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盆腔炎性疾病(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结缔组织炎和盆腔腹膜炎,是妇科的常见病。通常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 标签: 中药方剂 灌肠 盆腔炎 判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不同中药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联合葛根素组(A组)、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组(B组)和纳洛酮联合葛根素及醒脑静组(C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疗效和平均清醒时间、显效时间、症状减轻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与A、B组比较,C组的疗效明显较高,P<0.05;清醒时间及显效时间、症状减轻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葛根素及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临床效果最佳。

  • 标签: 纳洛酮 葛根素 醒脑静 重度酒精中毒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疣埋植术联合中药化瘀去疣汤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植术组、中药组、埋植术联合中药组(联合组),分别观察各组的疗效。结果埋植术组、中药组、联合组有效率分别为61.5%、63.1%和85.7%,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埋植术组和中药组,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体疣埋植术联合中药化瘀去疣汤治疗扁平疣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扁平疣 自体疣埋植术 中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频度进行系统分析。结果3年来中药注射剂的DDDS呈上升趋势。结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占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份额,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DDDS升幅较大。我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

  • 标签: 中药 注射剂 用药频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践验证“中医中药”在治疗慢性咽炎中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方法利用“中药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进行疗效对照,其中药治疗组病例40例,对照组病例23例,6个月为期限观察疗效。结果通过病例疗效对照统计分析,中医中药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结论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慢性咽炎值得在临床推广,其疗效得到了验证。

  • 标签: 中医中药 慢性咽炎 临床效果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者简介余阳洋(1987-),女,上海学生,研究生在读,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讯作者项乐源,女,上海教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中药制药新技术新剂型研究。**指导老师张彤,男,上海教授,教授,博士,中药制药新技术新剂型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摘要目的考察不同中药的防晒效果,制成防晒霜,评价其皮肤刺激性。方法测定桑白皮等中药在紫外波段250-400nm的吸收曲线。选取防晒较好的中药进行光稳定性、热稳定性实验,并制成防晒霜。以Parsol1789阳性对照组,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桑白皮,羌活,丹参,黄连,绿茶,红花,地榆,黄芩和款冬提取液有较好的紫外吸收作用,黄连、款冬、绿茶提取液光和热稳定性较好;黄连、款冬、绿茶三味中药提取物制备的防晒霜皮肤刺激性较小;结论黄连、款冬、绿茶中筛选并研制稳定性好、皮肤刺激性小的中药防晒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中药 抗紫外辐射 光稳定性 热稳定性 皮肤刺激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口服中药治疗,连续服用3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60例,口服硫普罗宁片和护肝片。对其证病疗效及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76%;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肝功能指标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检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疏肝减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转氨酶、降低血脂。

  • 标签: 中药 非酒精性脂肪肝 血脂 转氨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蓝光联合中药湿敷治疗轻、中度痤疮的效果。方法将186例轻、中度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6例,予以红、蓝光照射后联合中药湿敷治疗;对照组80例,仅予以红、蓝光照射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评定与对比。结果治疗组痊愈率52.83%,总有效率8679%,与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7.5%、7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两者的统计结果分别为χ2=4.31,P<0.05;χ2=5.41,P<005)。结论红、蓝光联合中药湿敷治疗轻、中度痤疮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蓝光 中药湿敷 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随机分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纯用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中药外敷,均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优势。

  • 标签: 痛风性关节炎 中药外敷
  • 简介:摘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当前广泛关注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的途径需要种植、生产企业、使用单位、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安全现状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采用中药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口服普威片、外用扶他林乳胶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疗法 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0例胸腰椎结核分别采用单纯病灶清除33例;一期经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49例;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17例;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并后路内固定41例,术后随访对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分别评估。结果随防2~3.5年(平均2.4年),所有病例术后症状消失,未植骨病例骨性愈合时间平均3个月,植骨病例骨性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8.8°,末次随访矫正角度丢失平均31°,瘫痪患者术后一年Frankel分级明显提高;108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脊柱结核治疗必须遵循局部与系统兼顾的原则,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与之相应的治疗方式,疗效满意。

  • 标签: 脊柱结核 外科治疗 内固定 病灶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蜂胶黄连化痔栓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痔疮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75例,给予蜂胶黄连化痔栓,对照组75例,给予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对比观察两组治疗中出血、疼痛、脱出、水肿、肛门瘙痒的积分变化和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平均积分为1.8±0.9,对照组为2.4±1.5;治疗组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两组病例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蜂胶黄连化痔栓是一种疗效可靠的痔疮外用中药制剂,蜂胶本方临床应用疗效显著的关键成分之一。本品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且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蜂胶 蜂胶黄连化痔栓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对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早衰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正常组,10只/组。除正常组外均制成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早衰模型,造模成功后第7天开始各组分别给予中药、戊酸雌二醇、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灌胃给药。连续灌胃4周后处死小鼠,取卵巢组织观察形态变化,采用放免法测定小鼠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造模后小鼠卵巢萎缩,卵泡数目减少,颗粒细胞排列紊乱,模型组最严重,其次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血清中FSH和LH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E2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血清中FSH和LH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实验组小鼠血清中E2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正常(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剂对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标签: 卵巢功能早衰 自身免疫性 中药复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液氮冷冻治疗跖疣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实施冷冻前先让患者用热水泡脚30分钟,在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刀片削去肥厚皮损,程度以不出血为宜,然后根据皮损面积大小,选择适宜的冷冻头,浸液氮后直接按压皮损处,时间25-35秒,每2周一次,直至皮损消退。结果总有效率为100%,其中5例未能坚持治疗,皮损未完全消退;2例女性穿硬地高跟鞋后复发;3例因护理不当留有色素沉着,3个月后自动消失。结论液氮冷冻治疗跖疣效果显著。

  • 标签: 跖疣 液氮冷冻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创面患者应用紫草油的疗效。方法将92例溃疡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紫草油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紫草油治疗组的病例创面愈合明显加快,愈合时间缩短。结论紫草油具有明显的消肿止痛、减少创面渗出液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 标签: 紫草油 溃疡创面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电极穴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将2006年1月~2009年6月治疗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9%,对照组总有效率68.9%,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对周围性面瘫的转归有积极作用,病程越短,疗效越好,面神经麻痹程度越严重预后越差。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穴位 血管扩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