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诊断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方法回顾性纳入622例门诊或住院可疑后循环缺血患者,从中选取经TCC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筛查和DSA检查的患者共216例,其中内椎动脉正常者33例(15.3%),狭窄率〈50%者45例(20.8%),狭窄率为50%~69%者44例(20.4%),狭窄率为70%-99%者94例(43.5%)。通过检测内段椎动脉、椎间隙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1、PSV2)和舒张期末流速(EDV1、EDV2),分别计算内段平均流速(MV)、内段与椎间隙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的比值SPRP(PSV,/PSV:)、SPRE(EDV,/EDV:)。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获得最佳截断点。结果TCCS诊断内段椎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参数最佳截断点分别为:狭窄率〈50%的参数标准为110cm/s≤PSV1≤145cm/s,65cm/s≤MV≤85cm/s;狭窄率为50%~69%的参数标准为145cm/s≤PSV1≤190cm/s,85cm/s≤MV≤115cm/s;狭窄率为70%~99%的参数标准为PSV,≥190cm/s,MV≥115cm/s。结论TCCS可有效评价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超声评判标准提供参考。

  • 标签: 颅内段椎动脉狭窄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的抗凝治疗方法对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50例),普通肝素组(50例)和介入溶栓组(50例,采取介入溶栓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介入溶栓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98.0%比82.0%比72.0%),P<0.05或<0.01;与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比较,介入溶栓组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3±0.3)分、(1.6±0.4)分比(1.0±0.2)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6.0%、18.0%比4.0%)显著降低(P<0.05或<0.01),低分子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治疗效果优于普通肝素,但是单纯的抗凝治疗并不能使病情完全缓解,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窦血栓形成 颅内 抗凝药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s,IA)是由动脉管壁变薄、扩张所引起的动脉疾病。在组织病理学上,动脉瘤起源和生长的本质是血管壁内弹性膜消失,中膜变薄和随之而来的重塑及细胞外基质蛋白的降解[1]。在美国近5%的人口(约有1500万人)每人至少有一个IA,这些IA每年约有0.2%(3万人/年)破裂从而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发病机制 破裂机制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编码血流图对内动静脉畸形(AVM)术前及术中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VM患者术前行常规全脑DSA检查,并用iFlow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的彩色编码血流图的影像资料,在二维DSA图像及彩色编码血流图上对AVM的病灶范围、血管构筑及血流动力学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5例AVM患者中,小型9例(其中4例畸形团表现为弥散型),中型3例,大型3例;单支供血动脉8例,多支供血动脉7例;单支引流静脉11例,多支引流静脉4例。在显示动静脉畸形团大小,尤其是弥散型畸形团方面,彩色编码血流图较二维DSA图像可更加清晰。彩色编码血流图能直观显示表浅和深部的引流静脉走形,同时根据曲线下面积大小和半峰宽长短,可以判断出主要引流静脉和次要引流静脉,并能直观反映脑血流的完整周期。结论彩色编码血流图可快速、准确地描绘出AVM的范围、血管构筑特征以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彩色编码血流图
  • 简介:目的分析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内动脉瘤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经Enterprise支架辅助治疗的143例内动脉瘤患者术中、术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可能原因,以及采取的相应处理措施,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143例(共205个动脉瘤)内动脉瘤患者,其中未破裂动脉瘤43例,复发动脉瘤12例,破裂动脉瘤88例,共使用Enterprise支架170枚。治疗过程中,共出现2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4%;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经积极救治后恢复良好出院;急性血栓形成13例,经替罗非班和(或)尿激酶,微导管、导丝接触溶栓,11例即刻血流完全恢复,1例溶栓失败,1例血流缓慢,术后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例死亡(术前Hunt.Hess1V级);血管痉挛3例,经减少血管壁刺激及罂粟碱灌注后好转;术中支架导引导丝断裂,支架到位困难1例;术中最后1枚弹簧圈填塞困难,凸人载瘤动脉1例;术后非动脉瘤性出血2例,1例经保守治疗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经开颅手术后病情稳定,遗留失语及一侧肢体偏瘫。结论应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内复杂动脉瘤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及提高术中操作技巧,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Enterprise支架 并发症
  • 简介:患者女,27岁。主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3年"于2014年2月7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患者3年前饮酒后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无昏迷、头痛、恶心、呕吐,急诊送至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提示右额叶出血(图1),DSA检查未发现异常(图2),给予对症治疗3个月后,左侧肢体功能恢复接近正常。6个月后于当地医院复查DSA,未见明显异常(图3)。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治疗 栓塞性 隐匿性
  • 简介:患者男,26岁,主因头痛2周,四肢乏力1周以"内静脉窦血栓(cereb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于2014年9月12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患者入院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枕部疼痛,呈持续性,休息后稍能减轻,影响睡眠,但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成双,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止疼、改善睡眠药物等治疗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 标签: 颅内静脉窦 颈内静脉 血栓形成 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经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联合检测评价内段椎动脉(IVA)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治疗前后及再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经CDFI和TCCS联合检测并行全脑DSA证实的IVA重度狭窄患者102例,比较支架治疗前、术后1周及术后3、6、12个月椎动脉内、外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IVA搏动指数(PI)及外段阻力指数(RI)、管径、频谱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随访12个月时TCCS结果,将患者进一步分为再狭窄组(16例)和无再狭窄组(86例)。结果(1)TCCS检测显示,支架置人术后1周狭窄段的PSV、EDV、PI较术前明显改善,分别为(109±40)比(258±63)cm/s、(47±18)比(132±45)cm/s、0.91±0.15比0.75±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再狭窄组的PSV、EDV在术后3—12个月逐渐升高,术后12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无再狭窄组的PSV、EDV在术后12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DFI检测显示,术后1周患侧外段的PSV、EDV较术前明显改善,分别为(64±15)cm/s比(51±15)cm/s、(24±6)cm/s比(19±7)cm/s(均P〈0.01),RI值和外段椎动脉管径逐渐改善,于术后12个月时达到最高[0.61±0.07比0.63±0.12,P=0.038;(3.6±0.4)mm比(3.4±0.5)mm,P=0.009]。结论CDFI与TCCS的联合应用可以客观评价IVA支架置人术前、术后外段及内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支架置入的有效性和再狭窄的影像学评估提供参考信息。

  • 标签: 颅内椎动脉 支架 狭窄 再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分析肺动脉高压合并腺样体肥大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对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自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肺动脉高压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为腺样体肥大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肺动脉高压.结果3例右心导管结果,mPAP(33.33±10.06)mmHg,PVR(1015.00±606.66)dyn·s-1·cm-5,经治疗后复查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结论腺样体肥大致肺动脉高压行病因治疗联合靶向药物波生坦口服安全有效.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肺动脉高压 睡眠呼吸暂停
  • 简介:目的:研究介入封堵术联合药物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儿脑钠肽(BNP)及血管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AH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给予介入封堵术联合药物干预组(联合治疗组)和仅给予介入封堵治疗的对照组(介入封堵对照组),各35例。观察各组细胞因子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与介入封堵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BNP[(352.7±56.2)ng/L比(194.5±25.2)ng/L]、血管ET[(68.4±8.4)ng/L比(37.5±5.2)ng/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值,(63.7±6.9)cm/s比(71.7±7.4)cm/s]、左室舒张早期/晚期充盈峰速度比值[E/A比值,(1.10±0.13)比(1.34±0.16)]、左室射血分数[LVEF,(62.3±7.6)%比(66.4±7.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8.9±5.7)mm比(54.1±5.8)mm]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介入封堵术联合药物干预有助于降低脑钠肽及血管内皮素的含量、改善心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高血压 肺性 心间隔封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