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急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扩张及支架植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选最有效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打通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实现梗死区心肌组织的血流再灌注,从而明显降低其近期的死亡率,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 PCI 护理
  • 简介:近年来开展的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具有减少体外循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等优点,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各种方式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诸多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是由于手术中完全或部分钳夹主动脉所致。易扣Ⅱ吻合辅助器是特别为减少主动脉侧壁钳的使用而设计的一种桥血管近端与升主动脉吻合用器械,是一种一次性的棘齿夹,由一个把手和两个相对的钳夹构成,与侧壁钳相比,

  • 标签: 微创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易扣Ⅱ吻合术辅助器 升主动脉粥样斑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创辅助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多巴胺与硝普钠治疗,其中治疗组确诊后立即给予经面罩创正压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66.67%)(P〈0.05);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率、呼吸频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前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创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巴胺 硝普钠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Graves病的临床特征和颅内外血管重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成人烟雾病合并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女3例,男1例,平均年龄(32±7)岁。对4例患者在经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后,均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观察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1)3例表现为脑梗死,1例表现为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证实2例为单侧烟雾病,2例为双侧烟雾病;头部MRI均可见脑梗死灶。(2)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后,3例烟雾病症状稳定,1例在术后1周内有高热、心率快等高代谢症状;血管重建术后随访6~18个月症状改善,1例良好,3例优秀,Graves病均无复发。复查头部MRI提示4例患者均无新发脑梗死灶,MR血管成像可见缺血灶区域脑沟内动脉充盈较术前明显改善,有2例可见患侧大脑中动脉M2~M3段逆行充盈。术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脑灌注成像提示,手术侧缺血灶灌注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合并Graves病时烟雾病症状加重,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脑缺血症状。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后,脑缺血症状多数能缓解。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能够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GRAVES病 甲状腺毒症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 烟雾病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注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复流的影响。方法60例急诊PCI并全部使用抽吸导管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30例,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抽吸治疗后,经指引导管应用替罗非班,常规剂量外周静脉持续泵入;实验组30例,常规组基础上,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常规剂量外周静脉持续泵入。比较2组围期出血、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前向血流情况。结果实验组首次用药的罪犯血管TIMI2~3级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86.67%vs63.33%,χ2=4.356,P=0.037);末次用药的罪犯血管TIMI2~3级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93.33%vs70.00%,χ2=5.455,P=0.020);实验组TIMI3级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66.67%vs30.00%,P〈0.05),2组表面出血和内脏出血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3.33%vs3.33%,3.33%vs6.67%,χ2=0.351,P=0.554)。2组围期和术后近期均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时,经过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能有效地改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

  • 标签: 抽吸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 简介:目的介绍1例患儿自体肺动脉瓣移植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掌握手术流程,准备精细及特殊器械,严格无菌操作,专心地跟进手术过程,预防中并发症;术后做好保温,止血关胸,做好维持生命体征的准备。总结手术护理的配合,为日后更低体质量的患儿进行ROSS手术积累经验,完善手术护理的配合。结果患儿顺利地完成手术,术后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手术风险强,难度系数高,体外循环时间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大,手术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灵活的配合,高度专注以及及时处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对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肺动脉瓣 移植术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快速心律失常心电生理检查,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经心电生理学检查确诊为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儿102例,分析不同类型心律失常行RFCA及效果,比较不同年龄组RFCA治疗效果。结果1102例患儿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8例(56.86%),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1例(20.59%),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VT/PVC)16例(15.69%),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FAT)5例(4.90%),心房扑动/切口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AF/IRAT)2例(1.96%)。2RFCA消融治疗98例(96.08%),消融成功94例(95.92%),消融失败4例(4.08%)。AVRT消融治疗56例,成功率98.21%,失败率1.79%,复发率7.25%;AVNRT消融治疗20例,成功率100.00%,复发率5.00%;VT/PVC消融治疗15例,成功率86.67%,失败率13.33%,复发率7.69%;FAT消融治疗5例,成功率80%,复发率25%;AF/IRAT消融治疗2例,成功率100.00%。3〈3岁15例,消融治疗14例,成功13例(92.86%),消融失败1例(7.14%),复发1例(7.69%);3~7岁28例,消融治疗27例,成功26例(96.30%),消融失败1例(3.70%),复发2例(7.69%);〉7岁59例,消融治疗57例消融成功55例(96.49%),消融失败2例(4.08%),复发4例(7.45%)。三组患儿消融成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3岁患儿消融失败率明显高于其它组。结论射频消融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可作为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首选根治方法。

  • 标签: 快速心律失常 心电生理检查 射频消融术
  • 简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前降支多数完全闭塞,此时对角支对于患者心功能维护非常重要,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中若引起对角支狭窄或闭塞,可引起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对于对角支的保护非常重要。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51岁,主因"突发胸痛伴双上肢酸胀感3h"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近中段可见70%~90%弥漫狭窄,第一对角支开口至近段可见80%弥漫狭窄;

  • 标签: 心肌梗死患者 完全闭塞 冠脉介入术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给予围期整体化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30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患儿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65例):常规护理;B1组(观察组65例):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完成手术后在出现肺部并发症概率以及死亡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完成临床护理后,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在疾病死亡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结论于围期选择整体化护理的方法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干预,针对患儿有效实施肺部管理,可以成功降低肺部并发症的概率,最终显著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整体化护理
  • 简介: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国总的发病率为0.77%,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不断增加。心房颤动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使患者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成倍增高[1]。目前,基层医院对心房颤动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仍为药物治疗,规范的药物治疗在提高心房颤动的控制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次入院率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心房颤动患者存在漏服、停药等遵医行为差的情况,

  • 标签: 评估式电话回访 基层医院 心房颤动 遵医行为
  • 简介:希腊学者Papakostas等报道了在颈动脉内膜切除(CEA)中使用牛心包补片的早期及远期结果。他们回顾性分析了过去12年中单中心使用牛心包补片缝合的238例患者(256例次)CEA的数据,统计分析了补片相关并发症(再狭窄、感染、动脉瘤生成)以及早期和远期(12~144个月随访)的临床结局。该组术后30d卒中发生率为1.2%(3/256),无一例死亡,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3.5%(9/256),颅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3%(11/256)。

  • 标签: 远期结果 临床结局 卒中发生率 再狭窄 血管缝合 损伤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8例行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护理效果。结果48例患者手术均十分成功,成功率为100.0%。结论对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实行护理措施可提高临床效果,且减少并发症现象。

  • 标签: 冠心病 行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空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CABG的患者40例,女性14例,男性26例。按是否应用体外循环机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CPB-CABG组)和非体外循环组(OPCABG组),每组各20例。于术前一天、术后12h、24h、36h采集血浆标本,检测脑钠肽(BNP)含量。结果两组术后12h、24h、36h较术前血浆BN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OPCABG组相比,CPB-CABG组术后12h[(138.0±42.6)pg/mLvs.(266.0±52.1)pg/mL]、24h[(258.0±38.3)pg/mLvs.(488.0±56.7)pg/mL]以及36h[(186.0±43.6)pg/mLvs.(356.0±47.1)pg/mL]BNP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非体外循环较体外循环CABG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脑钠肽(BNP) 冠心病
  • 简介:医学模式的转变,优质护理病房的开展,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及护理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的要求需要持续改进和发展,护理管理理念需要更新。走动管理(ManagementbyWanderingAround,MB-WA)也称为巡视管理法,是由汤姆·彼得最早在《追求卓越》中具体提出的一种经典的管理学理论,获得了管理学界的广泛认同和应用。

  • 标签: 走动式管理 优质护理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置入单枚自膨支架同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合并邻近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技术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单枚支架置入同时治疗有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狭窄率≥70%)合并邻近锁骨下动脉狭窄(狭窄率≥50%)的患者21例。中将1枚自膨开环支架的头端放置于椎动脉V1段的中远端,尾端放置于锁骨下动脉的近端。术后6~12个月行CT血管成像(CTA)和(或)DSA随访。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全部支架成功置入,椎动脉平均狭窄率由术前(87.1±5.7)%降至(7.4±6.4)%(中位数5%,范围0%~20%),锁骨下动脉狭窄率由(61.9±8.4)%降至(4.5±5.7)%(中位数0%,范围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随访中发现1例(4.8%)患者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率约50%),但无相关临床症状;1例(4.8%)术后6个月再发眩晕,复查CTA和DSA,显示支架压缩合并椎动脉闭塞。结论单枚自膨支架置入同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合并邻近锁骨下动脉狭窄,技术可行且安全,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压缩的发生率较低。

  • 标签: 椎动脉狭窄 锁骨下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 疗效
  • 简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研究表明正常人血清中的VEGF的含量是很少的,但当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下可以促进VEGF的表达,使得VEGF的含量升高。其VEGF的水平变化能判断心肌缺血程度[1]。目前关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冠心病(CHD)单支病变患者血清中VEGF变化的报道较少。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