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净化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绪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情绪状态、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血液净化 血管通路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血液净化肾病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130例肾病患者参与此次调查研究,随机划分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要比对照组的患者高。结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行血液净化肾病患者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血液净化 肾病患者 血管通路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尿毒症患者予以不同血液净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9.1~2020.1期间接诊的68例尿毒症患者,双盲法分为2组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对照组(接受优质护理),34例/组,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血液净化护理模式对尿毒症患者净化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尿毒症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12月,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治疗后肾功能指标,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尿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管理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提升存在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DCA管理应用情况分成对照组(80例,未应用)与观察组(80例,应用)。统计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依从性、满意度、自护能力评分。结果: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思(P<0.05)。结论:PDCA管理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提升存在积极影响。

  • 标签: PDCA管理 血液净化中心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并且提出对应的完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之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50例,将以上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75例。研究组患者使用安全管理形式,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管理形式,在一段时间之后对比两组患者诊疗情况与病情康复情况。结果:使用安全管理干预护理的治疗后患者诊疗有效率为93.33%,而常规护理形式的治疗前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6.67%,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对比方面,治疗前患者为25.33%,治疗后患者为8.00%,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使用安全管理模式对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应当在临床诊疗中加以利用。

  • 标签: 护理 安全管理 血液净化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应用分级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控制效果。方法:选入样本60例,均为血液净化患者,选入样本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样本经双盲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0例,一般资料对比后分别予以层级护理、常规护理,总结患者的护理管理评分(分级落实、专业技能、风险管理)、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护理管理评分方面相比于参照组更高,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 标签: 血液净化 静脉留置导管感染 控制效果 分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存在风险隐患并制定对应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期间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的82例患者作为参考目标,按照电脑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并结合干预举措,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意义(P

  • 标签: 血液净化中心 护理风险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病患者接受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36例肾病患者进行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护理,采用信封随机法将肾病患者分为A组(18例,血液净化普通护理)与B组(18例,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护理),研究指标为风险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护理期间,B组肾病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肾病患者,P<0.05;护理后,B组肾病患者生活质量高于A组肾病患者,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开展期间对肾病患者实施血管通路护理,可以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肾病患者生理、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生活质量都得以优化。

  • 标签: 血管通路 血液净化 肾病患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血液净化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纳入96例患者,时间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不同护理模式分两组(每组48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心理护理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该疾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层流对于空气质量带来的影响因素和具体的管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运用平板暴露的沉降形式,对于消毒供应中心层流净化区中的空气情况进行检测,并且采取适当的干预方式,并检测干预之前和干预之后的空气质量。结果 在并未进行干预之前消毒供应中心灭菌区以及无菌物品空气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一共是干预之前检测出6次干预之后检测出4次,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率为百分之25和百分之16.7;而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后,区域中空气质量完全能够符合标准,两者之间去进行对比产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主中作为核心的是工作人员和室内的实际环境以及净化设备的使用情况与人流物流等影响。如果想要让空气质量满足标准,要求持续强化环境监控的管理与控制,提升消毒灭菌的质量,减少医院出现的感染率。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层流净化区 空气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并进一步完善基于病人安全的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模式。方法:设2017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为对照组,设2018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准护理,采用建立亚专业化护理团队、开展住院血液透析病人的透析前访视、建立透析病人的安全屏障等护理实践,探索其对动静脉新瘘、带涤纶套导管透析、诱导期透析、危重及门诊病人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两组动静脉新瘘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涤纶套导管血液透析病人感染发生率及血管通路转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管滑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病人物品准备齐全率、病人治疗完成率及低血糖、失衡综合征、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治疗过程中凝血、低血糖、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精准护理模式指引下一系列护理实践的开展,降低了动静脉新瘘及导管病人血管通路并发症,降低了诱导期、危重住院病人及门诊透析病人的并发症。

  • 标签: 精准护理模式 血液净化病人 应用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在血液净化护理过程中融入人性化护理管理的价值意义。方法: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选取60例于我院就诊的患者,当做研究的对象,并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各有30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模式采用一般净化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模式采用人性化净化护理管理,对2组患者于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护理质量施以比较,并做好数据分析工作。结果:施行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患者的SF-36的评分值(93.22±5.34)明显比施行一般净化护理管理的对照组(75.38±6.11)更高,且经对比后,统计学意义尤为明显(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常规净化护理 血液净化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室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诱因,分析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血液净化患者81例,护理模式分组,A组(风险防控护理)40例,B组(常规护理)41例,比较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质量。结果:不良事件比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服务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诊的9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个小组,命名为对照组、研究组。赋予对照组(N=45)传统护理干预,赋予研究组(N=45)护理安全管理,将两组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等发生率(0.00%)均小于对照组(13.33%),研究组内瘘穿刺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84.44%),P<0.05。研究组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舒适度评分(92.53±1.53)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3.52±4.25)分高于对照组(82.63±3.52)分、(86.51±3.75)分,疼痛评分(2.53±0.53)分低于对照组(4.96±1.52)分,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更好的降低不良事件。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血液净化 护理安全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3月年-2021年3月间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划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并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在为血液净化护理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时,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提升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标签: 心理干预 血液净化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介绍虚拟药房系统在血液透析患者药物领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与门诊药房协作增加设立虚拟药房项目,医生开好处方由患者付费后交给门诊药房工作人员,患者无需取药,药物直接进入虚拟药房,护理人员根据医嘱通过虚拟药房领回所用药品。结论:虚拟药房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了血液净化中心设立第二药房带来的风险,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了患者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虚拟药房;血液净化;医院信息化;护理管理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慢性病不断上升。据报道,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有1.2−1.5亿[1]。最新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超过300万,约有血液在透析患者71万。按照常规血液净化治疗每周三次的频率计算,每月我国血液净化治疗高达800余万次。每次治疗患者都需要根据医嘱用药,如抗凝剂、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用铁剂、左卡尼丁、尿激酶等,而绝大多数患者为门诊患者,如果按常规就诊流程:医生开医嘱、缴费、取药再进行治疗,显然会大大增加患者每次就诊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收费窗口和药房的压力。2020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要求:治疗过程中所需药品的配置,需针对每位患者进行单独配置,配制后的药品贴标签铺无菌盘带入透析单元[2]。我科每班有80名患者,不可能实现当日门诊药房领药后再用于治疗,也不可能从患者处拿到药再用于治疗,更不可能科里设立几百个患者的小药房,因此,为了确保患者治疗当日用药安全,我科从2020年1月1日起在医院药房和信息技术系统支持下实施虚拟药房模式处理患者治疗时用药问题,一年体验下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患者用药更及时、安全、有效,减少了患者自备药物带来的风险,也减轻了科里设立药房带来的风险和护理工作量。 1.既往我科患者药物管理模式及不足之处 1.1患者治疗所需药物均由医生开好处方后患者去药房领药自行保管,部分患者对需要低温冷藏保存和运输的药物(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寄存于我科的药物冰箱内保存。我科工作人员收到患者药物后再登记在本子上,每次使用后在本子上登记。对于无需冷藏保存的药品一律由患者自行保管,每次使用时再交给护理人员。 1.2由于血液透析治疗频率高,用药复杂,因此此种药品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弊端。 1.2.1 需要设立存放药品的冰箱(二级药库),而且还需要每天安排专人检查药物冰箱的温湿度,核对每位患者的药品种类、数量及有效期,大大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 1.2.2 药物数量大、品种多,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就有几个品种,还有需要冷藏保存的其他药品(如尿激酶、白蛋白等),药物冰箱经常不够用。 1.2.3部分患者自行保管药物存在一定的药物安全隐患,如:无法确保药物按要求进行储存和运输(冷藏),影响药物疗效;抗凝剂保存时包装破损,导致药物浪费无法使用;药物储存过多,没有定期检查意识导致药物过期浪费;患者有时会忘记带药或者打碎,则需要临时借药或者再次开具药物处方,给用药带来不便。 2. 虚拟药房在我科的应用 我科在原有的信息系统中增加设立虚拟药房系统与门诊药房配合管理患者透析治疗所用药品的领用。护理人员根据医嘱通过虚拟药房提交次日患者所用药品给门诊药房,并按照领药单领回药品分发给每个治疗区护理人员。各区护理人员根据治疗单再次核对次日所需用药。需要冷藏保存的药物放入药物冰箱内。在用药前半小时之内取出,配置后与他人核对无误后使用。 2.1将透析患者所有需要护理人员协助使用的药物名称(口服药除外)添加至虚拟药房。 2.2在虚拟药房中设计科室入库和出库及药房入库和出库窗口。 2.3将所有患者现存有效的药物在规定时间内统一收回,通过“科室入库”存入该患者的虚拟药房中。 2.4在信息系统中设置所有药物一经执行将自动出库该药品。 2.5在虚拟药房中设置患者药物基数提醒功能,少于3支出现黄色字体提醒,没有药时出现红色字体提醒,以便及时通知患者配药。 2.6患者新配药物只需要将付费成功的处方交给门诊药房工作人员,不需要取药,药房工作人员通过扫描处方码所配药物将通过药房入库虚拟药房。 2.7每天下午安排护理人员打开虚拟药房打印所有次日需要治疗用的药品领药单提交给门诊药房并去领药。 2.8护理人员打印次日患者用药单及药物信息条形码,将领回的药物按用药单和药物条形码分区放好药物。各区护理人员按治疗单再次核对。 2.9治疗当日护理人员根据用药单及药物条形码配药,双人核对无误后放置无菌盘内带入治疗单元。 2.10对于临时新添的用药医嘱或者尚未进入虚拟药房的患者用药通过借条临时取用后配药入库。 3.使用过程中常见错误分析及应对措施 3.1护理人员在使用配置时错误导致药物数目不符。 应对措施: 3.1.1每次配置前清点用药数量与治疗单核对。 3.1.2配置时同一种药物一起配置,并及时贴好标签。 3.1.3同一种药物配置完成后及时与第二人核对,核对无误后再配置另一种药物。 3.2领药后医嘱变动导致数目不符。 应对措施: 3.2.1与医生协调每天治疗单生成时间(固定于某时间点之前),领药前确定医生的治疗单已核对无误。如果此后医嘱有改动及时与领药人员沟通。 3.2.2药物分配完成后再次打开当日虚拟药品清单,如果数目与之前不符及时查找原因,并与医生沟通修改后的医嘱,避免次日用药错误。 3.3患者所用药物未入库前的“借药”没有“科室出库”导致数目不符。 应对措施: 3.3.1医生修改用药医嘱时提前嘱咐患者配药,避免产生临时“借药”。 3.3.2必需临时借药时,执行医嘱的护理人员在该患者虚拟药库里“科室出库”该药物,待患者配药后将自动补平数目。 3.4患者个人信息有误,如:自费和医保区别;姓名中字输入错误等,导致所配药物门诊药房未能有效入库。 应对措施: 3.4.1对于同一患者自费和医保账号所配药物带来数目的误差通过手工合并。 3.4.2对于同一患者因名字输入错误导致药物数目不符通过“入库关联”实现药物合并。 4.讨论 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数字化手段,将患者信息以高度有序的数据信息形式进行处理,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压力,以最小资源换取最满意的工作效果[3]。随着医院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进步,虚拟病房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管理中[4]。它是依托医院信息系统,以类似管理实际住院患者的模式对非住院患者进行管理的一种工具,是医院高度信息化的产物[5]。完全虚拟病房已在某些血液净化中心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6]。目前我科设立虚拟药房的应用解决了患者自我保管药物不当的弊端,提高药品安全性。美国JCI也重点强调药品管理及使用,避免用药错误,杜绝因药品管理不善造成的安全隐患[7]。我科工程师于2011年起就将血液透析信息管理系统(HDIMS)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为血液透析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化辅助管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8]。这些年并不断完善该信息系统,使其更适合临床工作。此次虚拟药房系统应用一年来无一例用药错误发生,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和药房窗口压力,更方便了门诊透析患者的治疗。同时让医务人员及患者更快速、更精确地了解患者用药情况,为提高患者治疗质量提供了便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管理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74例(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9例)与安全管理及护理干预的观察组(37例),观察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心理状态及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SAS、SDS评分低,护理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安全管理及护理干预,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安全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干预后焦虑评分,分别为(56.39±6.55)、(36.68±4.88a);护理前干预后抑郁评分,分别为(57.28±7.15)、(36.23±5.78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情况,分别为57.45%、39.30%、4.26%,总满意度为96.7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用人性化护理措施,改善了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稳定了患者情绪,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加速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血液净化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护理形式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之间收治的血液净化治疗患者10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划分成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使用血液净化护理,采取完善的护理形式,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形式,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式之后的效果。结果:使用护理干预干预护理的研究组患者诊疗有效率为98.00%,而常规护理形式的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4.00%,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判定护理干预干预护理效果较好。结论:在血液净化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需要护理人员加以关注,安全护理形式能够提升血液净化诊疗过程中的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病情加重,值得在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血液净化 安全隐患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