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别采用4种方法测定严重烧伤后早期大鼠血糖并比较采用不同检测仪器和标本类型测定血糖结果的差异。方法将2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1(8只)与烫伤组B1(16只),烫伤组B1于伤后12、24h采血(每个时相8只)。另外取2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2(10只)与烫伤组B2(10只),烫伤组B2于伤后12h采血。烫伤组B1、B2大鼠置于(95.0±0.5)℃热水中15s,制作30%总体表面积(totalbodysurfacearea,TBSA)、IU度烫伤模型。烫伤组B1(即时复苏)伤后立即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40ml/kg),烫伤组B2(延迟复苏)伤后6h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40ml/kg)。对照组A1、A2仅37℃温水中15s模拟烫伤,不进行液体复苏。用血糖仪/尾动(静)脉全血法、血糖仪/腹主动脉全血法、分光光度计,股静脉血浆法、分光光度计,腹主动脉血浆法4种方法测定大鼠血糖。结果①与对照组A1比较,烫伤组B1伤后12、24h血糖仪/尾动(静)脉全血血糖、分光光度计/股静脉血浆血糖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A2比较,烫伤组B2伤后12h血糖仪,腹主动脉全血血糖、分光光度计/腹主动脉血浆血糖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对照组A1的血糖仪/尾动(静)脉全血血糖与分光光度计/股静脉血浆血糖比较、对照组A2的血糖仪/腹主动脉全血血糖与分光光度计/腹主动脉血浆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烫伤组B1的血糖仪/尾动(静)脉全血血糖显著低于分光光度计/殷静脉血浆血糖(P〈0.05);烫伤组B2的血糖仪,腹主动脉全血血糖与分光光度计/腹主动脉血浆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4种血糖测量方法均表明血糖升高,用腹主动脉全血采用血糖仪�

  • 标签: 烧伤 大鼠 血糖
  • 简介: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术附加改良空回肠旁路术改善GK大鼠血糖水平的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8只GK大鼠分为袖状胃切除附加改良空回肠旁路手术(SG/MJIB)组,袖状胃切除手术(SG)组,改良空回肠旁路手术(MJIB)组和假手术(SHAM)组。动态观察手术前后各组GK大鼠体重、进食量、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F)、胰岛素耐量实验(ITT)、胰岛素分泌水平和胃肠激素(Ghrelin和GLP-1)水平的变化。结果SG/MJIB组术后空腹血糖水平较其他3组明显降低(P〈0.05)。自术后第2周。SG/MJIB组的0GTr曲线下面积(AUC)较其他3组相比明显减少(P〈0.02)。SG/MJIB组的胰岛素分泌水平较SG和SHAM组明显降低(P〈0.05),Ghrelin水平较MJIB和SHAM组明显降低(P〈0.001)。GLP-1的分泌水平较SG和SHAM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SG/MJIB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促进胰岛素分泌,且该作用独立于对体重和进食量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胃肠激素在T2DM发病和治疗机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袖状胃切除术 空回肠旁路术 血糖 GHRELIN GLP-1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择COPD患者150例,根据检查结果,将未合并肾功能损害的患者50例设为肾功能正常组;将COPD合并肾功能损害Ⅰ期患者50例设为肾功能Ⅰ期组;将COPD合并肾功能损害Ⅱ期患者50例设为肾功能Ⅱ期组。检测比较三组患者血肌酐(Scr)和尿素氮(Urea)水平以及血清CystatinC、Hcy、CRP含量;对CystatinC、Hcy与CRP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Ⅰ期组、Ⅱ期组患者血清CystatinC、Hcy、CRP含量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肾功能Ⅱ期组患者各指标水平高于肾功能Ⅰ期组(P〈0.05)。患者血清CystatinC含量、Hcy含量与CRP含量呈正相关(r=0.840,r=0.333)。结论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比较,COPD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CystatinC、Hcy、CRP含量明显升高,CystatinC、Hcy含量与CRP含量呈正相关,CRP含量可以早期反映出患者肾功能变化,可能可作为判断COPD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ctomy,PD术)后胰瘘高危患者中施行早期持续负压引流对预防、治疗术后胰瘘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间行PD术的2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术后胰瘘高危患者87例,根据术后引流管处理方式将其分为术后早期持续负压引流组(观察组)和常规引流组(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胰瘘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共计40例。对照组共计47例,2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与手术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术后总体胰瘘发生率、胃瘫、胆瘘、出血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无差别,但观察组B、C级胰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5%vs34.0%,P〈0.05),腹腔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0%vs4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60.0%vs83.0%,P〈0.05),但2组间死亡率无差别;术后早期持续负压引流能降低PD术后胰瘘高危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21.93±7.14)vs(28.70±12.45)d,P〈0.05)及临床花费((6.48±1.20)vs(7.52±1.46)万元,P〈0.05)。结论在PD术后胰瘘高危患者中,术后早期持续负压引流降低了PD术后胰瘘高危患者中B、C级胰瘘、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和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了患者术后的恢复,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花费,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发病早期(72h内)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联合清胰颗粒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收住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患者245例。其中,发病72h内行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联合经鼻肠营养管鼻饲清胰颗粒及肠内营养患者133例(A组),对照组为同样于发病72h内行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并鼻肠营养管置入行肠内营养患者112例(B组)。比较2组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正常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降钙素原(PCT)降低水平、胰腺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腹胀缓解时间(3.8±3.2)d、腹痛缓解时间(2.6±2.1)d、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2.8±1.6)d、WBC恢复正常时间(2.6±1.3)d、总住院时间(9.4±2.1)d及术后PCT水平(2.59±2.33)ng/ml均明显优于B组(分别为(5.2±2.4)d、(4.9±2.7)d、(4.4±3.7)d、(4.1±2.7)d、(12.6±3.3)d、(3.98±3.03)ng/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胰腺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72h内)经内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可解除病因、阻止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情进展,经鼻肠营养管尽早给予肠内营养可恢复肠黏膜屏障、恢复机体内环境平衡:临床疗效观察证实联合应用清胰颗粒可进一步减轻患者症状、实验室指标并缩短总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胆管支架 清胰颗粒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的44例早期PTC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腔镜组与开放组。腔镜组男2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4-14.29)岁,1例为双侧PTC;开放组男5例,女24例,平均年龄(48.59-13.7)岁,3例为双侧PTC。术前均行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激素、血钙等检测,B超、颈部CT及喉镜检查。

  • 标签: 腔镜 甲状腺癌 甲状腺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