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测量78例AMI患者QTd和QTC,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AMI患者QTD和QTC明显增加,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05,<0.001),AMI患者有复杂心律失常和非复杂心律失常,两者比较,QTD亦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而QTC无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QTD是一项预测AMI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有用指标,比QTC更有价值。

  • 标签: QTC AMI QTD 患者 室性心律失常 QT间期
  • 简介: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将12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步长稳心颗粒)60例和对照组(心律平)60例,治疗4周,对心电图和临床症状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步长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心律平的疗效相当,步长稳心颗粒组总有效率80.00%,心律平组总有效率85.00%,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有效。

  • 标签: 步长稳心颗粒 室性心律失常 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重塑(LVR)作用.方法对使用ACEI治疗的26例AMI患者(治疗组)与除常规治疗未用ACEI治疗的26例AMI患者(对照组)6个月后NYHA分级Ⅲ级的心衰症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例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对照组6例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ACEI防治心肌梗死后左重塑疗效确切.

  • 标签: 卡托普利 心肌梗塞 左室重构
  • 简介:血液透析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极为复杂,恰当的预防处理可减少透析中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文就有关血液透析时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进行综述。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律失常
  • 简介:整体护理是以增进或恢复患者的健康为目标,以患者为中心,实行一系列的护理活动。我院通过近3年的观察,将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100例AMI患者运用整体护理程序的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整体护理 心电图 心肌酶
  • 简介: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病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祖国医学中没有这个病名,但其症状与中医文献中所描述的“惊悸”、“怔忡”、“不寐”等非常相似,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心中澹澹大动……病本在心。”《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等。这些记载和论述很像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的表现。而现代医学的心律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在正常情况下,心脏是有规律的跳动,像钟摆那样非常稳定而有节律,而患病后失去这种稳定的有规律的跳动,则为心律失常

  • 标签: 心律失常 辨证施治 现代医学 心脏跳动 心血管病学 至真要大论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监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方法采用连续监测法检测心肌梗死(AMI)病人及对照组的血清中ALT、AST、LDH、CK、CK-MB的最大增高幅度及变化情况。结果AMI病人5种酶的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病后,6h内CK和CK-MB即显著升高,LDH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最长。结论血清CK和CK-MB的检测特别是联合ALT、AST、LDH的监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价值 CK-MB 血清心肌酶 连续监测法 AMI病人
  • 简介: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及时有效地治疗本病对患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抗心律失常药品种繁多,但仍存在应用局限和长期使用出现副作用的问题[1].为此,我们采用速效救心丸治疗148例心律失常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心律失常 速效救心丸
  • 简介: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原因(1)心脏生理功能的老化。老年人常有二氧化碳潴留的问题,二氧化碳的增多势必会减少血氧含量,而缺氧会使心肌兴奋增高。老年人往往因脂类代谢紊乱而引起窦房结、结问束及周围区域的弹性和胶原纤维局灶增厚和脂肪浸润,后者会影响心肌兴奋的传导。这样不仅会引起心房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还会引起各种传导阻滞,如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2)心脏本身患有疾病。老年人由于窦房结动脉或其发源动脉的粥样硬化而导致心房缺血及炎症、纤维化,

  • 标签: 老年人 心律失常 原因 治疗
  • 简介:大量的流行病学和病理学资料证明,心血管疾病是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而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血管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合并症 糖尿病 临床特点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与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临床不同特点。方法对老年组与青年组AMI的发生性别、发病因素、发病特点、主要并发症及转归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性别:青年组男:女=32:1,老年组男:女=4:1(P<0.01)。紧张、激动、劳累、过量吸烟、酗酒是青年组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老年组比较,P<0.01。典型胸痛、首发心肌梗死型(myocardialinfarction,MI)和继发MI型,青年组分别为90.6%、81.3%和18.7%,老年组分别为42.5%、20.0%和80.0%(P<0.05、P<0.01、P<0.01)。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衰,老年组分别为40.0%和25,0%,青年组为18.7%和6.2%(P<0.05,P<0.01)。老年组病死率10.0%,青年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高,AMI发病率增加;青年人发生AMI多有明确的发病因素。老年人典型AMI发生率高,且并发症多,预后差。

  • 标签: 老年人 AMI 并发症 青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发病因素
  • 简介:通过观察桂甘流浸膏对诱发正常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发现桂甘流浸膏预防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可使乌头碱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明显推迟(P<0.05),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表明桂甘流浸膏具有良好的抗乌头碱所致的心律失常作用。

  • 标签: 桂甘流浸膏 乌头碱 心律失常
  • 简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不易治愈,且易复发。各种抗心律失常药都有可能诱发和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或致心律失常作用。心肌电生理研究证实,钾镁离子对心律失常有明显的影响。为此,我们采用门冬氨酸钾镁制剂(匈牙利生产的潘南

  • 标签: 冠心病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疗效 心律失常药
  • 简介:目的:分析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将363例AMI患者按是否经过院前救治分为A组(333例)与B组(30例).分析院前救治的时间、溶栓时间、溶栓再通率、5周住院病死率.结果:A组1小时内得到院前救治者98例,5周住院病死率14.25%,院前溶栓55例,再通率74.54%,5周住院病死率5.45%;院内溶栓124例,再通率76.61%,5周住院病死率16.12%.B组5周住院病死率30.0%.结论:经过120急救系统院前急救的老年AMI病人5周住院病死率下降,且院前救治的时间越早,5周住院病死率越低.

  • 标签: 近期转归 影响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人 急救 院前溶栓
  • 简介:目的冠状动脉内血栓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并联合球囊成型及支架植入术治疗AMI,评价其安全、有效。方法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共52例,对其中20例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然后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术后造影观察冠状动脉扩张效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等情况。结果抽吸组即刻血栓消失16例,血栓减少4例。和未抽吸组比较梗死部位前向血流由术前TIMI0级(无血流)均达到TIMI3级(正常血流),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而未抽吸组术后前向血流TIMI1级(血流严重受损)1例(占3.1%),2级(正常血流但较慢)9例(占28.1%),3级22例(占68.8%),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导管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合并血栓病变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可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减少无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血栓抽吸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