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70岁,因“反复胸闷、心悸、晕厥1个月”于2006年12月19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近1个月内发生晕厥4次。晕厥发作时无胸痛、气促,无头痛、呕吐,无四肢抽搐、二便失禁,几分钟左右自行苏醒,苏醒后恢复如常。查体:脉搏50次/min,血压140/50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不怒张,甲状腺无肿大。

  • 标签: 尖端扭转型室速 房室传导阻滞 QT延长 引发 病例报告 反复胸闷
  • 简介:患者男性,88岁。3个月前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二度(2:1)房室传导阻滞。此次突发晕厥再次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A)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缓慢心率35次/分,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长达0.70s。动态心电图全程记录反复发作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长Q—T间期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最长持续时间29s伴短暂阿斯发作,自行终止(图1B)。次日患者发作频率增多,紧急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未见阿斯发作,第三天改为永久性VVI心脏起搏器(图略)。

  • 标签: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 动态心电图检查 继发性 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
  • 简介:1966年,法国心脏病学家Dessertenne对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进行了描述,并将其中一种命名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其ECG特点为“尖端”围绕基线反复扭转。他同时指出此种室性心动过速与显著延长的QT间期间的关系。TdP通常可以自我终止,但也可进展为心室纤颤(室颤),进而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可能。起初的病例均为各种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人们将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定义为一种相对罕见的心律失常症状,主要由延长QT间期的药物引起,如奎尼丁、丙吡胺、普鲁卡因胺等。20世纪90年代,人们发现数百万患者服用的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特非那丁等抗组胺药,同样也可诱发TdP,医学界对于TdP的态度发生了巨大改变。服用其他药物而发生TdP的报道开始涌现,许多药物都有诱发TdP的潜在可能[1]。

  • 标签: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 危险因素 长QT间期 住院患者 TDP
  • 简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短暂的伴有局部症状的脑循环障碍征候群。临床上根据受累血管分为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TIA两大类。频发TIA是指24h内TIA发作≥2次的特殊临床状态。椎-基底动脉频发TIA起病急、症状重,若栓塞引起的TIA可能危及生命,其病因复杂,部分病例与椎-基底动脉狭窄有关。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以往主要依赖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近年来,CT血管造影(CTA)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我们对20例频发TIA患者进行DSA及CTA对照研究,探讨CTA对椎.基底动脉频发TIA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 椎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椎-基底动脉 频发TIA
  • 简介:失语症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占21%~33%.首次急性失语如不注重早期治疗,患萏的生活质量将严重降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能明确脑梗死部,尤其对急件腩梗死并失语症患者,通过DSA介入溶栓治疗可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我们自1998~2004年共治疗16例因急性呐梗死引起的失语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脑缺血 失语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 简介:药物引起的获得性长QT综合征伴发的尖端扭转型室速(TdP)虽少见,但有潜在致命的心脏骤停危险,使用同一延长QT问期药物的住院患者较门诊患者有更高的TdP发生率,其原因在于住院患者常有更多其他的致心律失常的危险因子,如住院患者多为有基础心脏疾病的老年人、多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缓慢型心律失常,或有更多的药物快速静脉注射经历等。

  • 标签: 获得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长QT综合征 尖端扭转型室速 缓慢型心律失常 解读 指南
  • 简介:心电图诊断的规范、统一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本期我们特别刊出今年3月17日发表的由权威专家起草和审核了AHA/ACC/HRS的科学声明《心电图标准与解析建议》中的“心电图诊断术语的规范”部分,必将对心电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是我国心电图走向全球进程中极重要的步骤。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解读和执行。从本期开始,我刊将立即执行这一标准,望广大读者响应。

  • 标签: 心电图诊断 诊断术语 标准化 HRS ACC AHA
  • 简介:心血管疾病的零级和一级预防是关键,“只治不防,只会越治越忙”。如何让老百姓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了解正确的医疗保健知识,做好大众的健康管理,除了要依靠院内个性的治疗和宣教以外,我们的临床医生还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科普写作工作,使其成为临床医学工作的“助手”和有效补充。

  • 标签: 医学工作 科普工作 常态 一级预防 临床医生 心血管疾病
  • 简介:心脏导管室是对患者进行心脏疾病检查、诊断、治疗的重要场所,术中患者随时可发生病情变化需立即抢救,所以做好一切药物应急准备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导管室药品配置管理不合理常影响导管介人治疗的进程,降低抢救成功率。因此,合理规范管理导管室药品是给予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及时用药的重要前提。

  • 标签: 药品规范化管理 导管室 心脏 抢救成功率 医疗安全 疾病检查
  • 简介:1病例患者,男性,77岁,主因“呼吸困难10d”,于2016-2-7入住我院呼吸科。患者10d前受凉后出现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心慌、胸闷、喘气,夜间上述症状加重,于当地社区抗感染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无好转;查体:血压144/110mmHg,(1mmHg=0.133kPa),心率90次/min,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心前区可闻及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奔马律,双下肢水肿。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余年,高血压病史3年,长期口服利血平,血压控制尚可。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病史2年,胆囊结石术后6年。吸烟史30余年,30支/d,已戒烟20年。2-8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左束支传导阻滞,脑钠肽(BNP):2587.9pg/ml;高敏肌钙蛋白I(cTnI):166.9pg/ml。胸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右下肺感染。心脏彩超示:左房内径36mm,左心室内径61mm,室间隔10mm,左室后壁11mm,左室壁运动幅度普遍明显减低,以下壁明显,左室壁中部至心尖部内膜普遍凸起,凸起部与室壁心肌部比例为1.8:1.1;EF值25%。结论:左心扩大,左室收缩功能显著减低,二尖瓣中重度返流(请结合临床考虑心肌致密不全)见图1。最终诊断:①成人孤立性心肌致密不全心功能衰竭心功能4级②肺部感染③高血压病④阵发性房颤。入院予以抗感染、化痰、平喘等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于2-15转入心内科治疗,予以利尿、改善心肌重构、抗血小板聚集、降压、改善循环等治疗后,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好转出院。

  • 标签: 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 成人 高血压病史 抗感染治疗 阵发性心房纤颤 左束支传导阻滞
  • 简介:1引言近几年来,我国医院数字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不少医院从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方向发展,并逐步建成了临床医生工作站、PACS和LIS等具有临床性质的信息系统。但作为常规检查的心电图(ECG),其数字建设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在全面运行医院信息系统、FULL—PACS、LIS、CIS和数据仓库等基础上,与北京嘉和公司合作率先建成了国内大型综合性医院第一个全院性ECG管理系统,

  • 标签: 管理信息系统 ECG 心电图 自动化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高血压管理适宜技术的应用效果,探讨高血压规范管理的推广模式。方法按照经济、文化、卫生等基本情况从海安县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6个镇,每个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5个行政村,并按照诊断标准开展高血压病人筛查。按照病人入选标准,规范管理组共入选2000名高血压病人,对照组入选1000名;规范管理组按照方案要求开展2年的分层分级管理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当地常规处理。用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和评价管理效果。结果2年后除失访和退出研究的患者,规范管理组完成管理1945人(失访率2.75%),对照组967人(失访率3.30%)。规范管理组的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率、非药物治疗率及两者均有的比率显著提高(由管理前的20.02%、5.01%和3.65%分别提高到管理后的85.04%、68.59%和60.23%),且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提高。规范管理组病人血压控制率由管理前的4.10%提高到管理后的61.03%,有显著差异;对照组病人血压控制率由原来的4.13%提高到31.02%,控制率虽有显著提高,但仅为规范管理组的50%左右。规范管理组的高血压病人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改善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率管理前后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变化不大,管理组与对照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规范管理适宜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尤其在改善患者的危险因素上效果显著。

  • 标签: 高血压 规范化管理 效果评价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应用个体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高血压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延续护理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一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精神症状和康复状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一年后两组患者之间的生活质量评分、精神症状和康复状态都有明显的差异,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28(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75.86%),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症患者采取个体延续护理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康复状态,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个体化延续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管理在提升中药煎药室工作效率的作用。方法根据中药煎药室的实际情况,对煎药室布局、人员素质、中药材领取、煎煮记录、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考察工作效率的变化。结果中药煎药室经一系列改革后,煎药室环境、人员素质、中药煎煮等各个环节均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中药代煎服务增加。结论适时对中药煎煮室的硬件、软件等进行升级,可显著提升中药煎药室的工作效率,提升其在患者心中的形象,保障了中药汤剂质量和中医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了中药煎药室在中医治疗中应有的重要角色。

  • 标签: 中药煎药室 规范化管理 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