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在肝脏局灶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院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患者,采用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评定肝脏局灶性病变性质,以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超声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在78例肝脏局灶性病灶患者,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恶性病灶54例,其中胆管细胞癌4例,转移性肝癌11例,肝细胞癌39例,诊断为良性病灶24例,其中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4例,肝血管瘤9例,肝脓肿11例;常规超声检查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75.9%(41/54),诊断良性病变的特异度为75.0%(18/24),准确度为75.6%(59/78),阳性预测值为87.2%(41/47),阴性预测值为58.1%(18/31);弹性成像5分法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8.1%(53/54),诊断良性病变的特异度为79.2%(19/24),准确度为92.3%(72/78),阳性预测值为91.4%(53/58),阴性预测值为95.0%(19/20)。与常规超声检查比,弹性成像的诊断效能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050,P=0.005)。结论在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性质方面,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比常规超声检查更灵敏和更准确,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病变 常规超声 弹性成像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表生长因子受体家族EGFR、HER-2与HER-3蛋白在大肠恶性肿瘤的相关性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肠镜病理证实的大肠增生性息肉114例,大肠腺瘤121例,大肠腺癌1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单克隆抗体既用型二步法技术,检测EEGFR、HER-2与HER-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EGFR、HER-2与HER-3蛋白表达在增生性息肉组的阳性表达率均较低,分别为35.1%、43.9%与17.5%;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分别为81.8%、78.5%与39.7%和59.2%、76.7%与46.7%。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EGFR蛋白表达在管状腺瘤与管状绒毛状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P<0.01);管状腺瘤与管状绒毛状腺瘤组中的HER-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HER-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较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肠癌的病理类型中EGFR、HER-2与HER-3蛋白的阳性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大肠不同性质的粘膜中EGFR家族蛋白的表达起着不同的作用,其表达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三种蛋白在信号传导过程中有共同作用。

  • 标签: EGFR HER-2 HER-3 大肠病变 临床意义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
  • 简介:通过详询病史及其诊治经历分析漏误诊原因并探讨防止的办法。漏误诊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是:面对较好的一般健康情况及营养状态,失去了对恶瘤的警惕;对于30岁、特别是50岁以上,消化道新近出现的问题且对治疗反应不佳者,或病史虽较长而新近有变化者,应及时澄清有无恶瘤的问题重视不够。如果这些原则能得到医生的重视,并通过科普宣传让尽可能多的群众所掌握,对防止漏误诊必大有帮助。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如何避免恶瘤漏误诊的问题,尚需中医工作者探讨和解决。

  • 标签: 误诊原因 病史 消化道恶性肿瘤 治疗反应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工作
  • 简介:目的对胃镜和(或)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33例,就其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三级医院的住院病历。结果在近13年住院病人中,共有33例经胃镜和(或)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其中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7岁,病变部位以降部最常见(69.7%),腺癌(90.9%)为主要病理类型,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57.58%)、黄疸(47.06%)、肠梗阻(24.24%)、出血(23.97%)。检查手段以内镜检查为主。结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建议对无法解释的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呕吐病人及时进行内镜检查,以提高早期确诊率。

  • 标签: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常见 内镜检查 腹痛 黄疸 胃镜
  • 简介: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为提其效果和副作用情况,拟寻找一种与放射治疗联合使用时具高恶性肿瘤的放疗效果,本文以乌体林斯配合放射治疗观察有协同、互补和增敏作用的制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乌体林斯 放射治疗 恶性肿瘤 治疗手段 副作用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1例腹水病人均经腹水细胞学检查,查见癌细胞,卡氏评分40~70分。全部病人常规腹腔穿刺,缓慢放出腹水1500~2500ml后,注入热生理盐水1000~1500ml,采用的化疗药物为顺铂、丝裂霉素和氟脲嘧啶。每周1次,直到腹水消失或量少不能抽出或病情恶化为止。结果21例共行62次治疗,其中治疗1次2例、2次5例、3次8例、4次4例、5次2例。9例达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76.2%。不良反应为Ⅰ、Ⅱ度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可以耐受。

  • 标签: 恶性腹水 热灌注化疗 预后 疗效分析
  • 简介:病人男性,46岁,左上腹部疼痛不适、消瘦1月,于2002年1月20日入院。病人自述1个月前开始左上腹部隐痛不适,呈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伴有乏力,体重下降明显(约10kg)。无其它不适。查体:未触及表浅淋巴结肿大。腹部膨隆,以左侧为主。可触及脾脏肿大,脾下界达左肋下约3cm。向右越过中线2cm,质韧,边界清,触痛明显,推之不移动。B超:肝脏正常。脾脏体积显著增大,30cm×28cm×15cm大小,

  • 标签: 脾脏 巨大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肿瘤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置管引流术应用恩格菲、卡铂和顺铂治疗恶性腹水。方法应用微创置管技术引流恶性胸腹水,从导管内灌注恩格菲2400IU+DDP40mg+CBP200mg以治疗恶性胸腹水病人.结果治疗28例病人,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总有效率(CR+PR)82%(23/28),其中:CR18例,PR5例,S3例,PD2例。表明该生物制剂可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和顺铂等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更能促进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结论本组采用的导管留置术为微创手术,组织损伤小。病人活动不受限制。提高了生存质量,且持续引流能迅速缓解胸腹水对组织器官的压迫,避免反复穿刺引发的感染。

  • 标签: 恩格菲 卡铂 顺铂 恶性积液 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后,再在原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羟基喜树碱(10mg,Ⅳ,d1-10)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结果28例晚期恶性肿瘤中,常规化疗方案组,显效5例(17.9%);同一病人经过常规化疗方案治疗2-4疗程后,在原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羟基喜树碱继续治疗2—5疗程,显效CR9例(32.0%);化疗副作用:常规化疗组中,恶心呕吐13例:Ⅰ度7例,Ⅱ度5例,Ⅲ度1例。白细胞减少7例:Ⅰ度2例,Ⅱ度3例,Ⅲ度1例,Ⅳ度1例。脱发12例:Ⅰ度5例,Ⅱ度5例,Ⅲ度2例。羟基喜树碱组中,恶心呕吐18例:Ⅰ度10例,Ⅱ度7例,Ⅲ度1例;白细胞减少8例:Ⅰ度2例,Ⅱ度3例,Ⅲ度1例,Ⅳ度2例;脱发13例:Ⅰ度2例,Ⅱ度8例,Ⅲ度3例;腹泻2例;皮疹1例。二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害及心电图异常。结论联合羟基喜树碱可以进一步提高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主要毒副作用有所增加,但是可以接受的。

  • 标签: 羟基喜树碱 晚期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 联合化疗 药物毒副作用 口腔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8年7月间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的观察组,同期体检的86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并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及意义。结果: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G、Ig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监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状态,对掌握患者机体免疫情况、疾病发展,制定后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 简介: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胆管远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经内镜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管远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成功率、减黄有效率及并发症。结果支架置入成功86例,置入失败6例,支架置入成功率93.5%(86/92),减黄满意率为86%(74/86),减黄一般率为12.8%(11/86),减黄无效率为1.2%(1/86),术后胆管炎2例、胰腺炎8例、出血5例。结论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低位恶性胆道梗阻疗效好、安全有效,是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首选。

  • 标签: 内镜 金属支架 梗阻性黄疸
  • 简介:目的探讨枳实消痞汤联合昂丹司琼防治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接受中度致呕化疗药物全身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0例。西药组化疗前予昂丹司琼8mg静脉滴注,中药组化疗期间予枳实消痞汤治疗,联合治疗组予昂丹司琼联合枳实消痞汤治疗。分别对三组化疗后1~5d的恶心呕吐情况进行评价。结果①西药组、中药组和联合治疗组全程止呕有效率分别为55.0%、50.0%和82.5%。西药组与中药组全程止呕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54);联合治疗组全程止呕率优于西药组及中药组(/>均<0.0125)。②西药组、中药组和联合治疗组急性期(<24h)止呕有效率分别为80.0%、52.5%和85.0%。西药组、联合治疗组急性期止呕有效率均优于中药组(P均<0.0125);西药组与联合治疗急性期止呕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56)。③西药组、中药组和联合治疗组延迟期(為24h)止呕有效率分别为60.0%、85.0%和87.5%。中药组、联合治疗组延迟期止呕有效率均优于西药组(P均<0.0125);中药组与联合治疗组间延迟期止呕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45)。结论枳实消痞汤联合昂丹司琼防治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较单用昂丹司琼或枳实消痞汤具有更好的疗效。

  • 标签: 枳实消痞汤 恶性肿瘤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 简介:由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会主办,武警总医院承办的第八届全国消化系统中晚期恶性肿瘤学术交流年会定于2013年8月9-11日在北京长峰假日酒店召开。同时为推广先进的诊治理念,提高武警部队消化道晚期肿瘤的诊治处理水平;构建武警部队消化内、外科交流的平台,更好地服务部队,第一届武警消化论坛同期举行。

  • 标签: 中晚期恶性肿瘤 消化系统 征文通知 学术年会 胃病专业委员会 武警总医院
  • 简介:恐琢霰曛疚锏募觳饪晌裥灾琢龅牧俅舱锒咸峁┯泄匾谰?近年来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本研究采用并联试验法对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和CA125进行联合检测,并对其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价值进行评价.

  • 标签: 消化道恶性肿瘤 肿瘤标志物 诊断 CEA CA19-9 CA125
  • 简介: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浓度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供血动脉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0例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泛影葡胺组)和C组(10%泛影葡胺),各100例。给A组患者口服水,给B组患者口服2%泛影葡胺,给C组患者口服10%泛影葡胺。观察并比较三种诊断方式的敏感度、准确度以及特异度。结果:B组的诊断灵敏度(95.89%)高于A组(89.04%)和C组(83.56%),B组的诊断特异度(44.44%)低于A组(59.26%)和C组(70.37%),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诊断的准确率(70.00%)高于A组(55.00%)和C组(45.00%),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管电压联合口服低浓度造影剂能够有效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供血动脉CT图像质量,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高,并且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种诊断方式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低管电压 低对比剂浓度 胃肠道恶性肿瘤 供血动脉 CT 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