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标准经皮肾镜(PCNL)联合膀胱软镜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间,选取单侧或双侧复杂性肾结石患者79例,建立F22标准经皮肾镜手术通道,标准肾镜下四代超声气压弹道(EMS)碎石,联合电子膀胱软镜将各盏残余结石以钬激光碎石后冲出。同期对照组80例患者,单独使用标准经皮肾镜,以超声或(和)气压弹道碎石后吸出,术后均留置肾造瘘管4-5d,导尿管5-6d,双J管4-6周,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79例患者手术时间50-140min,平均手术时间(87.68±15.4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6.25±14.46)mL,平均住院天数(8.32±1.42)d,一期手术手术清石率为94.9%,术后迟发性出血3例。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术式手术时间延长(P〈0.05),术后住院天数缩短(P〈0.05),一期清石率显著提高(P〈0.05),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出血输血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明显改善(P〈0.05)。术后分别随访12个月手术致肾功能损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肾镜联合膀胱软镜在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是安全、有效、可选择的。

  • 标签: 经皮肾镜 电子膀胱软镜 复杂性肾结石
  • 简介: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预后不容乐观,临床以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少量蛋白尿,也可出现肾病综合征。目前关于不伴蛋白尿的单纯性血尿成人IgAN患者临床病理特点血压、尿酸、血脂等相关危险因素对其的影响报道较少。了解这部分患者的病例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单纯性血尿 IGA肾病 肾病临床 肾病综合征 镜下血尿 肉眼血尿
  • 简介: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在保护残余肾功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中分子物质清除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D患者日趋增加,降低PD患者病死率,使其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一直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将影响PD患者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综述如下。

  • 标签: 相关危险因素 透析患者 腹膜透析 病死率 终末期肾脏病 残余肾功能
  • 简介:1量的符号通常是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必须用斜体(pH例外)。2单位符号用正体。来源于人名的单位的首字母大写,例如Pa、Gy等,“升”一般用大写“L”,其余均为小写。

  • 标签: 期刊论文 科技 希腊字母 单位符号
  • 简介:发源于肾上皮的肿瘤约占全身实体性肿瘤发病率的3%[1],最常见的为肾细胞癌,约占肾上皮肿瘤的80%-90%,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我国目前男女发病比率为1.83∶1,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3]。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特别是CT的推广应用和健康体查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肾癌患者被早期诊断,多数为局限性肾癌。目前,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微创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但随着局限性肾癌检出率的增高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laparoscopicneph-ron-sparingsurgery,LNSS)以其术后能最大程度保护肾功能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对人体损伤小等优点可成为治疗肾肿瘤的“金标准”[4],但LNSS对于泌尿外科医师仍是具有挑战性的操作,肿瘤切除范围、肾血管阻断、肾实质和集合系统的关闭术中如何缩短肾热缺血时间等不仅是手术的难点,也是近年研究的重点。本文就LNSS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技术进展做一全面的综述。

  • 标签: 局限性肾癌 腹腔镜手术 保留肾单位 手术治疗 术后生活质量 实体性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esnephropathy,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早期DN的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期单纯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120例做为对照组。观察2组AS情况,同时将观察组分为非AS组(56例)、合并AS组(64例),2组患者禁食12h后抽血送检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三酰甘油(threeacids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尿蛋白排泄率(urina-ryproteinexcretionrate,UAER)、尿酸(uricacid,uA)水平,并测定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患者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thickness,IMT)、粥样斑块检出率。结果观察组颈动脉IMT、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AS组的血UA、BMI、FBG、TG、LDL-C、收缩压水平与非A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患者较单纯T2DM更容易发生AS,合并AS的危险因素可能为FBG、血压、TG、LDL-C、BMI、UAER、UA水平。

  • 标签: 糖尿病肾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最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由于血液透析治疗过程漫长,加上饮水、饮食受限,透析相关费用昂贵等因素,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抑郁作为MHD患者心理疾病的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预后。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MHD患者的抑郁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透析治疗过程 终末期肾脏病 maintenance 抑郁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慢性肾脏病(CKD)的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伴有CKD的心房颤动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对其随访1年,根据是否出现出血副作用,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比较两组可能危险因素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伴有CKD的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出血的发生率26.98%(34/126)。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年龄、性别、抗凝时间、抗凝达标时间、INR、CKD分期、肾病类型、贫血、脑卒中病史、肝病、使用阿司匹林和肾衰宁胶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NR、抗凝达标时间、CKD分期、贫血、肝病、使用阿司匹林和肾衰宁胶囊均为伴有CKD的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出血的独立危险。结论:INR、抗凝达标时间、CKD分期、贫血、肝病、使用阿司匹林和肾衰宁胶囊均为伴有CKD的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出血的独立危险

  • 标签: 心房颤动 慢性肾脏病 华法林 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s,CKD)4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睡眠质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科住院并接受随访的128例患者,其中CKD4期(CKD4期组)患者43例、MHD患者(MHD组)41例、CAPD患者(CAPD组)44例,随访1年,每6个月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估睡眠质量,并记录实验室指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因素、吸烟、体质量指数、Charlson合并症指数、原发肾脏病无统计学差异(P〉O.05)。基线和第6个月时,MHD组和CAPD组的睡眠质量总分均显著高于CKD4期组(P〈0.05)。随访第12个月时,3组间睡眠质量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基线值相比,随访第6个月时3组睡眠质量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同随访第6个月时相比,随访第12个月时CKD4期组睡眠质量总分显著升高(P〈0.05),透析组无显著改变(P〉0.05)。随着患者PSQI总分的动态变化,3组患者血红蛋白、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也发生改变。年龄(0R=1.83,P=0.01)、血红蛋白(0R=1.46,P=0.01)、钙磷乘积(0R=1.25,P=0.02)、全段甲状旁腺素(0R=1.17,P=0.03)、超敏C反应蛋白(OR=1.32,P=0.04)与睡眠质量差显著相关。结论CKD4期以上患者睡眠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恶化,老年、贫血、钙磷代谢紊乱微炎症反应是影响睡眠质量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睡眠
  • 简介:目的探讨生血宁与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治疗肾性贫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依据PICOS原则通过电子检索和人工检索综合检索公开发表未公开发表的中文或英文相关生血宁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电子数据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ThecochraneLibrary、Springer;人工检索《中华肾脏病学杂志》、《中西结合肾脏病学杂志》、《中医杂志》、《中西结合杂志》《中西结合学报》。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14年11月。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人5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口服生血宁组(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升高水平较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组(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WMD=13.14,95%CI(7.74,18.54),P〈0.000013;②观察组患者血清铁蛋白升高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WMD=8.32,95%CI(2.21,14.42),P〈0.0001];③观察组患者转铁饱和度升高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WMD=22.35,95%CI(63.64,181.06),P〈0.000013;④不良反应: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1.74%,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为13.37%;Meta分析结果提示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9,95%CI(0.03,0.25),P〈0.00001]。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生血宁不仅可以有效升高肾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及转铁饱和度,同时不良反应少,但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增加相关终点指标/透析患者的病死率、非透析患者进入透析治疗的时间等的研究。

  • 标签: 贫血 生血宁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2~4期未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并探讨其对肾功能进展的影响。方法对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门诊的138例CKD2~4期患者规律随访2年并定期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血肌酐测量,同时记录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比较CKD2~4期患者生活质量差异。将138例患者根据肾功能进展情况分为肾功能进展组与肾功能无进展组,比较2组基本情况生活质量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①CKD2~4期患者生活质量10个维度得分比较,CKD4期组均较CKD3期组、CKD2期组低,且在症状影响、肾病影响、身体功能、社会功能、精力、体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肾功能进展组与肾功能无进展组比较,肾功能进展组体质量指数低于肾功能无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10个维度中,肾功能进展组得分低于肾功能无进展组,在症状影响、肾病影响、肾病负担、身体功能、情感状况、社会情感、精力、体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肾功能进展危险因素分析,体质量指数、症状影响、身体功能、情感状况为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CKD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降低,且肾功能进展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中症状影响、身体功能及情感状况是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提示CK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加速病情进展的恶性循环,关注其生活质量十分必要。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生活质量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比较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治疗对生活质量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首次进行PD和HD治疗的住院患者(PD组30例,HD组30例)采用问卷调查法的方式,运用肾脏疾病相关生活质量1.3量表(kidneydiseasequalityoflifeshortform,KDQOL_SFml.3量表)进行相关调查。每月发放1次,连续发放8个月。共发放问卷480份,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100%。结果症状因子(symptom/problemlist,SPL)明显随治疗时间的变化而持续的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HD组SPL在持续增高后第6、7个月时达到2组最大值,以后基本持平;PD组SPL在趋于平稳增高的过程中第8个月达到PD组的最大值。肾病影响因子(effectsofkidneydisease,EKD)随治疗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PD组EKD增高后第3、5个月时达到2组的最大值后基本持平;HD组EKD增高过程中趋于平稳,第8个月时达到了HD组的最大值。睡眠状况随治疗时间的变化而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HD组睡眠状况在持续增高后第6个月时达到2组的最大值后趋于平稳;PD组睡眠状况第3个月时达到了PD组的最大值后趋于平稳。躯体功能因子(physicalfunction,PF)明显随治疗时间的变化而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HD组PF在明显持续增高后第6、8个月时达到2组的最大值;PD组PF也在明显持续增高后第6、7和8个月时达到了PD组的最大值。活力、精力因子(vitality,VT)明显随治疗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均在明显持续增高,第3个月达到最大值后明显持续下降,呈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结论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初期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家庭社会情况,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患者,为患者选择更加�

  • 标签: 终末期.肾脏疾病 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 简介: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多种病因导致慢性肾实质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肾脏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病理特征,以进行性恶化、病情重、预后差为发展特征的疾病,一旦进入终末期唯有透析和肾移植是其最佳治疗方案,而两者费用极其昂贵,致使众多的患者失去了治疗时机,增加了死亡率。

  • 标签: 代谢产物潴留 化瘀通络 CKD 最佳治疗方案 补脾 进行性恶化
  • 简介:目的探讨睾丸内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文献复习报道我院诊治的经影像学病理证实的睾丸PNET1例。结果患者左侧阴囊无痛性肿物,直径约5cm。彩超示:左侧睾丸占位,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右侧未及异常。血HCG、LDH、AFP检查均无异常,胸部全腹盆腔CT未见远处转移,经根治性切除获得病理标本。病理结果:睾丸原始神经外胚层恶性肿瘤;免疫组:Vimentin(+)、CD99(+)、HCG(区域+)、AE1/AE3(-)、PLAP(-)、Glypincan-3(-)、LCA(区域+)、Syn(-)、Ki67(约40%+)。术后1个月出现腹膜后多发肿大,行化疗3周后消失,于第6周复查CT示:左肺下叶可见结节灶,腹主动脉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直径3.6cm,考虑肿瘤发生转移。结论睾丸PNET的病理和免疫组可提供诊断依据。CT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位置。但该病恶性度高,预后极差,治疗方法无统一标准,需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睾丸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睾丸 VIMENTIN CD99 HCG
  • 简介:血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中肾小球源性血尿病情多迁延缠绵,易反复发作,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即便以往认为疗效和预后良好的疾病,如今对其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拟综述肾小球源性血尿在治疗预后方面的进展,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指导。

  • 标签: 肾小球源性血尿 治疗方法 预后评价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 临床实践
  • 简介:近30年来,糖尿病(DM)患病率逐年升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11年世界DM人数约3.66亿,估计到2030年DM人数将增加到5.52亿。其中48%的增长发生在中国和印度[1]。糖尿病肾病(DN)是DM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首位病因,亦是我国ESRD的主要病因。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脏病 西方国家 血清尿酸 正常白蛋白尿 大量白蛋白尿
  • 简介:目的:通过由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导致的氧化应激体系中的变化,研究中药川芎嗪对IRI干预下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持续性阻断兔双侧肾动脉血流1h,再灌注5h的肾IRI动物模型。日本大耳兔30只,随机分成3组(n=10):假手术组(sham,S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组),川芎嗪干预缺血/再灌注组(ligustrazine+ischemia-reperfusion,LZ组)。于缺血前、缺血1h、再灌注1h、3h和5h依次经颈总动脉抽血用以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黄嘌呤氧化酶(XO)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在实验结束后取兔肾组织依次检测SOD、XO活力以及MDA含量,并对其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与IR组相比,LZ组血浆中和肾组织的XO活力和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力增高(均P〈0.01)。LZ组肾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异常改变较IR组显著减轻。结论:川芎嗪能够使氧自由基水平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减轻,具有保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 标签: 川芎嗪 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 简介:本研究通过观察2微米激光犬前列腺切除术(two-micronlaserresectionoftheprostate,TmLRP)后前列腺部尿道创伤修复病理组织学改变,探讨前列腺部尿道创面再上皮方式并评估该再上皮方式的效果。选取15只成年健康雄性中华田园犬,分别行2微米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部分膀胱颈黏膜切除术,于术后3天、1、2、34周处死动物,留取前列腺部尿道膀胱颈标本,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光镜下观察创面再上皮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前列腺部尿道创面细胞角蛋白14(Cytokeratin,CK14)、CK5、CK18,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嗜铬素(ChromograninA,CgA)、尿斑蛋白(uroplakin)、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II受体(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ypeIIreceptor,TGF-βRII)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前列腺部尿道创面CK14、CK5、CK18和SynmRNA表达,VanGieson染色分别检测前列腺部尿道和膀胱颈创面胶原纤维表达量。结果显示,前列腺部尿道由创面下残余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再分化完成再上皮过程;创面下增殖的前列腺上皮细胞表达CK14,CK5,不表达CK18、Syn和CgA,再生上皮术后3周开始表达uroplakin。增殖的前列腺细胞和再生上皮高表达TGF-β1和TGF-βRII,表达强度与创面修复再上皮化时间密切相关。与膀胱颈创面相比,前列腺部尿道创面再上皮完成快,创面下胶原纤维形成少。因此,源自创面下前列腺基底细胞的再上皮方式可能是机体实现由解剖修复到功能修复的最佳修复方式。

  • 标签: 基底细胞 良性前列腺增生 再上皮化 2微米激光 创伤愈合
  • 简介:目的体外探讨EGFR抑制剂埃罗替尼(Erlotinib)对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的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MTT试验观察埃罗替尼对SW13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其对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系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埃罗替尼对EGFR下游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埃罗替尼呈剂量-时间相关地抑制SW13细胞增殖,药物作用24h时IC50为20.51μmol/L;埃罗替尼可以诱导SW13细胞凋亡,处理24h后,空白组早期凋亡率为(1.62±0.21)%,20μmol/L埃罗替尼治疗组为(13.49±0.48)%,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埃罗替尼对SW13细胞周期分布无影响。埃罗替尼下调p-ERK蛋白表达水平,但不影响p-mTOR表达水平。结论埃罗替尼可以抑制SW13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凋亡、抑制ERK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埃罗替尼 肾上腺皮质癌 增殖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