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应用微信的延续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针对本院收治的实施PCI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9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针对对照组39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出院指导干预,针对观察组4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疾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疾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对冠心病PCI患者实施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微信群 延续护理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Q+微信”信息传递用于神经外科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神经外科接诊病人(n=100)。试验组采取“Q+微信”信息传递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对比SD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SDS和SAS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管理质量: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8.31±0.86)分,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9.45±1.79)分,相比较下,试验组的护理管理质量更高(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理管理用“Q+微信”信息传递法,病人的不良情绪缓解更为迅速,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Q群+微信”信息传递 价值 神经外科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开展"Q+微信"信息传递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对其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现将我医院神经外科接收的患者100例开展分组护理研究,病例入选时间段为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组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患者人数有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Q+微信"信息传递护理管理,将两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提升,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Q+微信"信息传递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诸多优势。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增强患者的认知度以及配合度,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管理 Q群+微信 信息传递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协同护理联合核心肌强化训练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实验组(49例),实验开始于2018年12月,终结于2021年11月,对照组采取协同护理与康复常规训练,实验组进行协同护理和核心肌强化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Harris 髋关节功能量表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协同护理 核心肌群强化训练 老年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训练,对比两组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与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GQOL-74中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及躯体功能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生物反馈疗法 核心肌群训练 平衡功能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