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co华腹部疾病杂志》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病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专业性期刊,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1530—566X,国内刊号CN37—4104/R,标准大16开本,每期80页,月刊,8.5元,102元/年。内容涉及腹部疾病,主要包括胃肠、肝胆、胰脾、腹膜腔及腹膜后隙等脏器疾腐的基础与临床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影像、检验及药学等方面的论文,亦包括妇产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及急性中毒等病症。

  • 标签: 腹部疾病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杂志 胃病专业委员会 征稿 泌尿系统疾病
  • 简介:脂肪抽吸术是临床常用的美容整形术,其中以腹部抽吸术最为常见。为保证腹部脂肪抽吸术的手术效果和预防手术并发症,我们试分析10例手术效果并结合皮肤脂肪切除术病人的实际观察,旨在说明腹壁解剖在腹部脂肪抽吸术的应用。

  • 标签: 抽吸术 腹壁 腹部脂肪 手术效果 解剖 常见
  • 简介:老年人腹部外科疾病引起的并发症明显高于青壮年人。这是由于老年人抗病能力降低、重要器官机能代偿能力减弱外,还并存心、脑、肾及内分泌等疾病。因此做好老年腹部外科疾病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

  • 标签: 腹部外科疾病 老年人 并发症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 青壮年人
  • 简介:小肠在腹腔中分布广,容积大,相对表浅,又无骨骼保护,因此,腹部穿透或闭合伤时都容易受累,约占整个肠道损伤的70%~80%。争取早期诊断和进行有效救治,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我院外科从1994—01/1999—12共收治外伤性小肠破裂127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诊断和救治情况分析如下。

  • 标签: 外伤性小肠破裂 救治 诊断 院外 闭合伤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0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伤救治、观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积极伤情判断,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诊断性腹腔穿刺,做好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骨盆骨折 合并症 腹部闭合伤 护理 功能锻炼
  • 简介:治疗肝损伤104例。其中对Ⅰ~Ⅱ级肝损伤采用保守治疗、单纯清创缝合和深部褥式缝合的方法,Ⅲ级损伤选择大网膜或明胶海棉填塞加缝合的术式,Ⅳ级损伤行清创性肝切除术。Ⅴ级损伤则根据患者损伤的部位及全身情况采用单纯纱布填塞和肝后下腔静脉修补术,结果治愈率达94.2%。提示没有一种疗法能包治所有的肝损伤,只有根据患者肝损伤的程度及类型,并结合本单位的技术和设备条件选择治疗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 标签: 肝损伤 肝脏外伤 诊断与治疗 患者 大网膜 填塞
  • 简介:十二指肠损伤破裂是较难处理的腹部损伤之一,由于十二指肠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不仅易造成误诊,而且处理难度大,往往造成不良后果。我院近年来先后收治儿童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15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儿童 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 诊断 外科治疗 剖腹探查术
  • 简介:1原因及机制分析。1.1麻醉病人散热增加硬膜外阻滞后,阻滞区皮肤温度明显增加,而非阻滞区皮肤温度下降,同时鼓膜温度降低,当鼓膜温度下降幅度接近0.5℃时,则开始发生寒战,提示硬膜外麻醉后寒战与中心体温降低有密切关系。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下腹部手术 寒战 原因 预防
  • 简介:传统中医认为:刺五加(以下称ASS)味辛、微苦、性温、无毒,主归脾、肾、心经。具有扶正固本,益气健脾,平肝补肾,益智安神,益精壮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可用于脾肺气虚,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刺五加为“适应原性药物”,能扩张血管、增加心脏尤其是冠脉、大脑和肾脏等实质性脏器的血流量。促进和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凝集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减少组织耗氧量,降低组织代谢,增加组织对乏氧的耐受性。能促进核糖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提高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因子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增强机体的适应性和耐受性。能增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减低体内外多种致病因子对机体的损害,并对白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增强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平衡作用,具有抗疲劳、抗应激、抗炎的功效。有利于组织的修复、镇静、改善睡眠、增加食欲等。

  • 标签: 刺五加注射液 腹部疾病 血小板凝集功能 超氧化物歧化酶 非特异性抵抗力 现代医学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内接诊治疗的100例早期炎症肠梗阻病人当作研究对象,分成2组,即常规组50例,给与常规的临床抗菌素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与生长抑素联合治疗,对比2组病人治疗效率、手术后各类有关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效果高过常规组病人,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类有关技术指标的均较常规组优,P<0.05。结论: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生长抑素综合治疗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病人恢复时间,可以考虑到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普外科;腹腔手术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脑外伤患者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佳护理方式,为老年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脑外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止血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各自护理后,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再出血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脑外伤患者术后进行系统性护理,包括密切的监测生命体征,注意呕吐物、大便的颜色及性状,尽早的对上消化道出血进行诊断及处理,全方位的进行预防,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心理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外伤 老年患者 上消化道出血 康复
  • 简介:腹部占位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病.由于腹腔脏器多,常造成临床对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困难.影像学诊断虽对发现腹腔占位性病变提供了方便,但一些病变因无典型的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表现,因此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有时只能是十分模糊的提示.组织病理学检查因能观察病变的细胞学形态,可以对病变的性质、来源提供十分有价值的帮助,是疾病确诊最为权威的方法.

  • 标签: 占位性病变 腹部 经皮穿刺活检 诊断价值 超声引导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治疗急诊脑外伤中的应用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急诊脑外伤患者,信封法分组,对照组予简单护理,实验组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急诊脑外伤患者满意率;住院天数、护理服务质量;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分数、功能独立评分FIM;脑疝、脑水肿等急诊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急诊脑外伤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护理服务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分数、功能独立评分FIM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分数、功能独立评分FIM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脑疝、脑水肿等急诊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脑外伤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改善心理症状,提高功能独立性,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急诊脑外伤 应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