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心律失常的演变特点。方法:对14条采用闭胸式微珠法建立犬AMI模型后的心律失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观察到在急性期有7条犬因急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死亡。存活的7条犬在48h内室异位搏动总量达到最大,48h后逐步减少,在7h后明显减少,15h后基本恢复,结论:在AMI的亚急性后期或慢性期,心外膜下存活的心肌对缺血状况的适应有个改善的过程。

  • 标签: 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演变 AMI 病理学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TCA术中各种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处理体会,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入选的59例AMI患者均进行了冠脉造影及PACT支架术.结果术中共有48例心电监护发现有心律失常发生(发生率81.4%),属于PTCA再灌注心律失常者35例,占全部心律失常的72.9%.非再灌注心律失常13例,占全部心律失常的27.1%,明显低于再灌注心律失常(P<0.01).结论AMI急诊PTCA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危险大,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术中心律失常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PTCA术 心律失常 术中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后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RA)与心室复极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与结果对36例AMI行PTCA手术患者术前术后12导联心电图同步监测描记,发现:①PTCA术后出现RA时,心电图上QTd值比术前有明显延长(P<0.01).②PTCA1h后心电图QTd较术前缩短者,心律失常发生明显减少(P<0.01).结论①PTCA术后出现RA与QTd延长有关;②成功的PTCA1h后心律失常的减少与QTd缩短有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 心室复极离散度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RVI)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50例,进行心电图回顾分析.结果50例AMI中合并ARVI18例,发生率为36%.下壁、正后壁AMI23例中合并ARVI12例,发生率52.2%.V3R~V5R导联QRS波呈QS型,其后ST-T有动态改变.部分病例有Ⅰ、aVL、V5、V6导联Q波消失,STⅢ/Ⅱ抬高>1,STⅡ抬高≥1mm,V1~V5导联ST段抬高呈递减,STV2↓/STaVF↑≤50%等表现.结论AVRI多合并下壁、正后壁AMI.右胸导联异常Q波,动态ST-T改变是ARVI诊断依据,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上述改变可作为ARVI诊断线索.

  • 标签: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AMI 导联 后壁 下壁 心电图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左肥厚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衰间的相关。方法:以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分别检测68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左肥厚(HLVH)患者及3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SHT)患者的心肌供血、心律和心功能。结果:HLVH组心肌缺血、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SHT组;左收缩功能障碍组LVEF,CI明显减低;左舒张功能障碍组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E峰)、E/A、舒张早期减速度显著减

  • 标签: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左室肥厚 心肌缺血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EH)并左心室肥大(LVH)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DCG)监测对130例EH并LVH者(A组)和150例非左心室肥大患者(B组)心电参数进行对比.结果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及室早≤Ⅱ级,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室早≥Ⅲ级及缺血性ST-T改变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A组心肌缺血及恶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多,且发生率与LVH呈正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室肥大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RonT(U)型期前收缩的类型与快速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析31例在入院后发生≥1次由RonT(U)型期前收缩诱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结果31例诱发快速心律失常的RonT(U)型期前收缩可分为3种类型:(1)QT间期正常的非长间歇依赖RonT型期前收缩;(2)QT间期正常的长间歇依赖RonT型期前收缩;(3)长QT(U)间期综合征伴RonT(U)型期前收缩.各型RonT(U)型期前收缩及其所诱发的快速心律失常有不同的临床与心电学特征.结论RonT(U)型期前收缩类型与其所诱发的快速心律失常关系密切.

  • 标签: RONT 型室性期前收缩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描记术
  • 简介:目的:探讨QRS离散度(QRSd)对致命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120例心脏病患者(分速组40例;无速组80例)及80例正常人(对照组)接受体表标准12导同步心电图的QRSd检测。结果:与无速患者及正常人相比,速患者的QRSd,QRSmax显著延长(P<0.05),将QRSd>45ms作为速的预测指标,获得了95%的敏感性和93%的特异性,结论:QRS离散离(QRSd)可用于识别可发生致命心律紊乱的高危患者群。

  • 标签: QRS离散离 心电图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参考Wenger7步康复治疗程序,在CCU及普通病房对12例AMI患者进行院内短期早期康复治疗.结果:12例AMI患者顺利进行了短期早期康复治疗,9例于2周后出院,3例于3周后出院,无严重合并症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可缩短住院日,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住院日 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心衰并低血钾时校正QT离散度(QTcd)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健康对照组,单纯心衰组、心衰并低血钾组及其血钾纠正后的QTcd,并进行比较.同时对各组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心衰并低血钾组QTcd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血钾纠正后及单纯心衰组的(P<0.05~0.01).结论:QTcd可作为监测心衰并低血钾时心律失常危险的指标.

  • 标签: 低钾血症 QT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慢性心力衰竭 CHF
  • 简介:目的通过所遇的病例,学习有关文献,提高对ARVC的认识,特别是对中青年的不明原因心律失常,早期识别、预防猝死.讨论病因,目前普遍认为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可为显性、不完全外显及隐性.也提出心肌被脂肪组织所替代是慢性心肌炎引起的后天性损伤(炎症、坏死)和修复过程演进的结果.诊断主要依据心慌、头晕、昏厥等症状,结合心电图有典型的室性早搏、短阵速、室颤,QRS时限≥110ms,进一步可对其心脏形态及功能进行评价.组织学检查为诊断ARVC的金标准,但心内膜活检须注意取材部位,预防壁穿孔等并发症.治疗目前主张一般情况用药物抗心律失常,严重者可植入除颤器,也可经外科手术治疗或心脏移植.

  • 标签: 心律失常 右室心肌病 ARVC 病理组织检查 临床诊断 治疗方法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手术病死率较高,各种外科手术均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1990-2002年我科共治疗6例手术后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手术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药物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