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研究分析缺血脑血管轻度认知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特征基础上,并观察常规治疗联合尼膜同对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及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0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脑血管者160例为研究组,及同期社区中无认知功能减退主述的个体40例为对照组,按MoCA评估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尼莫同组137例及常规组6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以常规综合疗法治疗;尼莫同组患者在常规综合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同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个月为1个治疗疗程,均需连续治疗2个疗程,并运用MoCA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两月、四月后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MMSE与MoCA检测,其中MoCA的检出率为72.5%,其显著的高于MMSE的检出率46.5%,两项检测间的比较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两个月后,患者的执行能力得分最低,且尼莫同组患者的得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四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得分均得到了改善,尼莫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改善程度最显著的是注意力和计算力、视空间和执行功能。结论MoCA评分与MMSE评分显著相关,MoCA有着高敏感性以及高检出率,可以筛查出MMSE所遗漏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且采用尼莫同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认知障碍 尼膜同
  • 简介:目的:对照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应用于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59例眩晕的患者给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并与纳络酮注射液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及心率对比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葛根素不但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流的作用,同时具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的作用,更适宜于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的眩晕患者.

  • 标签: 药物治疗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纳络酮注射液 葛根素注射液 血压 心率
  • 简介:目的:研究速避凝、降纤酶联合治疗缺血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150例分为速避凝加降纤酶治疗组、单用降纤酶组、复方丹参组3组分别在治疗5d、10d、25d观察疗效.结果:速避凝加降纤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血液流变指标明显降低.结论:缺血脑卒中急性期予速避凝加降纤酶治疗疗效肯定,配合速避凝能防止血管再闭塞.

  • 标签: 速避凝 缺血性脑卒中 降纤酶治疗 联合治疗 疗效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卒中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发病在4.5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210例急性缺血卒中患者,并根据起3个月后mRS评价临床预后,分为预后良好114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96例(mRS>2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示预后不良与年龄、收缩压水平、基线血糖值、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小时NIHSS评分、ASPECT评分和发病到接受溶栓的时间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收缩压水平高,患者溶栓时血糖高,ASPECT评分高,发病到接受溶栓的时间长和溶栓前的NIHSS评分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收缩压与ASPECT曲线图比较,过高或过低的收缩压可能均不利于患者的预后。结论积极控制血糖,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缩短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可以改善静脉溶栓后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对缺血心脏患者Q-T离散度(Q-Td)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患者分为阴性组24例,阳性组26例,平板试验阳性组25例.各组间于调搏或运动前后各时段的Q-Td分别作比较.结果:调搏阳性组负荷后Q-Td显著延长,与阴性组比较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调搏阳性与平板运动阳性组比较,负荷前后各时段Q-Td变化无显著的差异.结论: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与平板运动同样可用于缺血心脏病患者Q-Td的检测.

  • 标签: 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 心肌缺血 Q-T离散度 Q-TD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科学研究急性缺血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CIS)不同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的溶栓治疗效果,为治疗CIS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应用COCHRANCE(包括中国和中国Ccra中心在内的13个中心的50010多人)协作网评价方法对CIS疾病患者的不同药物使用、不同剂量适应以及不同给药途径进行评价。对照组应用后路椎管单开门扩大术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应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单开门扩大术的治疗方法。结果收集到26个已完成的随机对照实验,其中有15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有5个试验比较其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10个试验比较不同剂量的治疗效果;高剂量溶栓治疗组呈现出早期死亡的发展趋势,与低剂量溶栓治疗相比有一定程度增加,但并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溶栓药物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溶栓药物与高剂量溶栓药物在治疗CIS患者中不能够得出更好的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等结论。

  • 标签: CIS患者 不同药物 不同剂量 不同给药途径 溶栓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盐酸法舒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的60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使用盐酸法舒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疗效确切,其可有效提高患者恢复率,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盐酸法舒地尔 长春西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 简介: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乙酰谷氨酰胺治疗肝性(HE)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于入院时进行血氨水平、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测定及根据Child—Push分级标准和肝性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乳果糖联合乙酰谷氨酰胺和醋酸灌肠联合乙酰谷氨酰胺治疗10d,观察上述检测值变化及根据Child—Push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均能降低血氨水平。乳果糖联合乙酰谷氨酰胺治疗组降低血氨水平明显优于醋酸灌肠联合乙酰谷氨酰胺对照组,P〈0.05;治疗10d后两组ALT、TBIL之间变化无差异,P〉0.05;根Child—Push分级标准。乳果糖联合乙酰谷氨酰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醋酸灌肠联合乙酰谷氨酰胺组,P〈0.01。结论:肝性病患者接受乳果糖联合乙酰谷氨酰胺治疗疗效优于醋酸灌肠联合乙酰谷酰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两种方法可相互结合。

  • 标签: 肝性脑病 乳果糖 乙酰谷氨酰胺 醋酸
  • 简介:复苏一、复苏、监护项目(一)神经系统监护项目1.意识障碍:应定时随访观察。(1)神智清晰、嗜睡、失定向、无记忆状态、谵妄、朦胧、浅昏迷、深昏迷、脑死亡、经典死亡诊断。(2)GCS计数:最低3分(深昏迷、脑死亡),最高15分(神智清晰),≤8分,为意识障碍严重病例。

  • 标签: 脑复苏 脑死亡 监护 颅脑损伤 人工呼吸 脑缺血
  • 简介: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COPD并肺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予以吸氧、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呼吸兴奋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30mL/天,每天2次,5天为一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76.7%(23/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COPD并肺性的疗效好,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性脑病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影响心肺复苏中若干因素.对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发生的原因、地点、年龄、性别及治疗经验及教训进行了探讨.方法:90例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分为2组,其中A组为心肺复苏成功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0.3a±12.5a);B组为心肺复苏最终不能成功者70例(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龄68.4a±8.8a).结果:2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分别为2.4±1.6分钟和6.4±3.2分钟;电击除颤开始时间分别为4.0±1.2分钟和7.5±3.0分钟;2组比较有差异(P<0.01),与年龄及原发病等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现场进行快速及有效心肺复苏(CPCR)是抢救成功关键.同时重点处理复苏,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标签: 心肺脑复苏 心搏骤停 肾上腺素 电除颤 高压氧疗
  • 简介:我院使用尼莫地平治疗2例心跳呼吸骤停后脑复苏的病人,认为该药对复苏有一定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71岁,因前列腺肥大于1998年10月14日手术治疗。在胸12~腰1及腰1~腰1椎间插管行硬膜外麻醉,8:30Am第一次注入布比卡因及利多卡因,9:05Am第二次注药后阻滞平面达腰4,9:10Am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双肺满布哮鸣音,9:20Am心跳呼吸停止,及时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术,8分钟后心跳恢复,10分钟后呼吸恢复。心肺复苏后,给予地塞米松、脱水、纳洛酮、代谢活性药物进行复苏,当日下午多

  • 标签: 尼莫地平 脑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 心肺复苏术 硬膜外麻醉 代谢活性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观察死亡人群储备能力评测平台数值变化。研究方法回访死亡人群100例,分析储备能力评测平台的数值变化。结果中风及中风密切相关疾病与死亡的关系密切,与平台所反映的数值变化一致。结论储备能力评测平台能够反映储备能力的降低程度。

  • 标签: 脑储备能力评测平台 脑储备能力 死亡人群
  • 简介:2002年春夏之交,福建沿海发生多起吃"麦螺"中毒事件.经专家鉴定:贝类毒素为麻痹性贝毒和神经性毒.主要临床表现:眩晕和口、面部及全身麻木.随机分A、B二组,A组中大剂量使用脑维敏;B组:不用脑维敏,仅用VitB1、VitB12等.结果两组间存在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维敏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因此,在抢救贝类中毒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维敏 治疗 神经性毒 临床资料 药物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对视频电工作的影响,提高视频电监测成功率及护理质量。方法2014年1-6月未设置专职监测护士时收入的73例患者,与2014年7-12月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后收入的7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后收入的75例患者,脑电图监测记录阻抗水平降低,读谱数据中高切、低切范围增宽,更能接近标准水平。对患者发作时护理更为精准,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加服务满意率。结论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对开展视频电监测工作尤为重要,自患者入院便由专职监测护士收容,采集护理病史,了解发作规律及形式,观察受监测者情绪、作息等并给予干预,使患者在检查监测中获得全方位护理。

  • 标签: 专职监测护士 视频脑电图监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病患血浆钠肽的变化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病患104例,按照患者并发症类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窦律组(50例)与房颤组(54例),分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内皮素水平、血浆钠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房颤组的LVEDD、LVEF指标均高于窦律组,E/A低于窦律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房颤组病患的血浆钠肽水平高于窦律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③房颤组的内皮素水平高于窦律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病患的LVEF(左室射血分数)、血浆钠肽升高,通过对患者血浆钠肽进行检测,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其病情,为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房颤 慢性心衰 血浆脑钠肽
  • 简介:目的:总结诊疗恙虫的体会,以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39例恙虫资料.结果:但均有持续发热,可出现心肺肾肝等多器官损害,特征性的焦痂或溃疡发生率为64%,且分布部位隐蔽,外斐氏反应均大于1:160.氯霉素治疗疗效好.结论:恙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氯霉素可作为首选药物.

  • 标签: 恙虫病 诊断 治疗 临床资料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