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3月7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生命时报社支持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stemi项目)全国启动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焦雅辉,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部副部长周魁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 标签: 中国医师协会 急性心肌梗死 救治 中华医学会 专项基金管理 心血管病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游离壁破裂(FWR)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AMI后FWR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机械性并发症的AMI患者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生化、血常规指标及一般临床资料。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后发生FWR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WR组患者年龄偏大,收缩压与舒张压偏高,发病至就诊时间偏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FWR组患者血B型钠尿钠肽、D二聚体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红细胞压积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FWR组急诊PCI比例较低(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水平、血红细胞压积是AMI后FWR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OR=0.92~1.17,P〈0.05,〈0.01)。结论年龄、收缩压、血红细胞压积可能是AMI后FWR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心脏破裂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红细胞压积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入院后予心理干预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予处理。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有3例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并阿斯发作,7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予阿托品应用,未植入临时起搏;有10例患者术前因房室传导阻滞予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所有患者均转危为安,顺利出院。结论心理干预与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是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11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阿托伐他汀80mg为观察组(55例),阿托伐他汀20mg为对照组(55例),对无禁忌症二组患者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使用药物溶栓及急诊PCI治疗方面,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观察二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血脂水平及患者满意度,以区别其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二组患者不良反应,肝功能、横纹肌溶解。结果在超声心动图结果方面,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IVST、LVDD及LVMI水平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脂水平方面,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后TC、TG和LDL水平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后的血脂达标率方面进行对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血脂达标率分别为50%、64%;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血脂达标率分别为40%、4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横纹肌溶解比较,观察组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0mg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显著改善超声心动图的各项水平,而且还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 血脂水平 阿托伐他汀 常规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确诊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是否并发心律失常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8例患者中,有62例(57.4%)并发了心律失常,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学指标如CK、LDH值等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正常比例为25.8%,低于对照组(93.5%)(P〈0.05)。结论A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心肌酶学指标上不表现明显差异,且与血压昼夜节律有相关性,心电图是确诊该类患者较为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临床特征
  • 简介: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levationmyocardialinforction,STEMI)估计年发生率25/10万,其中直接PCI患者占5%。2010年8月,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发表。2015年,《指南》将重新进行修订。编辑部特邀本刊副总编、《指南》制定参与者沈卫峰教授就《指南》要点做一简介。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治疗指南 诊断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直接PCI 心肌梗塞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院内死亡原因。方法连续入选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STEMI行直接PCI院内死亡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总计1314例STEMI患者进行直接PCI治疗,住院期间死亡44例,病死率3.3%;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5.3±4.6)h;43.8%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其中1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33例患者植入支架44枚,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1.1±0.8)枚。主要死亡原因为心源性休克56.8%,其次为心脏破裂占20.5%,15.9%死于血管并发症(包括无复流、支架内血栓、冠状动脉穿孔、夹层)。结论STEMI患者直接PCI院内死亡原因依次为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血管并发症。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死亡
  • 简介:目的通过体表心电图探讨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及判断RCA是否为优势血管对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的预测价值。方法对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RCA为梗死相关动脉患者的18导联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CA近段病变的62例,RCA远段病变的22例。RCA近段病变患者中,STV4R抬高≥1mm为56例,阳性率为90.3%,STV1-V2抬高≥2mm的为52例,阳性率为83.9%。RCA远段病变的22例患者中,出现STV4R抬高≥1mm的为0例,出现STV1-V2抬高≥2mm的为1例,阳性率为4.5%。RCA优势型为56例,非RCA优势型为28例,RCA优势型的56例患者中,STV5-V6抬高≥1mm为50例,阳性率为89.3%。非RCA优势型的28例患者中,STV5-V6抬高≥1mm为0例。结论对于RCA病变所致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V4R抬高≥1mm、STV1-V2抬高≥2mm对RCA近段闭塞的识别有较大的价值,如同时合并有STV5-V6抬高≥1mm,常提示患者为RCA优势型,其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右冠状动脉 心电图 预测价值
  • 简介:目的: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住院STEMI患者(52例,STEMI组)和OMI患者(48例。OMI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定量检测两组甲状腺激素含量。结果:与OMI组比较,STEMI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4.45±1.09)pmol/L比(3.03±0.14)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18.53±3.89)pmol/L比(11.83±0.53)pmol/L]和促甲状腺素[TSH,(1.85±1.04)μIU/L比(0.26±0.13)μIU/L]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反映冠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心肌梗死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素
  • 简介:目的探讨脂联素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住院治疗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06例。根据脂联素水平分为低脂联素组与高脂联素两组,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平均随访6个月,观察死亡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低脂联素组在入院即刻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高脂联素组(P〈0.05)。高脂联素组校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TIMIFrameCount,CTFC)明显小于低脂联素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低脂联素组MACE发生率高于高脂联素组(P〈0.05)。结论脂联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的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预后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脂联素 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预行择期PCI的AMI患者7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17例,年龄48~76(60.84±6.89)岁。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PCI术前30min加服曲美他嗪负荷剂量60mg,术后持续服用。比较两组患者PCI后ST段下降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结果曲美他嗪组ST段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7.48±9.12)mmvs.(3.64±0.8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曲美他嗪组ST段下降超过70%比例增加(42.86%vs.8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LVEF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曲美他嗪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曲美他嗪组CK-MB和cTnI的峰值浓度均低于对照组,为[(125.00±31.5)U/Lvs.(166.56±22.13)U/L]、[(1.63±0.44)ng/Lvs.(2.155±0.50)n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曲美他嗪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心功能和心肌损伤。

  • 标签: 曲美他嗪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血糖水平与心功能不全和GRACE评分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STEMI住院的患者244例,收集其人口学信息和临床资料并进行GRACE危险评分。根据入院随机血糖水平分为3组:Ⅰ组(血糖〈7mmol/L,n=102);Ⅱ组(7mmol/L≤血糖〈11mmol/L,n=102),Ⅲ组(血糖≥11mmol/L,n=40)。分析其入院随机血糖水平和心功能不全、GRACE危险评分的关系。结果Ⅰ组、Ⅱ组、Ⅲ组患者随着血糖水平升高,女性患者(5.9%vs.17.6%vs.25.0%,P〈0.05)及糖尿病患者(8.9%vs.33.3%vs.95.0%,P〈0.05)比例增加。Ⅰ组患者心功能不全比例少于Ⅱ组及Ⅲ组(15.7%vs.23.5%vs.25.0%,P〈0.05);GRACE评分值低于Ⅱ组及Ⅲ组及Ⅱ组[(148.7±33.1)vs.(160.0±37.6)vs.(171.5±41.2),P〈0.05],而Ⅱ组及Ⅲ组心功能不全患者比例及GRAC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入院即刻血糖水平与GRACE危险性评分(r=0.77,P=0.009)和心功能不全(tau_b=0.248,P〈0.0001)有显著相关性。结论STEMI患者入院应激性血糖水平升高与住院心力衰竭和GRACE评分密切相关。无论是糖尿病还是非糖尿病患者,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大于7mmol/L时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增加。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随机血糖 心功能不全 GRACE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对于使用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抑酸剂保护胃粘膜和出现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差异。方法入选172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行急诊PCI治疗。奥美拉唑组82例,在规范治疗基础上,使用奥美拉唑抑酸保护胃粘膜。法莫替丁组90例,同样规范治疗基础上,使用法莫替丁抑酸保护胃粘膜。比较两组患者在行PCI治疗后的住院治疗期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再发心血管缺血事件及住院天数来综合评判二者使用上的利弊。结果行PCI术后,奥美拉唑组与法莫替丁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分别为8.5%及17.8%(P<0.05),再发心血管事件分别为14.6%及26.3%(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16±3.2)天及(15±4.4)天(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使用奥美拉唑防止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优于法莫替丁,但再发心血管事件多于法莫替丁,二者病人在住院天数上没有明显差异。

  • 标签: 奥美拉唑 法莫替丁 上消化道出血 心血管事件
  • 简介:心肌脂肪浸润又称脂肪心,是指心外膜下有大量脂肪沉着,并广泛地浸润到心肌纤维之间,压迫心肌纤维,导致心肌纤维萎缩甚至部分消失。病变常发生在右心室,左心室极少见[1]。因本病多无临床症状,故文献报道病例多为死亡尸检病例,且多为猝死患者。本文献报道病例为少见左心室心肌脂肪浸润,且因临床症状反复就诊的患者。

  • 标签: 心脏病 脂肪心 左心室
  • 简介: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从心肌局灶性炎症引起的无症状心肌炎到心肌弥漫性炎症引起的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myocarditis,FM),临床表现各异,短时间内病情急剧进展,出现心源性休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阿斯综合征等[1],病情恶化快,病死率达90%以上[2]。对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救治,开展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74岁,主因"间断胸痛2月余,胸闷气短加重5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未规律服药及监测血压。随机血糖17.28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入院诊断: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Ⅲ级;2高血压3级(极高危);32型糖尿病。入院后给予抗心力衰竭(心衰)及抗心绞痛治疗。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亚急性血栓形成 不稳定型心绞痛 高血压病史 支架 术后
  • 简介:目的观察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心肌炎患儿18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磷酸肌酸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9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小儿心肌炎方面,磷酸肌酸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磷酸肌酸 小儿心肌炎 疗效观察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2岁,主因"15h前运动突发胸痛不缓解"就诊于外院,吸烟史20年,20支/日;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150/90mmHg(1mmHg=0.133kPa),未服用降压药;否认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病史;否认冠心病早发家族史。发作性胸痛3年,呈压迫、发紧感,每次持续数分钟左右,经休息后可缓解,未治疗。于外院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具体方案不详)。入院前6h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

  • 标签: 冠状动脉心肌桥 恶性心律失常 高血压病史 突然意识丧失 对症治疗 发作性胸痛
  • 简介: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来一项关于心房颤动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指出,高龄、吸烟、肥胖、高血压、左心房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等容易促进房颤的发生[1].中国的房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房颤患病率为0.77%,根据我国标准人口构成校正后为0.61%,若按目前我国13亿人口计算,我国房颤人数接近800万[2].房颤可以造成心排血量减少、心室率过快或过慢,可加重心肌缺血及恶化心功能,此外房颤所致附壁血栓脱落还可引起体循环栓塞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肌电重构 心肌结构重构 心肌纤维化
  • 简介:目的分析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小儿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肌炎治疗方法)35例,研究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27例。观察小儿心肌炎患者的心功能测定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心肌酶变化和临床症状。结果两组小儿心肌炎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研究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75%。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值〈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小儿心肌炎患者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小儿心肌炎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