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坐浴治疗痔疮的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次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痔疮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坐浴疗法,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药坐浴治疗痔疮可提高治疗效果。此方法具用方便、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痔疮 中药 坐浴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Brunnstrom、Rood等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新Bobath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前和康复训练12周后对患者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效果。结果康复训练12周后两组患者较康复训练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分均提高(P〈0.01),但观察组更佳,两组康复训练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神经发育技术。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新Bobath技术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按摩联合拔罐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2组均进行常规消炎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手法按摩,干预组采取手法按摩联合拔罐治疗的方法。2组治疗5d后观察疗效。结果干预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Z=-2.538,P〈0.05)。结论采用手法按摩联合拔罐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好,护理人员容易掌握,是临床治疗产后急性乳腺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拔罐疗法 按摩 急性乳腺炎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5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较好,操作简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熏蒸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玻璃酸钠注射液
  • 简介:目的观察疤痕敌与弹性绷带联合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的效果。方法选择烧伤后创面愈合1周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使用疤痕敌与弹力绷带联合治疗;对照组54例,使用疤痕敌防治方法。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指导联合使用疤痕敌与弹力绷带防治烧伤后瘢痕增生比单纯使用疤痕敌效果更好,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烧伤后瘢痕增生及痒痛等不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疤痕敌 弹力绷带 瘢痕增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在院内慢性肾衰竭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中药足浴法、中药灌肠法及中药足浴法结合中药灌肠法对慢性肾衰竭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肾衰竭病人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各30例,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1给予中药足浴法,试验组2给予中药灌肠法,试验组3给予中药足浴法结合中药灌肠法,比较4组病人的相关生化指标及临床有效率。[结果]对照组与各试验组间的相关生化指标及临床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内慢性肾衰竭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中药足浴法结合中药灌肠法能有效提高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中药足浴法 中药灌肠法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7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2组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的影响。方法将104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2组异物清除效果、SAS评分、YMR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异物清除效果好于对照组(Z=-2.085,P〈0.05),SAS、YMR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为11.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焦躁、躁狂等负面情绪,提高上消化道异物取出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 异物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在本院中西医结合科治疗的64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在湖南省康复中心治疗的32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为观察组,除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外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总有效率以及2组患儿干预前、后的MCV检查情况、患肢动脉管径及血流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2组患者的MCV检查、患肢动脉管径及血流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手功能训练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将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黄疸指数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指数于第1天、第3天及第6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便初排时间与转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理性黄疸患儿给予综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黄疸指数。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新生儿黄疸 黄疸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间断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对足月儿、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31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随机分为间断照射组与持续照射组,比较两组足月儿、早产儿不同干预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间断照射组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治疗效果高于持续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优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足月儿 早产儿 蓝光治疗 间断 持续
  • 简介:目的评价双柏散联合地塞米松对铂类化疗药物外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铂类化疗药物外渗的患者分为两组,30例采用双柏散联合地塞米松外敷(试验组),30例采用多磺酸黏多糖软膏外涂(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2.625,P=-0.009),试验组治疗后肿胀消退时间(15.45±9.53)h短于对照组(29.61±8.03)h(t=6.732,P〈0.001)。结论双柏散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铂类化疗药物外渗疗效优于多磺酸黏多糖软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诊断和治疗物质外渗 双柏散 地塞米松
  • 简介: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排列表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1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照2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常规训练方法上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应用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定3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3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但观察组提高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强制性运动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联合吹氧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68例白血病因化疗后引起口腔黏膜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由生理盐水400mL、庆大霉素64万U、维生素B12500mg组成的含漱水含漱,4次/d,每次3~5min,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强度激光联合吹氧进行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愈合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低强度激光联合吹氧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疗效显著,明显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可达到抑菌、镇痛、抗炎及加快黏膜修复的作用。

  • 标签: 口腔黏膜炎 白血病 低强度激光 吹氧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短程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加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同时研究其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应用干扰素治疗,试验组应用短程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加干扰素治疗。两组均应用相同的综合治疗和护理。将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以及疗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发热、抽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颅内高压以及病理征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短程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加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配以针对性护理,可以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加干扰素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