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均是发生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主要原因,且多发生在院外,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7%。植入型心律转除颤器(ICD)可及时识别并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SCD的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已成为临床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最终的目的是降低死亡率,已成为SCD一二级预防的最有效方法。

  • 标签: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猝死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出现无流现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2例,无急诊PCI治疗禁忌证,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常规PCI治疗、血栓抽吸和冠脉内注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后PCI等不同的治疗,监测患者PCI治疗后血浆脑钠肽前体(pro—BNP)和PCI术后冠脉造影TIMI血流分级,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和28d死亡率。结果三组患者间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总平均住院时间、PCI治疗术后28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PCI治疗组无流现象的发生率高于血栓抽吸组和冠脉内注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并且血浆pro—BNP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流的发生与冠脉内微血栓形成有关,通过血栓抽吸和冠脉内注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无流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血栓抽吸
  • 简介: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和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AFL)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非紧急情况下多采用药物律,但传统药物律成功率低,律所需时间长。伊布利特(ibutilide)是新型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自1996年在美国上市以来,被证实是有效和速效的转AF/AFL的药物。现将我院应用伊布利特转AF/AFL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伊布利特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STEAMI)患者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前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ases-9,MMP-9)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浓度与PCI治疗中"无流"的关系。方法将发病12h内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AMI患者92例分为"无流"组(n=19)和正常血流组(n=73)。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MMP-9浓度;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无流"组血浆MMP-9、hs-CRP、CTnI浓度均高于正常血流组[(73.18±16.52)ng.mL-1vs.(55.80±13.24)ng.mL-1,P=0.001;(16.52±3.25)mg.L-1vs.(10.34±4.56)mg.L-1,P=0.042;(9.53±4.14)ng.L-1vs.(6.48±4.29)ng.L-1,P=0.010]。"无流"组血浆MMP-9和CTnI浓度呈正相关(r=0.290,P=0.008);血浆MMP-9浓度与hs-CRP浓度无明显相关性(r=0.018,P=0.872);hs-CRP浓度和CTnI浓度无相关性(r=0.139,P=0.209)。结论PCI治疗前血浆MMP-9、hs-CRP及CTnI浓度在理论上对预测PCI治疗中"无流"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基质金属蛋白酶-9 C-反应蛋白 无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