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呼吸内科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患有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在为这一部分有传染疾病患者的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呼吸内科护理人员应该针对自身进行自我防护措施,防止自身也受到呼吸道疾病的感染,或者是对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目的:探究呼吸内科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措施,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方法:在医院中选取30名呼吸内科护理人员,针对30名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调查工作,确保30名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都能够有效的施行自我防护措施,降低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损伤率,保障呼吸内科护士的职业健康。结果:呼吸内科护理人员在进行自我防护措施之后,自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进行护理工作时,既保证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也加强了自身的防范意识,避免出现相互传染的现象,提高了医院的治疗管理能力。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人员 自我防护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容易遭受职业暴露,从而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开展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危害,并介绍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水平。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职业健康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容易遭受职业暴露,从而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开展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危害,并介绍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水平。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职业健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护士日常工作经常需要使用各种医疗锐器,如注射器、输液器等,有报道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国外52%,国内63.4%~64.5%。大量研究也表明,护士是发生锐器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主要感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病毒。锐器伤的另一个危害是对受伤者的心理伤害,影响食欲、睡眠和工作。现就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 标签: 锐器伤 护士 经血液传播疾病 医疗锐器 日常工作 职业群体
  • 简介:分析护士职业暴露常见的危险因素,以强化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改进防护措施,减少因职业暴露所导致的职业损伤。科学的防护对策能有效保护护理人员:①做好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②加强锐器伤的防护管理,预防针刺伤;③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④预防药物伤害,增强护士对化疗药品的防护意识;⑤制定科学的意外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 标签: 护士 职业暴露 职业损伤 自我防护
  • 简介:护理人员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常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容易造成突发性的或慢性的职业危害;现阶段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率低,防护措施不到位,使得护理人员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我院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明显提高,职业暴露明显减少。

  • 标签: 职业暴露 防护知识 危险因素 护理人员 知识知晓率 工作性质
  • 作者: 余庆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1-0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8期
  • 机构: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重庆400000
  • 简介: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泪水、乳汁、脑脊液、羊水和尿液以及其他液体、渗出液、分泌液中,目前仅证实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与体液可以传染,并且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随着艾滋病的迅速蔓延,危害护理人员健康的潜在因素日益增多。据统计医护人员群体中,遭遇职业暴露几率最大的是护理人员(事故率为63%),其次是临床医师(事故率为14%),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避免危险因素的伤害,正确应对职业暴露,积极做好防护

  • 标签: 艾滋病;护理;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来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护士 19名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应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护士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所调查的 19名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发生的接触血液和体液以及分泌液等类似的事件有 35例,另外还有 2件锐器伤时间以及 0件护理纠纷投诉事件。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负责日常护理工作的手术室护士在防护意识和皮肤黏膜受到损伤之后的防护意识大都存有一定程度的不足。结论:考虑到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较多并且在医疗护理风险方面的意识大都比较低,所以相关医院要适当的对这些手术室护士的防护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和有效的培训。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医疗护理风险意识 危害因素
  • 简介:摘要:助产士的职责就是在分娩室帮助产妇分娩,由于产妇分娩中会流出体液、在产妇分娩中可能会遇到难产,医护人员就要选择通过剖宫手术等方式来帮助其娩下胎儿,此时助产士不仅会接触到产妇的体液还会接触一些尖锐的医用器械,这就会造成助产士出现职业损害。为了能够找到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途径,我们对助产士可能遭遇职业危害进行分析。

  • 标签: 产科助产士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通过对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关防护措施的研究和探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问题的解决方案。本研究对于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性和保障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职业安全,患者健康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病因,并对家庭预防护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在2021年08月至2022年08月,从我院所有的小儿高热惊厥病患儿中随机选取100例,均满足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条件,对所有患儿进行病因检测,同时探究家庭预防护措施。结果:所有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病因中贫血占比为37.00%(37/100),因感冒发热造成的高热惊厥患儿占比为28.00%(28/100),因患儿存在窒息史发病的有16例,占比为16.00%,其他病因有家族病史、免疫功能异常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分别有9例(9.00%)、6例(6.00%)、4例(4.00%)。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病因中,贫血和感冒发热造成的较多,针对病因进行正确的家庭预防措施,以降低小儿高热惊厥出现次数。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病因;家庭预防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VTE预防护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2021年5月-2022年5月就诊的患者中挑选,从中选取8O例分析护理干预前后VTE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和VTE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各项VTE预防措施的落实率明显比干预前高,P

  • 标签: 外科手术 VTE预防护理 措施落实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刺伤是当今医护人员面临的严重职业危险因素之一,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血源性疾病感染暴露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现就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现状、发生原因、危害性及相关防护措施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预防针刺伤及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防护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的护理配合及放射防护管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我放射科收集的需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120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60例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60例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配合和放射防护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两组CT增强检查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评分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T增强检查中实施护理配合及放射防护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检查的不良反应现象,为患者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CT增强检查 护理配合 放射防护管理 有效性
  • 简介:摘要:呼吸内科护士是临床治疗实践中面对病人的一线人员,加之工作氛围较为特殊,面临着一定的职业危害,比如,日常护理工作中使用的器械、药物等都是重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再就是,护士的工作量非常大,他们要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这让职业危害更明显。在本文中,笔者着重探究呼吸内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研究发现,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心理因素等都属于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范畴,因此,要高度重视强化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知,重视一些细节方面的处理,同时,做好职业防护,强化自我防护意识,提升自我防护能力。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人员 自我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