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一、前言在现代预防医学中,疾病筛查的观念一直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早期检出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于提高无症状个体和疾病危险个体的存活率.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68年发布了一组筛查基本标准[1],作为筛查程序的参考:①被筛查疾病是重要的常见健康问题;②治疗有效;③具备能为公众所接受的诊断工具;④疾病早期阶段无症状,对疾病的自然史有充分了解;⑤随访程序有效并具有成本-效益优势.

  • 标签: 疾病筛查 治疗 疾病 无症状 结直肠癌 常见
  • 简介:直肠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容易误诊为其它疾病。为此,对我院1998—07/2000—12间84例误诊为其它疾病的直肠患者,就其直肠误诊与直肠指检的关系分析如下。

  • 标签: 直肠癌 误诊 直肠指检 临床价值 疾病 常见
  • 简介:本文收集我院1995—02/1997—09住院经内镜诊断和治疗的早期结直肠9例,并进行了多年随访均达到满意效果现综合分析如下。

  • 标签: 结直肠癌 随访 早期 切除 经内镜 住院
  • 简介:基因芯片(genechip)技术突破了传统肿瘤研究方法,如Northern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原位杂交只能分析一种病变与一种基因关系的瓶颈,极大地提高了研究速度。由于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大规模、高敏感性、高度自动和并行性的特点,使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肿瘤相关基因的检测、肿瘤的基因型分类、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分析、DNA测序、基因诊断和新药开发等方面。广义的生物芯片除基因芯片外,还包括病理组织学研究的组织芯片(tissuemicroarray)、用于蛋白质组功能研究的蛋白质芯片(proteinmicroarray)以及正在研制开发的微流体芯片(microfluidicschip)、微珠芯片(beadarray)和芯片实验室(lab-on-chip)等。它们与基因芯片相互补充,有效地实现了由DNA到mRNA再到蛋白质的生物信息链的高速并行性研究。基础研究最大的挑战是将科学发现转化成对患者治疗的改进。对结直肠而言,目前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的改善是不平衡的,一些新的方法正处于临床完成阶段。研究手段的提高,如实时PCR和生物芯片技术与结直肠分子机制研究的结合使得发展...

  • 标签: 中的应用 应用进展 生物芯片结
  • 简介:进一步阐明p53外显子突变率与结.直肠不同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8例大肠癌患者癌灶组织,用PCR-SSCP法进行p53第5~8外显子的检测。结果:108,例大肠癌标本中,53例发生p53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9.07%(53/108),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外显子与大肠癌部位有显著关系(X^2=73.683,P

  • 标签: P53基因突变 外显子 大肠癌 部位 结直肠癌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微型内镜超声在结直肠术前分期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应用内镜超声对68例结直肠进行了检查,并将内镜超声的结果与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内镜超声对肿瘤侵犯深度的诊断总正确率为82%,对T1、T2、T3及T4期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0%、83%、85%及77%,对淋巴结转移的检测正确率为85%,其中阳性预测率22/25(88%),阴性预测率36/43(84%)。结论内镜超声可以对结直肠术前正确地分期,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 标签: 经肠镜 微探头超声 结直肠癌 术前分期 病例分析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经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的优越性。方法对36例低位直肠病人行直肠根治经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结果全组低位直肠无排尿障碍和性功能障碍,局部癌复发2例(5.56%),5年生存率86.2%。结论低位直肠行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安全、并发症少,局部复发率低,5年生存率高。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腹膜外 盆腔 淋巴结清扫 经腹 并发症
  • 简介:一、炎症性肠病(IBD)及其合并结直肠的现状在工业国家,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维持在0.005%~0.01%,其中以瑞典最高,英国和美国次之,我国的UC发病率较低.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在过去30年内增加了6倍,现约为0.004%.尽管IBD合并的结直肠只占普通人群结直肠的1%~2%,但结直肠仍为IBD的严重并发症,是1/6IBD患者的死亡原因[1].Eaden等[2]对116项UC合并结直肠的研究数据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发现结直肠的发病率随病程的延长而增加,进而反映在累计概率中,每10年增加2%,每20年增加8%,每30年增加18%.UC合并结直肠的总体发病率为3.7%,当病变累及全结肠时,发病率增至5.7%.我国UC合并结直肠的发病率远低于欧美人群.王利华等[3]总结了北京协和医院1994~1997年346例UC的资料,其中仅3例发生癌变(0.87%).

  • 标签: 5-氨基水杨酸类 药物 预防措施 炎症性肠病 结直肠癌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IL-2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是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本实验通过观察直肠痛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ln-2,IL-2)及淋巴细胞刺激指数的变化,以探讨直肠根治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标签: 患者 外周血白细胞 直肠癌 外科切除术 IL-2 淋巴细胞转化
  • 简介: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迄今,大肠癌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大肠癌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已逐渐被人们所了解。目前,普遍认为大肠癌发病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多个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的致癌模式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一系列肿瘤抑制基因通过突变和染色体缺失而失活,CpG岛甲基畸变近来被认为是肿瘤中抑癌基因改变的途径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肠癌相关抑癌基因因CpG岛异常甲基而失活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其检测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评价肿瘤的发展及预后,对指导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抑癌基因甲基与大肠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抑癌基因 大肠癌 发病机制 分子生物学 甲基化 肿瘤分期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TME)低位、超低位直肠根治保肛术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对39例低位直肠病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前3天服用瑞素进行营养支持和肠道准备,术前晚及术晨给予洗肠。术后扩肛,口服“肠功能恢复汤”,并服用瑞能进行营养支持。恢复期指导恢复控便功能。结果本组术后保肛成功率100%,无吻合口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癌 围手术期 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 术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在放射治疗中不同剂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例食管癌随机分为两组,放射剂量50-60Gy组及65~70Gy组,放疗前及放疗后应用T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检测患者的T总细胞(OKT3)、TH细胞(OKT4)、TS细胞(0KT8)。结果所有患者放射治疗结束时与放射治疗前两组OKT细胞反应率比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0.01),50~60Gy与65~70Gy两组放疗前后各OKT细胞反应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量放疗可解除癌细胞对OKT3、OKT4反应细胞的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放射剂量>50Gy后剂量的改变对患者体内各T细胞的反应率无显著影响。

  • 标签: 患者 食管癌 放疗 T细胞亚群 OKT3 经统计学处理
  • 简介:目的了解大肠癌的基本形态、病变部位、年龄分布、病理类型及内镜诊断要点。方法对13年来经内镜诊断的大肠癌209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早期癌6例,进展期癌203例。病变部位:脾曲以下占68.9%、横结肠3.9%、肝曲以上23.0%。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2.5岁,40岁以下23.4%,40-70岁67.9%,70岁以上8.7%。组织学以腺癌居多数。结论内镜仍是目前准确诊断大肠癌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右半大肠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大肠癌发病高峰年龄在40~70岁,且在这一年龄段中呈均匀分布。组织学类型以腺癌占绝大多数。

  • 标签: 大肠癌 内镜诊断 病变部位 腺癌 回顾性 经内镜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类健康观念的更新,整体护理成为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整体护理的主要任务是: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方面来考虑病人的身心健康问题。这表明社会向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而整体护理的开展使护理服务的工作量自然而然地随之大幅度增加。

  • 标签: 护理医德 整体护理 医学模式 健康观念 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
  • 简介:食管癌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因其恶性程度高,病人就诊时多为晚期,已不适于手术治疗或其他因素不愿手术,只能做姑息治疗,所以研究食管癌的其它治疗疗效极为重要。本文分析本院1997~2000年58例病例,内镜下局部微波治疗再放疗的经验,对其近期疗效分析,现总结如下。

  • 标签: 食管癌 微波治疗 放射疗法 临床资料 近期疗效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