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脑梗塞导致的高压现象进行特点和治疗分析。方法在常规方法治疗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介入治疗和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介入治疗和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的致残率及死亡率的影响较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准备时间,治疗过程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比较介入治疗均短于骨瓣减压术治疗,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掌握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各项指标情况,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疗法,进行介入治疗或者骨瓣减压术治疗。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颅内高压 效果
  • 简介:摘要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一般情况下,由于血.脑脊液屏障的存在,内感染的发生机会并不高,但由于外伤、手术等情况导致脑部保护环境破坏时,内感染的概率就会增加。一旦感染,患者往往以病情危重、发展较快、治疗时间长和预后差等为主要表现,并且病死率在10%~15%,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及时诊断并合理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颅内感染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室外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就护理干预对内动脉瘤破裂并内血肿早期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内动脉瘤破裂并内血肿早期手术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护理后,采用GCS评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在并发症方面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其中观察组GCS评分(9.76±1.42)优于对照组GCS评分(6.12±1.51),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肺部感染,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2例患者肺部感染,3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患者出现低血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内动脉瘤破裂并内血肿早期手术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各方面均进行一定的干预,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切实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颅内动脉瘤破裂 颅内血肿 早期手术
  • 简介:摘要内肿瘤也被人们称为“脑瘤”。从名称我们就可得知,这种瘤跟人的脑有关系,在人的脑中。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内肿瘤有两种情况一是原发性内肿瘤;一是继发性内肿瘤。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内肿瘤常发源于内中的各组织中的原发性内肿瘤。它是身体自身就有的,和其他的身体部位没有关系。而继发性内肿瘤的来源就和身体的其他部位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常常是由身体中的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或者身体中相邻近的组织肿瘤的转移或侵入。这种内肿瘤常发生在男性的身体上,女性的发生率小于男性。不过,发病的年龄是随意的,任何年龄都有可能患上这种病,但一般的情况下,20~50岁发病率居多。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讲的是产生内肿瘤的原因。第二部分是在内肿瘤动手术之前或者之后,怎样进行护理。该部分是该文的重点。第三部分是在护理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总结。

  • 标签: 颅内肿瘤 术前 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40例内肿瘤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有记载的内肿瘤手术前后护理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以及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正确的卧位、病情监护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确保病人度过危险期,是提高内肿瘤手术成功率的关键。,结论临床上做好内肿瘤术前、术后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尤为重要。

  • 标签: 颅内肿瘤 手术前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优质护理对底骨折的患者进行观察。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0人,一组称为观察组,一组称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而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长、对病人身体的掌握和病人对医院的评价进行比较。结果在对病人身体的掌握以及病人的评价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长来看观察组也比对照组的时间短。结论把优质护理利用到对底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对工作效率以及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颅底骨折 优质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在诊断底骨折及面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为底骨折及面骨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前窝骨折46例,其中额骨骨折,38例,额骨骨折伴随额窦壁骨折25例,筛板骨折22例,全部伴有筛窦积液,蝶骨小翼骨折24例。中窝骨折43例,其中蝶骨体骨折35例,蝶骨大翼骨折24例。后凹骨折26例,其中颞骨鳞部骨折18例,颞骨乳突骨折19例,颞骨鼓部骨折13例,颞骨岩部骨折17例,枕骨骨折14例。鼻骨骨折28例,其中伴鼻中隔骨折17例,伴上颌骨额突骨折9例。颧弓骨折23例,伴眼眶外侧壁骨折22例,双侧颧弓骨折14例。下颌骨骨折21例,下颌骨体骨折15例,下颌支骨折16例,下颌骨髁突骨折9例,下颌骨冠突骨折11例。其中视神经管29例,眶上裂12例,圆孔11例,卵圆孔9例,翼管12例,颞骨岩部颈内动脉管16例,破裂孔19例,面神经管8例,枕骨大孔6例,下颌神经管10例,颏孔7例,鼻泪管1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能够更清晰、更准确、更直观地显示底骨折及面骨骨折的部位、范围及神经、血管的累及情况,是目前确诊颅骨骨折及面骨骨折的有效的检查方法。

  • 标签: 颅底 颅面骨 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内肿瘤术后高内压患者中,分别应用甘露醇和吡拉西坦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内肿瘤患者76例进行分析,患者术后内压均升高,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吡拉西坦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用药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降压程度差异不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高内压而言,应用吡拉西坦治疗方案的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发生少,能够显著降低内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颅内肿瘤 甘露醇 吡拉西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直锥法与斜锥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随机将患者交替分为分为直锥组和斜锥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恢复效果、平均住院费用、技术难度、并发症,为临床上该类病人提供更加合理的治疗选择。结果采用直锥法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技术难度低,并发症少,平均住院费用低,血肿引流彻底。结论直锥穿刺法较斜锥法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操作更简单,为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直锥颅法 斜锥颅法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超声在内外动脉侧枝循环开放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96例颈内动脉出现严重狭窄或者是闭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诊断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是超声诊断组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组。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结果超声诊断因颈内动脉出现严重狭窄或者是闭塞而形成内外动脉侧枝循环开放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相较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显要高,p<0.05。结论超声诊断内外动脉侧枝循环开放敏感性、特异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诊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 颅内外动脉侧枝循环开放 应用价值 特异性 敏感性
  • 简介:目的分析对比内生殖细胞瘤各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经病理证实的35例内生殖细胞瘤。结果手术切除32例,其中死亡3例,手术活检6例;术后行放疗26例,其中4例接受化疗。随访15例,包括肿瘤活检后行放疗4例,均恢复正常生活;肿瘤切除术后来行放疗或化疗2例,症状改善;肿瘤切除术后行放疗或化疗9例,3例恢复正常生活,3例症状改善,1例症状加重,2例肿瘤复发而死亡。结论内GCT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放疗,采用局部肿瘤照射,无脑脊髓播种者不做脑脊髓轴放疗。

  • 标签: 生殖细胞瘤 放射治疗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民族、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因素对外颈动脉狭窄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外颈动脉狭窄患者,以及同期非外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对民族、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外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民族、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高血压是外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是外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外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颅外 颈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护理配合。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内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护理配合,观察护理效果。结果6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62例,次全切3例;所有患者出院时病情全部得以好转,能够正常生活。结论在对内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时,采用临床护理配合能够提升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颅内肿瘤 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发性内肿瘤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例多发性内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例先将较大肿瘤切除,其次在局麻下实立体定向活检术,对病理清晰确认后行Y刀于较小肿瘤,1例通过活检后没有切除肿瘤,仅实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后进行保守诊疗,剩下的2例患者都择期手术切除全部肿瘤。结果5例患者通过治疗效果满意,患者的不良症状都有好转,5例患者的随访都在一年以上,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与肿瘤性质密切相关,存活五年以上者3例,五年内死亡1例,一年内死亡1例。结论多发性内肿瘤治疗方法很多,但是疗效差异很大,目前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以放疗和化疗为辅助治疗。

  • 标签: 多发性颅内肿瘤 神经外科 临床 分析
  • 简介:摘要总结内动脉瘤术前的护理体会,方法38例内动脉瘤患者做好良好的护理配合,包括心里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并完善各项术前准备;结果38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加强内动脉瘤术前观察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内出血的临床表现特点,对此类患儿应用CT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特点和价值,为以后治疗此类患儿提供有效参考数据。方法纳入本院近年来收治新生儿内出血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5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本院CT检查方式诊断,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此类患儿临床特点、CT诊断表现方式及价值。结果所有患儿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均出现明显异常,存在惊厥症状;44例患儿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内出血、5例患儿为缺乏维生素K合并内出血、1例患儿由于产钳损伤引发内出血。2例患儿存在脑内血肿,2例患儿存在脑室出血,1例患儿存在硬膜外血肿。经CT检查,25例患儿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患儿为脑实质出血,6例患儿为硬脑膜下出血,5例患儿为硬脑膜外出血,12例患儿为混合性出血。结论新生儿内出血临床常见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而由于缺乏维生素K合并内出血所占据比例则相对较低,对内出血新生患儿应用CT检查能够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为医生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参考数据,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颅内出血 临床特点 CT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