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据联合国最新统计,目前全球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29亿,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位≥60岁的老年人.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而全球老年抑郁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老年抑郁有其特殊性,不仅值得精神科和神经科医师的关注,亦应引起广大其他专业医师、心理学家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老年抑郁症 全球性问题 公共卫生问题 老年人口 专业医师
  • 简介:目的日前脑卒中后很多病人仍遗留各种上肢屈帅痉挛,下肢划圈步态等病理运动模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运动和生活质量。因此需要探索有效的康复适宜技术,提高康复疗效,切实地防治脑卒中后误用发生,进而有效控制药费增长。方法病人随机分成2组:良姿位分级训练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对症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动态表面肌电图解析,进行初评和终评对照随访,数据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病例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良姿位分级规范训练,结合计算机程序辅助多媒体视听疗法和视听生物反馈,其实用性强,能有效防治误用综合征,促进病人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体位 身体锻炼 脑血管意外 治疗失误
  • 简介:目的探讨体力活动与老年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并探究二者的关系是否由抑郁介导。方法2017年1-3月在上海市黄浦区招募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认知功能受损和抑郁的评估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体力活动评估采用GPAQ量表,内容包括职业活动、休闲锻炼、日常交通、家务劳动四个方面。运用R3.1.0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探讨抑郁是否作为中介变量介导体力活动与老年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结果1005例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9.1±7.6)岁,其中男性472例,女性533例。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高血压及脑卒中史后,与每周体力活动不足600METs-min的对象相比,每周体力活动达600METs-min以上者患认知功能受损与患抑郁的OR值(95%CI)分别为0.14(0.06~0.37)与0.11(0.04~0.28)。抑郁与认知功能受损存在正向关联,MMSE评分随着CES-D评分的增加而降低(P〈0.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体力活动对认知功能受损的直接作用为-0.148(95%CI:-0.303-0.034),体力活动通过抑郁对认知功能受损的间接作用为-0.046(95%CI:-0.105--0.015);抑郁部分介导了体力活动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联,可以解释二者关系的23.8%(P〈0.01)。结论体力活动与认知功能受损存在负向关联,抑郁在二者的关联中起到中介作用。

  • 标签: 体力活动 认知功能受损 抑郁 中介作用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比较单纯Bobath手法治疗和头针结合Bobath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头针结合Bobath治疗,对照组常规Bobath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实验组抗痉挛效果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Bobath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疗效优于单纯Bobath手法治疗。

  • 标签: 头针 BOBATH法 脑血管意外 痉挛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脑卒中后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0例脑卒中后老人随机分为家庭干预组35例(失访3例)和对照组35例(失访5例),应用《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和《亲属应激量表》对两组患者脑卒中前后生活质量及患者亲属应激水平进行评估,用BanhclADL指数评定患者ADL能力.随后、干预组进行家庭干预,对照组仅在医院门诊随访,时间3个月.3个月后再次进行同样评定.结果家庭干预组脑卒中后老人生活质量改善、ADL能力提高.患者亲属的心理应激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后老人,家庭干预是一项切实有效、并有发展潜力的社区康复措施.

  • 标签: 家庭干预 脑卒中 老人 对照组 生活质量 ADL能力
  • 简介:儿童早老(HutchinsonGifordProgeriaSyndrome,HGPS)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它的发病率很低,大概是八百万分之一,患者出生的早期就开始出现衰老的容貌。

  • 标签: 早老症 分子机制 基因突变 发病率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老龄人口的增加,社会、心理因素在老年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国内外研究显示社区老年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导致躯体功能下降,甚至增加死亡。本研究通过对样本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可能的危险因素,为改善老年人的精神卫生状况,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依据。

  • 标签: 社区老年人群 老年人抑郁 相关因素分析 秦皇岛市 状况调查 焦虑
  • 简介:失眠是指对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满意状态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持续3周以上且影响白天社会功能者可诊断为失眠,病程≥6个月为慢性失眠(chronicinsomnia,CI)。CI往往伴有其他病症。2002年全球失眠调查显示,有43.4%的中国人在过去一年中曾经经历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平均失眠4年以上的占23.3%。

  • 标签: 慢性失眠症 综合治疗 主观体验 睡眠质量 睡眠时间 社会功能
  • 简介:骨质疏松的防治应纳入国家卫生保健体系,努力提高社会各界和医学领域对骨质疏松防治重要性的认知度仍然需要推进。近20年来,广泛开展的流行病学调研、诊断工具、防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伴随的科普的、专业的宣传教育活动,使骨质疏松防治在医学界和公众的认知方面已有一定改善,在一些医院也设立了以骨质疏松诊疗为主的专病和专科门诊,但在适应快速的人口老龄化的健康保健需求方面仍然不足。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防治药物 卫生保健体系 流行病学调研 宣传教育活动 人口老龄化
  • 简介:真性红细胞增多(Polycythemiavera,PV,简称真红)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点为骨髓中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呈过度增生,以红系增生最为显著,引起红细胞数及容量显著增多。血粘滞度增高,伴有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升高。临床表现有皮肤粘膜红紫、高血压、脾肿大、血栓栓塞形成、出血以及血管神经系统症状。诊断真红主要根据多次外周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前者≥6.5×10^12/L(男)或≥6×10^12/L(女),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造血干细胞疾病 治疗 老年 外周血白细胞 神经系统症状
  • 简介:骨骼肌作为最大的内分泌器官,通过营养和应激感受和肌源性细胞因子调节机体衰老进程和其他器官的功能。骨骼肌释放肌源性细胞因子和代谢产物,不但调节其他器官,如骨、脂肪组织、胰岛、肝及肌肉本身,导致许多老年病的发生;同时调节机体的代谢平衡和机体衰老及寿限。

  • 标签: 衰老进程 老年病 肌肉 肌源性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调节 内分泌器官
  • 简介:目的探讨肌内效贴配合功能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肌内效贴配合常规功能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功能训练。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rn的数据,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ashworthscale,MAS)评定腓肠肌痉挛状态、Fugl-Meyer(Fugl-Meyerassessment,FMA)评定运动功能,同时测量患者10m步行时间评定步行能力。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及基线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组具有可比性。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m,MAS有统计学差异(P〈0.05),FMA无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的10m步行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肌内效贴配合功能训练可一定程度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步行能力。

  • 标签: 肌内效贴 脑卒中 痉挛 康复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市养老机构非卧床老年人精神健康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选取218例上海市养老机构非卧床老年人,应用老年抑郁量表-15、心理衰弱评估表及SF-36的“活力”和“精神健康”2个分量表等问卷对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上海市养老机构非卧床老年人的活力得分为(62.43±18.62)分,精神健康得分为(61.67±13.88)分,心理衰弱得分为(16.78±4.52)分,58.7%的老年人存在抑郁情绪。4个量表的得分均存在相关性,且均受到睡眠质量和活动水平影响。结论上海市养老机构非卧床老人精神健康不容乐观,应重视老人睡眠状况和活动水平对精神健康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改善老人的抑郁情绪,提升精神活力,延缓心理衰弱。

  • 标签: 老年 抑郁 心理衰弱 精神健康
  • 简介:氧是人类生存必须的元素,但如果体内的氧化还原平衡遭到破坏,多余的氧自由基会对身体造成氧化损伤.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此类氧化损伤直接参与了老年痴呆等多种神经退行型疾病的病理过程.搞清楚氧化损伤的来源及有效的抗氧化途径,对理解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型疾病的致病机理以及发展新型的治疗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氧化应激 氧化还原平衡 氧化损伤 人类生存 氧自由基
  • 简介:肌少是指肌量、强度和功能的降低,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肌少的老年人往往脆弱、易于跌倒、骨量低下和容易发生骨折。及时识别老年人的肌少,予以适当的下预,将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防治骨质疏松和预防骨折。1肌少的定义肌少(sarcopenia)或称“肌肉减少”是个新名词。

  • 标签: 肌肉减少症 老年人群 防治 诊断 骨质疏松症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对比女性60岁前后骨质疏松发生率,观察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方法将5429名体检女性分为:年龄〈60岁组(老年前期组)和≥60岁组(老年组)。检测骨密度,比较两组间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老年前期组骨量减少发生率2.5%,骨质疏松发生率9.9%,老年组骨量减少发生率37.7%,骨质疏松发生率6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女性应定期监测骨密度,预防并及时治疗骨质疏松

  • 标签: 老年 女性 骨质疏松 发生率
  • 简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据流行病学调查,该二病的发病率均随增龄而增加.糖尿病患者是否易发生骨质疏松,或加速骨质疏松的程度,大多认为1型糖尿病可致骨质疏松较为肯定,而2型糖尿病是否也可引起骨质疏松还有争议.经近几年的临床研究,由于检测骨质疏松的方法进步,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约为50%左右,明显高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糖尿病对照组.故目前多认为不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均可引起骨质疏松,称之为继发性骨质疏松,有别于绝经期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后二者统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

  • 标签: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2型糖尿病患者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1型糖尿病
  • 简介:肌少这个概念最初由Rosenberg在1989年提出,用于描述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肌肉减少现象[1]。2011年,国际肌少工作组将其定义为与衰老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2]。全球目前约有5千万人罹患肌少,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高达5亿[3]。肌少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病,数据显示西方国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约为20%[4]。它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骨质疏松、跌倒、骨折和残疾的风险及全因死亡率[5],需要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在某些风湿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中,患者因慢性消耗而引起肌肉量减少,这种情况被称之为类风湿性恶病质[6]。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是否也会引起肌肉减少,肌肉减少是否影响肌少病情发生发展目前还不清楚。本文将从横断面研究和长期观察性试验入手,分析风湿免疫性疾病和肌少之间的关系。

  • 标签: 风湿免疫性疾病 肌肉 类风湿关节炎 数据显示 老年人 功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