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症,近年来,中医中药在对骨质疏松治疗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复方制剂研究外用方法治疗,目前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补肾添精,生髓强骨法,能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破骨细胞活动减弱;或直接促成成骨细胞增殖或分化,使成骨活动增强。健脾益气,生髓强骨法使骨密度骨矿含量明显升高。活血祛瘀,补肾通络法可以降低骨代谢异常旺盛水平,防止骨量流失。外用擦剂、针灸、推拿、热敏灸等是无任何毒副作用,舒适而无痛苦方法。这几种内治外治不同偏重点阐述了中医对骨质疏松治疗方法药理研究。论述了中医独特性博大系统理论,并通过临床疗效显现出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优势。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中医药 补肾 益气 活血 外用
  • 简介:当今,男性OP日益引起社会重视,但现代医学仍无较多有特效治疗方法。本文应用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归纳总结了男性OP辩证论治、病因病机、症状表现、药物治疗。同时针对老年男性OP特点,对其最常见且最严重并发症。股骨颈骨折,提出并探讨了中医防治措施,并根据老年男性OP生物力学要求,探讨了手术方式选择,介绍了中西结合治疗方法。

  • 标签: OP 老年男性 股骨颈骨折 骨质疏松 并发症 传统医学
  • 简介:通过检索2013年至2018年2月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中医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疼痛症(primaryosteopototicpain,POPP)文献,按照中医疗法作用机理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新进展。结果提示国内外治疗POPP中医疗法主要集中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穴位注射、针刀、手法复位健身气功等10个方面,中医治疗POPP研究水平显著提高,且中医与西医互相借鉴、互为补充、相互结合趋势性越来越明显。认为目前相关研究在研究对象选择、分组方法、干预措施、指标测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建议今后逐渐形成规范化POPP研究指导策略,以期为中医治疗POPP提供更加有利循证医学证据,也为今后本病临床研究设计治疗方案提供借鉴思路。

  • 标签: 中医中药 骨质疏松症 疼痛 治疗进展 综述
  • 简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由雌激素减少所致骨质疏松,是危及中老年妇女健康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骨质疏松一种常见类型。PMOP是以绝经早期高骨转换为特征,表现为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小梁骨大量丢失。其结果是骨密度减低,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雌激素替代疗法(ERT)认为是治疗PMOP有效方法,但ERT长期应用依从性较差,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中医领域对PMOP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先将中药防治PMOP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中医药防治 实验研究 雌激素替代疗法 PMOP 雌激素减少
  • 简介:糖皮质激素(Glueoeorticoid,GC)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因其廉价及具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常在肾病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结肠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许多疾病中广泛应用。然而,GC有许多影响代谢副作用,比如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青光眼、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Osteoporosis,GIOP)是在使用GC治疗疾病过程中引起骨量丢失,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强,易于发生骨折。GIOP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主要问题。随着骨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GIOP发病机制研究已渗透到组织,细胞分子改变过程中。本文将围绕Wnt/β-catenin与OPG/RANKL/RANK信号通路交联反应在GIOP发病机制中作用进行讨论,为GIOP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本文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低能量老年钝性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研究设计分研究组对照组,根据已经证明临床预测证据研究老年颈椎骨折患者放射学评估导向性。

  • 标签: 临床预测 颈椎骨折 创伤患者 低能量 老年 钝性
  • 简介:目的基于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及其临床症状积分,探讨金天格胶囊防治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78例膝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1∶1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金天格胶囊、对照组予阿伦磷酸钠,连续干预12周,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及12周症状积分变化;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关节液中P38α、P38γ、MMP-13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92%,对照组总有效率58.97%,经统计学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计分分别为(6.20±1.71)、(6.27±1.86),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VAS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12周治疗组VAS积分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KOA患者P38-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及MMP-13mRNA变化均呈上升趋势;治疗后,治疗组MKK4、P38αmRNA变化较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P38γ、MMP13mRNA变化呈下降趋势,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具有明确缓解膝关节炎疼痛效用,其疗效机制可能与调节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较少MMP-13表达相关。

  • 标签: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金天格胶囊 膝骨关节炎
  • 简介:目的本文拟分析研究骨细胞受机械应力刺激相关方面引率最高50篇文献基本特征,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以"Compressivestress,Tensilestress,Fluidshearstress,stretchstress,centrifugalforce,Micropipettestimulation,Electromagneticforcemode,Mechanicalstress,mechanotransduction""osteocyte,osteoblast"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出引频次最高50篇文献,排除与该研究不相关其他文献,对文献标题、第一作者、发表年份、期刊来源、地区分布、作者单位、引频次等重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最高50篇文献频次239次到20次,发表于1999年至2015年,其中以2009年最多为9篇,文献刊登于27本期刊,其中以《JournalofBoneandMineralResearch》发表最多(11篇),其次是《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6篇)、《Bone》(5篇);来源于12个国家,其中美国最多(21篇),发表2篇及2篇以上文献大学或医院有7家,排名前两名为印第安纳大学(4篇)、上海交通大学(3篇),共两位作者发表2篇以上文献,研究最多信号通路依次为MAPK-ERKsignalingpathway(11)篇、Wnt/beta-cateninsignaling(9篇)、PI3K/AKTsignalingpathway(4篇)、BMPsignalingpathway(2篇)。结论引最高文献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骨细胞机械应力刺激相关研究发展状况,指导未来研究方向,还可以为广大研究者阅读文献提供参考。

  • 标签: 骨细胞 机械应力 文献计量学 英文分析法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及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于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OP)影响,并分析其对于疾病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329例T2DM患者,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n=124)、骨量减少组(B组,n=159)、骨质疏松症组(C组,n=46),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不同骨密度组及不同季节就诊患者间PTH、25OHD水平差异;探讨PTH、25OHD之间及与骨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间相关性;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PTH、25OHD对T2DM并发OP影响,并观察其对于OP筛查价值。结果1.三组之间PTH水平比较,C组明显高于B组、B组明显高于A组;25OHD水平比较,C组明显低于B组、B组明显低于A组。2.秋季就诊者25OHD水平明显高于冬春季;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偏相关分析表明:PTH与PⅠNP、β-CTX呈明显正相关;25OHD与PTH、PⅠNP、β-CTX呈明显负相关。4.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PTH、25OHD对于T2DM并发OP影响显示:PTH:OR=6.265;25OHD:OR=0.369。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PTH、25OHD对于OP诊断截断点分别为:≥46.58pg/ml、≤14.70ng/ml。结论PTH水平增高患者更易患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是发病危险因素;而25OHD水平增高是发病保护因素。不同季节25OHD水平不同,应特别注意冬春季节25OHD补充。PTH、25OHD检测不仅有助于识别T2DM并发OP发病风险,还是疾病快速、无创、敏感筛查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骨质疏松症 甲状旁腺激素 25羟维生素D
  • 简介:目的探讨IL-6、NF-κβ骨形成标志物(BALPBGP)在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表达水平和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特征。方法将60只5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在术后第2、、4、5、6月,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检测BMD、IL-6、BALPBGP。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其骨组织中IL-6NF-κ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4、5、6月卵巢切除组大鼠骨密度(P〈0.01)与假手术组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血清IL-6水平在术后第2至6月明显升高(P〈001),血清BALPBGP于术后4、5、6月显著增高(P〈0.05)。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卵巢切除组大鼠IL-6NF-κβ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而增加,且与骨密度呈负相关,Ib-6NF-κβ为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大鼠IL-6、NF-κβ骨形成标志物水平明显增高。这些分子在骨质疏松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白细胞介素-6 核因子 骨形成标志物
  • 简介:脊柱椎体隐匿性感染属脊柱亚急性骨髓炎范畴,由于其症状、体征及其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容易引起误诊、误治,从而导致不良后果.1999年~2002年,我院共收治7例低毒菌感染引起下颈椎亚急性骨髓炎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下颈椎 脊柱炎 骨髓炎
  • 简介: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不同剂量及不同作用时间对大鼠骨量、成骨细胞影响.方法12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对照组(生理盐水)、小剂量组(地塞米松1mg/kg)、中剂量组(地塞米松2.5mg/kg)、高剂量组(地塞米松5mg/kg),每组30只,2次/周肌内注射,分别干预4w、9w、12w.给药前及干预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大鼠全身骨密度(BMD),免疫组化法检测骨组织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从新生SD大鼠颅骨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5×10^-8mol/LDex组、5×10^-7mol/LDex组、5×10^-6mol/LDex组、5×10^-5mol/LDex组,分别培养12h、24h、48h后,采用CCK8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采用RT-PCR检测成骨细胞ALPmRNA、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1)干预4w,不同剂量Dex组大鼠骨密度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9w,不同剂量Dex组大鼠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骨密度低于小剂量组(P〈0.05);干预12w,不同剂量Dex组大鼠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剂量增加,大鼠骨密度逐渐降低.(2)干预4w,ALP、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9w,中剂量高剂量组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剂量组大鼠骨组织ALP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w,大鼠骨组织ALP、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Dex剂量增加,大鼠骨组织ALP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逐渐降低.(3)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干预12h,5×10^-6mol/LDex5×10^-5mol/LDex均抑制成骨细胞增殖(P〈0.05),5×10^-5mol/LDex组成骨细胞ALP、Ⅰ型胶原mRNA表达减少(P〈0.05);干预24h及48h,不同浓度Dex均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增殖(P〈0.05),ALP、Ⅰ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

  • 标签: 地塞米松 骨密度 成骨细胞 骨形成
  • 简介:骨骼发育成熟后出现脊柱侧凸,如冠状面Cobb角〉10°称为成人脊柱侧凸。Aebi将成人脊柱侧凸分为3型:Ⅰ型,原发性退变性脊柱侧凸;Ⅱ型,进展性青少年特发性侧凸;Ⅲ型,继发性退变性脊柱侧凸(a,侧凸以骨盆倾斜为病理基础;b,侧凸以代谢性骨病为病理基础)。

  • 标签: 脊柱侧凸 诊断 治疗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术后迟发脑脊液漏预防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12年7月所发生26例腰椎术后迟发脑脊液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5~70岁,平均32.8岁。结果经过卧床休息、延长拔管时间伤口加压包扎等综合治疗1~3周后,所有患者脑脊液漏症状治愈。经过平均3.3年随访,术后未发现脑脊液漏,无硬脊膜假性囊肿形成腰痛、头痛等症状。结论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并及时对硬膜损伤进行有效修补,术后采取正规保守治疗,可以降低腰椎术后迟发脑脊液漏发生。

  • 标签: 脑脊液漏 腰椎手术 预防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在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07月~2022年0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25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其它类型关节炎患者中选取250例作为对照组,均以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受累情况以及肌骨超声表现。结果:实验组受累关节共检出324个,对照组受累关节共检出312个,相差较小;实验组双边征、多点状高回声、痛风石检出率大于对照组,(P<0.05),关节积液检出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肌肉骨骼超声检查下,能够发现痛风性关节炎与其余类型关节炎有所差异,利于临床诊断分型。

  • 标签: 肌肉骨骼超声检查;痛风性关节炎;其它类型关节炎;受累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法选择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6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Load-sharing评分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对于评分为4~6分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对于评分≥7分且保留完整骨折椎后方结构、不伴有脱位患者,应用前路手术+骨折椎体次切+前路植骨术;对于评分≥7分且骨折椎后方结构破坏或伴有脱位患者,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骨折椎体次切+前路植骨术。观察记录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后凸角、椎管占位及椎体压缩于手术后均得到恢复,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不完全性神经功能损害患者中,3级神经功能恢复者2例,2级神经功能恢复者14例,1级神经功能恢复者24例。根据Denis分级对术后腰痛评价分级,P149例,P214例,P36例。术后31例恢复原来从事工作或体力劳动,32例更换较轻松工作或轻体力劳动,6例生活能自理但不能参加正常工作及劳动。结论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改良Load-sharing评分 胸腰段脊柱骨折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广州地区成人年龄、性别骨密度关系。方法本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了188名女性122名男性,年龄为17~88岁广州地区居民。采用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测量腰椎股骨颈骨密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typeIN-terminalpropeptide,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血清25(OH)D水平分为四个亚组:严重缺乏(〈10ng/mL),缺少(10~20ng/mL),不足(20~30ng/mL),充分(≥30ng/mL)。结果受试者平均年龄为(47.39±19.32)岁。女性血清25(OH)D水平(25.35±6.59)ng/mL明显低于男性(27.25±7.94)ng/mL,P〈0.05。男性25(OH)D严重缺乏(10ng/mL)比例为1.6%,女性为0;男性25(OH)D缺少(10~20ng/mL)比例为22.9%,女性为20.5%;男性25(OH)D不足(20~30ng/mL)比例为65.6%,女性为73.4%。男性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249,P〈0.01),而在女性中二者没有相关性(r=0.130,P〉0.05)。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妇女(分别为r=0.382,P〈0.01;r=0.384,P〈0.01)、青年男性(分别为r=0.332,P〈0.05;r=0.260,P〈0.05)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呈正相关。当校正年龄因素后,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妇女腰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仍存在相关性(分别为r=0.325,P〈0.05;r=0.323,P〈0.05)。但年龄校正后血清25(OH)D水平与年轻男性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r=0.278,P〈0.05),与股骨颈骨密度没有相关性(r=0.165,P〉0.05)。校正年龄后血清25(OH)D水平与中青年妇女中老年男性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无相关性。无论是否校正年龄,血清PTH水平和其他骨代谢指标均与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无相关性。结论有超过2/3广州居民存在维生素D不足。血清25(OH�

  • 标签: 25(OH)D 年龄 骨密度 骨代谢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