分,在寻求真相和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得分偏低,48.97%的学生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喜欢护理专业、有阅读和写作习惯、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评判性思维得分较高。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处于中等水平。教育者可通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增加社会实践经历等途径,加强对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 标签: 学生 护理 评判性思维 影响因素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调查中专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并探讨与其有关的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测量表调查215名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结果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得分为(259.45±33.16)分,处于中等水平;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程度、参加课外活动频率、阅读频率与其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关。结论应逐步提高护理教育的层次,学校应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水平、组织多种形式课外活动和阅读活动,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 标签: 护理 教育 评判性思维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对策指导护理教育的改革实践。方法对我校护理学院437名本科生、高职生、专升本科生进行问卷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学生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对护士社会地位评价、对未来职业的态度等14条题目。结果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年限的护生在择业自主性、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以及对护士社会地位的评价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不合理的聘用制度、专业歧视的存在、科研力量薄弱等是护生职业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护理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加强护生职业情感教育、注重护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强化护理教育者的护理信念以及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教育模式等途径培养护生正确的职业态度。

  • 标签: 学生 护理 职业态度 护理教育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006级护理专业学生共892人,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护理专业学生除躯体化、抑郁和敌对因子外,总均分及其他各因子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除焦虑外,其他各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护理教育者应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工作。

  • 标签: 护理专业 学生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临床决策能力。方法对在重庆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253人进行临床决策能力测量。结果护理本科实习学生临床决策能力总分为(81.60±9.85)分,临床环境适应性、临床思维、知识结构、护患沟通能力、综合基础素质得分较低。结论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决策能力水平偏低,提示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不断提高其临床决策能力。

  • 标签: 临床实习 护理本科生 临床决策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起始课对激发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方法将2009级97名学生随机分成试验组(49g)和对照组(48g),试验组先采用章起始课的方法演示典型病例的救护过程,再进行单项操作演示、理论讲授、提问和讨论:对照组按照传统的理论、单项操作演示、提问和讨论的方法进行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结果试验组在总体教学效果、操作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情感态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起始课策略教学可激发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生 动机 起始课
  • 简介:摘要:研究中的高职护生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均值为60.70,标准差为11.10。其中,职业自我概念的均值为21.55,此维度得分最高。职业自主选择性与社会说服的均值较低,分别为7.07和7.85。研究提示,教师可通过优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强化对护生职业认同的培养,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院里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为患者提供专业服务,学院应为学生提供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就业指导与帮助,让学生具备清晰的就业方向与就业目标。

  • 标签: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简称高职护生) 职业认同
  • 简介:目的:探讨隐性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在2014年入学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中选取60名学生组成实验班,设为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附加具有专业特色的隐性课程;同一老师任教的平行班设为对照组(n=105),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职业认同评估指标体系对两组护生职业认同感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总分和职业自我概念、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过挖掘专业特色的隐性课程,对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感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应重视隐性课程在护理教育中的作用。

  • 标签: 专业背景 隐性课程 职业认同
  • 简介:[目的]了解医学专业学生的亚健康状况。[方法]使用亚健康评定量表对930名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医学专业学生中亚健康发生率达86.88%,达到"前临床"状态的占16.13%;2004级医学专业学生亚健康状况较2005级、2006级严重(P〈0.05);医学专业学生男生亚健康状况较女生严重。[结论]医学专业学生整体亚健康状况严重,其中高年级学生和男生的亚健康状况突出。

  • 标签: 医学生 亚健康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专业文理科生的学习能力差异,为招收文科生的可行性以及为是否需要采取分班教学提供依据。[方法]以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习能力评价标准量表为研究工具。[结果]2012级专科文理科学生理科课程成绩存在差异,与2010级本科文理科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P〈0.05),其他各年级、学历的文理科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理科学生在学习能力总体上无显著差异,文理兼招在护理专业是可行的,而且在不影响教学进度情况下可以合班教学。

  • 标签: 护理 学习能力 文科 理科
  • 简介:目的调查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方法采用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419名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为(3.10±0.39)分;条目"我对新信息源感兴趣"得分最高,为(3.79±0.80)分,条目"我熟悉国内主要护理期刊"得分最低,为(2.37±1.02)分;信息能力维度得分城市生源的学生高于农村(t=2.10,P=0.04);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t=2.23,P=0.03)。结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制订相应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教育 护理 协士 自主学习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