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白蛋白对12h内就诊的缺血性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选取以胸痛为主诉的12h内发病的疑诊急性心肌梗死1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AMI103例。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将AMI患者分为0~3h、4~6h和7~12h组,检测其前白蛋白、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前白蛋白及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发病0~3h,前白蛋白诊断AMI的敏感性为23.70%[95%可信区间(CI):17.00%~31.94%]、特异性73.33%(95%CI:57.79%~84.90%)、阳性预测值0.89、阴性预测值1.04;随发病时间延长,前白蛋白诊断AMI的敏感性增加,发病7~12hPA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3.33%(95%CI:44.58%~61.90%)、57.78%(95%CI:42.24%~72.01%),同期hs-cTnT及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56%(95%CI:90.16%~98.18%)、80%(95%CI:64.95%~89.91%)、78.52%(95%CI:70.45%~84.92%)、73.33%(95%CI:57.79%~84.90%),与hs-cTnT及CK-MB相比,发病7~12h前白蛋白诊断AMI的准确性低于hscTnT及CK-MB。结论前白蛋白在早期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预警价值,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敏感性、特异性较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前白蛋白 预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康复护理对老年早期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CRP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老年早期脑梗死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康复护理,采用NIH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测定其CRP浓度的变化。结果在康复护理一段时间以后,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均明显降低,实验组患者的CRP浓度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并显著降低患者的CRP浓度。

  • 标签: 康复护理 老年早期脑梗死 NIHSS评分 CRP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危重症评分系统在预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500例留置中心静导管患者,采用改良危重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分数≥15分则发生感染的高危分值,将40例≥15分患者纳入观察组,并与2013年6月-2015年7月期间≥15分患者作为对照,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80%患者的改良危重评分≥15分,给予这些患者集束化护理,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使用率下降至60.55%,感染率下降至0.22%。结论改良危重症评分系统在预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慢性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妇儿药房儿科全样本处方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处方用药的合理性,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采用《问题处方登记表》点评分析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妇儿门诊305336张处方。结果妇儿药房处方基本控制较好,不合格处方2415张,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735张,居首位,占30.43%;其次为医生未签名或签名不符合要求504张,占20.87%;再次为超疗程开药406张,占16.81%。2014年12月不适宜处方达到最高,之后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儿科全样本处方点评,暴露了医院儿科门诊的用药问题,提高了临床医师处方质量和医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最终达到合理用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 标签: 妇儿药房 全样本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析CT扫描评分系统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73例胸腔积液合并胸膜改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良性胸腔积液42例(良性病变组),确诊为恶性肿瘤病变31例(恶性病变组)。所有患者均采用CT扫描评分系统进行诊断和鉴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良性病变组患者的胸膜弥漫线状增厚、胸膜钙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组(P<0.05);良性病变组患者的纵膈胸膜受累发生率及胸膜结节状增厚、不均匀环状增厚、条带状不规则增厚情况与恶性病变组患者的CT诊断图像表现均有差异(P<0.05)。结论: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鉴别和诊断上,CT扫描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CT扫描评分系统 良恶性胸腔积液 鉴别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式子宫全切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110例与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10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良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病率低、性生活影响小之优点。结论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术后恢复快,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筋膜内 全子宫切除术 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改良新型胃管置管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外科ICU入住的需要安置胃管的患者共1072例,按入住ICU的先后编号,单号为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教材中教授的方法安置胃管;双号为试验,采用改良新型方法安装胃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呕吐、呛咳发生情况;置管时和置管成功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安置成功耗时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型胃管置管方法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有效可行,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改良 胃管安置 成功率 危重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松拳手背静脉穿刺法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医院核医学科接受^99锝^TC亚甲基二膦酸注射液(云克)静脉注射治疗的清醒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手背静脉采用松拳法进针,对照组采用握拳法进针。观察2种静脉穿刺法是否一次性成功、漏针情况,并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估患者对疼痛的反应。结果经观察,观察组手背静脉穿刺法成功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漏针率为6.3%低于对照组的12.5%(P〈0.05),穿刺时患者所感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拳手背静脉穿刺法穿刺成功率高,漏针率低,疼痛感轻,是一种可推广于临床的静脉穿刺好方法。

  • 标签: 松拳法 握拳法 手背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量化和权重处理伤员的解剖和生理指标,对伤情进行判断,提高救治质量。方法通过用简捷创伤评分法和CRAMS记分法对654例创伤患者进行评分。结果通过对简捷创伤评分法与CRAMS记分法的比较发现,简捷创伤评分法重伤员人数减少,而轻伤员死亡率低,重伤员死亡率高,说明其敏感性高,但容易遗漏严重的创伤患者。结论简捷创伤评分的应用,极大改善了救护质量,使成批创伤患者能在受伤后的“黄金1小时”得到就治,尽可能地使伤员的生命得到挽救,机体功能得到保全。

  • 标签: 创伤 简捷创伤评分 成批伤员 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骶骨肿瘤的早期诊治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骶骨肿瘤患者4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2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有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骶骨肿瘤患者实施早期诊断与早期手术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骶骨肿瘤 早期诊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分析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在评估患者预后方面的关系。方法入选本院ICU住院确诊脓毒症的患者45例,收集所有患者入院24小时内的临床和实验指标,计算APACHEⅡ评分。同时收集入院24小时内的cTnT、NT-pro-BNP、LVEF值。结果APACHEII评分<25分组cTnT水平明显低于APACHEII评分≥25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cTn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14,P<0.05),血清cTnT水平与LVEF值呈负相关变化(r=-0.353,P<0.05)。结论1、血清cTnT水平可以反应脓毒症患者心功能状态,对于脓毒症患者并发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有肯定的临床意义。2、血清cTnT水平与APACHEII评分存在一定相关关系,这也间接提示了cTnT在评估患者病情和预后上的意义。

  • 标签: 脓毒症,心肌肌钙蛋白T,APACHE II评分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尽早实施抢救治疗,大大降低其死亡率。现就AMI的早期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作如下综述。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方法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应用改良的输尿管镜旁置输尿管导管顺行灌注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3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均为单侧输尿管结石,其中上段结石9例,中段结石11例,下段结石15例。结果:本组首次碎石清石率为94.2%(33/35)。手术时间为25-65min,平均时间30.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3-6d,平均4.3d。术中无输尿管穿孔,术后无高热、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在放置输尿管导管时,结石逃逸至肾盂,留置双"J"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愈。结论:改良的输尿管镜旁置输尿管导管顺行灌注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能够有效避免结石上移,术中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提高碎石率及清石率,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钬激光 输尿管导管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预防置管后穿刺点渗血、导管意外脱落或移位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G组)、常规组(C组),每组各80例。G组置入导引钢丝后不使用扩张子,直接沿钢丝放置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C),置管成功后"五点法"缝合固定CVC;C组使用扩张子扩皮后再置入CVC,置管成功后"三点法"缝合固定CVC。比较2组穿刺点出血、导管意外脱落或移位发生率。结果:G组59例、C组61例纳入统计学分析,渗血发生率和持续时间G组显著低于C组(P〈0.01、P〈0.05),皮下出血和(或)血肿、导管意外脱落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G组导管移位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不采用扩张子直接置入CVC和"五点法"缝合固定CVC可有效预防CVC置入后穿刺点渗血、导管意外脱落或移位。

  • 标签: 改良 中心静脉穿刺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室温条件下配制注射用多西他赛药物的合理方法,提高配制效率,保证临床安全用药。方法将注射用多西他赛药物小瓶200支随机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每组100支;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配制方法(按说明书中配制要求),实验组用改良药物配制方法,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进行药物溶解实验;分别观察、记录、比较两组小瓶药物的溶解情况(药物完全溶解所需时间、药液中泡沫高度、药瓶内药物残余量)。结果改良药物配制方法溶解该药物达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溶解后药液中泡沫高度、药瓶内药物残余量均优于常规法,均P<0.01。结论改良药物配制溶解方法可使注射用多西他赛药物溶解彻底,所需时间短,泡沫产生少,药瓶内药物残余量少,大大提高该药物配置工作效率,减少了药物浪费,可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改良药物配制方法 注射用多西他赛 药物完全溶解 泡沫 残余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求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有效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共45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A组),双侧子宫动脉动脉灌注化疗组(B组)及病损切除术组(C组),记录所有病例的误诊漏诊情况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超声结合血HCG检查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95.56%。治疗上,所有患者均保留子宫并顺利出院。C组患者中,出现2例术中大出血,所有患者子宫恢复情况及血HCG指标均逐步恢复正常,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结合血HCG检查在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上具有较高价值,治疗上应在充分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经济状况前提下,选择有效且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瘢痕妊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出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研究组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客观指标以及低血糖率和死亡率进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后其本组患者死亡率以及低血糖率均与对照组有所差异,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患者白蛋白下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采用加强版胰岛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临床体征,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于患者血糖有一定稳定作用,整体临床效果有明显改善,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胰岛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处理和瘢痕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部深度烧伤患者108例共152只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烧伤早期均使用皮肤再生技术治疗,并同时实施瘢痕防治和创面修复综合措施。结果108例患者共152只手全部治愈,III度11只手平均愈合时间为(35.1±2.9)天,深II度深型113只手的平均愈合时间为(25.8±2.4)天,深II度浅型28只手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5.8±2.3)天。瘢痕情况所有深II度浅型和深II度深型患者治疗后均没有发生瘢痕情况,III度在增生期经瘢痕的防治均达到了无瘢痕挛缩,无1例有伤残功能障碍。结论对于手部深度烧伤患者进行皮肤再生技术治疗效果显著,配合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瘢痕的形成,值得参考。

  • 标签: 手部深度烧伤 早期处理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评分、修正创伤评分、创伤指数、患者呼吸、循环、运动、语言评分、院前分类指数这5种院前创伤评分方法在识别急危重症创伤患者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在2015年6月-2015年12月接待的92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种院前创伤评分方法列入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中,对所选患者应用急诊预检进行评分,将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类创伤评分方中TI评分方法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对急危重症伤员的识别性能最高,灵敏度只有0.521,在预测结果中可能易出现假阳性。结论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院前创伤评分方法能在早期有效识别急危重症患者,各评分系统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践工作中需联合使用,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创伤评分 急危重症创伤 创伤识别 急诊分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多发伤患者的伤势严重性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6例多发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测定患者入院24h内血清中降钙素原的浓度,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创伤部位、创伤的严重程度等。结果ISS评分>25分的患者的PCT浓度显著高于ISS评分≦25分的患者,死亡组患者的PCT浓度显著高于生存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中PCT浓度和多发伤患者的病情成程度呈正相关性,降钙素水平能对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多发伤 早期 降钙素原水平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