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证明颅脑CT影像学鹿特丹评分表与颅内压(ICP)具有相关性,探索通过鹿特丹评分表预测ICP值,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行单纯的有创ICP监测(Camino、Codman脑室型或脑实质型装置)的患者,无再行其它手术。患者在ICP探头置入后24小时内统一进行颅脑CT平扫。将患者颅脑CT平扫的影像表现通过CT影像学鹿特丹评分量表转化为数值,并与CT检查前60分钟内的ICP平均值(每10分钟读取1次ICP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结果共有66例病例纳入研究。单因素相关性分析通过鹿特丹评分表转化的CT评分值均与ICP具有相关性,相关性系数为r=0.545(P<0.01)。为了便于指导临床治疗,将ICP值分为三级当ICP持续小于15mmHg时,颅内压在正常范围;ICP持续大于15mmHg并小于20mmHg时考虑颅高压,但此时可予加强临床观察,暂不需进行降压处理;当ICP持续大于20mmHg时则需进行临床干预。与鹿特丹表所得的CT评分值的对应值进行等级相关性分析r=0.729(P<0.01),具有强相关性,再将分级后各个层次的ICP与所对应的CT评分值分别进行单极相关性分析均具有强相关性(见表3)。且通过线性关系图可知CT评分值超过5分时提示ICP值超过20mmHg。结论CT影像学特征通过鹿特丹评分表所得数值与ICP值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鹿特丹评分表能够较好的预测ICP值。评分超过5分时提示ICP值超过20mmHg,需进一步进行临床干预,因此鹿特丹评分表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鹿特丹评分量表, ICP值,相关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脓肿患者行改良式体位引流治疗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改良式体位引流治疗的100例肺脓肿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比较其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CO2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O2上升,且高于对照组;痰量增加,且多于对照组,病灶缩小、体温正常、痰培养阴性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6.0%、96.0%和98.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脓肿患者接受改良式体位引流治疗的同时给予全面、精心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各项指标,促进排痰、缩小病灶、降低体温,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肺脓肿 改良式体位引流 护理干预 病灶 痰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硫普罗宁有关物质。方法采用Alltima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pH值至4.0)—乙腈(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0.8ml·min-1。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硫普罗宁二硫化物与主峰均能良好的分离,校正因子为0.718。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准确测定硫普罗宁中的有关物质,为质量标准的修订及完善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硫普罗宁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校正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剖宫产中全麻药物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神经行为能力NBNA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34例和乙组34例,对于甲组产妇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对于乙组产妇采用咪达唑仑进行麻醉,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及NBNA;结果甲乙两组产妇的新生儿出生1min、5min、10min的Apgar评分相差不大,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组产妇的新生儿10minApgar评分与1minApgar评分组内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组两产妇的新生儿出生后3天、7天的神经行为能力(NBNA)评分相差不大,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产妇的新生儿出生后7天的神经行为能力(NBNA)评分与3天的神经行为能力(NBNA)评分组内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时,只要应用合适的剂量的全麻药物就不会影响到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NBNA。

  • 标签: 剖宫产 全麻药物新生儿Apgar 评分及NB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