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肌纤维化是指胶原浓度显著升高或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高于正常值。其主要特征为成纤维细胞数目增多和心肌细胞外间质胶原过度沉积。心肌纤维化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均存在,与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及心脏猝死密切相关。预防和逆转心肌纤维化已成为众多心血管疾病主要治疗目标。

  • 标签: 心肌纤维化 中医 中药
  • 简介: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老年心衰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老年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参考组除了出院时接受健康教育外,同时接受延伸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遵医行为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饮食、服药以及定期复诊方面依从性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体质量、尿量自测、自我症状记录等方面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达标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12个月生存质量各个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通过延伸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老年心衰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其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延伸护理 老年患者 心力衰竭 生存质量
  • 简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十余年来,随着对新血管形成,现象研究不断深入,通过药物等促进新血管形成以增加半暗带区血供,从而挽救缺血脑组织,即治疗性新血管形成,为治疗脑梗死提供了很有希望新途径.作者就脑梗死后新血管形成情况及其应用潜力文献分析如下.

  • 标签: 新血管形成 脑梗死 脑缺血 促血管生成治疗
  • 简介:1高脂血症临床意义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一般来说,血脂是否异常,需要通过化验才能确定。血脂增高本身没有明确表现.或者说没有引起特别的症状。血脂增高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就是意味着患某些疾病危险性增加了.通常主要是指高血压和冠心病。但是.值得我们注意是:全身各脏腑器官都有赖于动脉血管提供充足血液,以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动脉一旦狭窄了.甚至堵塞了.我们身体还能正常运作吗?当然不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人与血管同寿”。

  • 标签: 高脂血症 血脂增高 痰证 中医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药物涂层支架(DES)晚期血栓形成相关因素.方法分别纳入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DES置入术后发生晚期血栓患者30例(血栓组)和置入DES1年以上未发生支架内血栓患者30例(对照组),通过64SCT冠状动脉成像观测支架贴壁情况、支架置入部位个数及长度与直径,采集病史分析晚期血栓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栓组支架贴壁不良发生率(60.0%vs.10.0%)、采用挤压支架技术(crush技术)比例(36.7%vs.13.3%)、分叉病变发生率(43.3%vs.16.7%)、多支架(>4)置入比例(33.3%vs.0)均较高;支架平均长度较长[(39.2±20)mmvs.(21.7±7)mm],同时支架平均直径也较大[(3.0±0.5)mmvs.(2.5±0.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血栓组合并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过早停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ES晚期血栓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复杂病变、置入支架过多、过长等,同时还与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抗凝不足等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冠脉动脉造影 药物涂层支架 支架内形成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抗凝治疗方法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进行抗凝治疗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50例),普通肝素组(50例)和介入溶栓组(50例,采取介入溶栓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介入溶栓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98.0%比82.0%比72.0%),P<0.05或<0.01;与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比较,介入溶栓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3±0.3)分、(1.6±0.4)分比(1.0±0.2)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6.0%、18.0%比4.0%)显著降低(P<0.05或<0.01),低分子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效果优于普通肝素,但是单纯抗凝治疗并不能使病情完全缓解,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窦血栓形成 颅内 抗凝药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资料,总结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收住我科13例确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3例病例中84.6%,有明确病因,其中非感染性因素占61.3%;84.6%患者以头痛为首发临床表现,所有病人均有脑脊液压力升高;CT和MRI检查阳性率分别为33.3%和80%,而MRV阳性率达到100%;D-二聚体升高者60%。所有患者确诊后即予抗凝治疗以及控制癫痫、降颅压等对症治疗,治愈6例,好转6例,死亡1例,再通率46%。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易被误诊,头颅MRI/与MRV结合检查是诊断CVST最好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改善CVST患者预后。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 简介:Corin是一种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近年来在高血压、心衰、冠心病等心血管领域应用得到越来越多关注。本文就Corin在心血管领域研究进展进行以下综述。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心钠素 利钠肽
  • 简介:自1987年支架置入术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n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领域以来,成功解决了单纯PTCA术急性血管弹性回缩导致再狭窄问题,但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s,BMS)仍然有约30%再狭窄率,而药物洗脱支架,特别是雷帕霉素和紫杉醇药物支架出现,将再狭窄率进一步降至10%以内,随后关于DES与支架内血栓临床研究显示:雷帕霉素和紫杉醇作为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在抑制平滑肌细胞同时,也抑制了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可能导致支架内血栓甚至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本文将对DES再狭窄与支架血栓可能存在原因和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 血栓形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置入后 支架内血栓 再狭窄率
  • 简介:J波是心电图上介于QRS波与sT段之间J点抬高≥0.1mV,时限≥20ms圆顶状或驼峰状电位变化,又称为Osborn波。自1938年Tomashewski首次发现并报告低温性J波至今已经整整70年,Et前已发现约十多种明确病因可引起J波。1994年Bierregarrd和Aizawa分别报告了心电图伴有J波者可发生特发性室颤后,J波开始受到临床高度重视。随后,有价值研究结果相继问世,现将J波形成机制、临床意义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临床意义 OSBORN波 波形 特发性室颤 QRS波 电位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插入性早搏心电散点图特征及其形成原理,为快速分析动态心电图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插入性早搏典型病例,分析其心电散点图形态特征。借助几何画板动态作图功能与轨迹跟踪功能,建立相应散点图模型。结合实际记录心电散点图与数学模型特征,总结插入性早搏散点图特征。结果实际记录心电散点图与数学模型十分相似。结论插入性早搏心电散点图特征明显、规律性强。Lorenz散点图与差值散点图相互配合,不仅可以快速识别动态心电图中插入性早搏有无及多少,而且可以发现它所引起干扰性PR间期延长及其延长量。

  • 标签: 插入性早搏 心电散点图 动态心电图 几何画板 数学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早期代偿途径形成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88例,按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将其分为低度开放组(26例)和高度开放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死家族史、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脑梗死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侧支循环高度开放影响因素。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行门诊随访,比较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结果(1)侧支循环低度开放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比例高于高度开放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0.8%(21/26)比58.1%(36/62),57.7%(15/26)比14.5%(9/62),96.2%(25/26)比53.2%(33/62);均P<0.05];男性、年龄≥60岁及脑梗死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比例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侧支循环低度开放组NIHSS评分、梗死灶体积均高于高度开放组,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比例低于高度开放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5)分比(10±3)分,89(46,145)mm^3比35(12,70)mm^3,42.3%(11/26)比66.1%(41/62);均P<0.05]。发病至CTA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侧支循环高度开放为因变量,经变量筛选,将高血压病、糖尿病、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是侧支循环高度开放危险因素(OR=1.361,95%CI1.277~2.475,P=0.032),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是侧支循环高度开放保护因素(OR=0.614,95%CI0.513~0.724,P=0.027),高血压病与侧支循环开放程度无关(P>0.05)。(4)侧支循环低度开放组ADL量表评分低于高度开放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15)分比(67±18)分,t=3.746,P<0.01]。结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不利�

  • 标签: 侧支循环 颈内动脉 颈动脉狭窄 大脑梗塞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286例骨科卧床病人,给予心理,饮食,疼痛护理,采用基本预防,机械和药物预防等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286例病人中有2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7~10天后患肢肿胀明显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卧床病人严重并发症,必须格外重视护理工作,采取综合预防护理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 卧床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患者男,30岁。因头痛、发热伴恶心、呕吐10余天于2010年4月30日入住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患者2个月前为海上劳作时出现发热伴头痛、呕吐,就诊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补液、抗感染治疗,因症状无缓解而转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1℃,意识清楚,颈部抵抗为胸骨上二横指。头部MRI平扫及增强示:上矢状窦内异常信号影,呈短T1、短T2信号(图1a、1b),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窦血栓形成 颅内 神经白塞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