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无症状的小肾癌及偶发肾癌明显增加,同时,腹腔镜设备的改进及医师手术技巧的提高,为选择性地开展腹腔镜保留单位的手术(1aparoscopicnephron—sparingsurgery,LNSS)治疗小肾癌患者提供了新思路,是现代微创外科治疗肿瘤的最新进展。1993年McDougall等首次在动物实验中报道腹腔镜保留单位手术(LNSS),

  • 标签: 保留肾单位手术 腹腔镜 肿瘤切除术 微创外科治疗 surgery 手术技巧
  • 简介:细胞癌(简称肾癌)为泌尿系三大肿瘤之一,2015年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肾癌的发病率在所有被调查的癌症患者中约为1.6%,排名第15位,男女间差异不大[1]。肾癌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而治疗方式的选择与预后息息相关。随着超声、CT、MRI等先进检查手段在临床的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日渐提高,肾癌在健康体检中往往就能得以早期筛查,使无症状肾癌病例的检出率明显增高[2]。

  • 标签: 肾单位 肾细胞癌 早期筛查 流行病学调查 影像学检查 保留肾单位手术
  • 简介:其中23例行单纯肿瘤剜除术、11例采用肾部分切除术治疗,Heidenreich等[3]报道28例错构瘤患者行保留单位手术,行实质压迫止血20例

  • 标签: 中的应用 保留肾 单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错构瘤(RAML)行保留单位手术(NSS)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35例RAML行NS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5例错构瘤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单纯肿瘤剜除23例,肾部分切除12例,平均手术时间132.6min,平均失血145.8ml,无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2.5月,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RAML行NSS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有效控制出血和保护肾脏功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肾错构瘤 保留肾单位手术 肾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留单位手术治疗肾癌临床价值;方法分为试验组19例与对照组19例,试验组接受保留单位术治疗,对照组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结果术后试验组1例患者术后4d有腰部切口漏尿,静脉肾盂造影排除泌尿系梗阻未见明显瘘口,术后两周患者自愈,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术后均不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0%;结论在肾癌临床治疗中采用保留单位手术来予以治疗,所获成效较为显著,比较安全且有效。

  • 标签: 保留肾单位手术 肾癌 临床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24-01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单位的早期小肾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96年7月~2004年8月行保留单位手术治疗肾癌8例,其中孤立肾癌1例,对侧有病变或潜在功能受损肾癌2例,对侧正常肾癌5例;非选择性手术指征3例,选择性指征5例;肿瘤平均直径3.0cm;病理分期:T1期6例,T2期2例.上极切除术6例,下极切除术1例,楔形切除术1例.术后观察是否出血、尿漏及监测肾功能.结果:8例患者平均随访38.2个月,未见并发症及残肿瘤复发.结论:保留单位手术是早期局限性肾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是直径≤4cm,T1、T2期局限性肾癌及对侧正常的良好适应证.

  • 标签: 肾肿瘤 保留肾单位手术
  • 简介:摘要保留单位手术已成为治疗小肾癌(≤4cm)的标准术式,其疗效与根治性切除术相当,且可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但是保留单位手术导致的切缘阳性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导致保留单位手术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及减少切缘阳性的相关策略进行概述。

  • 标签: 肾肿瘤 保留肾单位手术 切缘阳性
  • 简介:门区肿瘤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是上尿路极具挑战性的手术,因其邻近重要的供应血管和输尿管而导致腹腔镜手术的难度大大增加。不同位置的门肿瘤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术者的经验选择不同的入路和手术方式,在确保完整切除肿瘤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肾脏热缺血时间,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就不同类型的门区肿瘤,介绍腹腔镜保留单位手术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 标签: 肾癌 肾门 保留肾单位手术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蒂阻断下保留单位治疗肿瘤的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收治肾脏外生性实体肿瘤6例患者,其中细胞癌2例,肿瘤直径分别为2.5cm和2.2cm;错构瘤4例,肿瘤直径为2.5~3.5cm。经后腹腔镜径路在自制的蒂阻断装置中阻断蒂,做保留单位肿瘤手术,术中距肿瘤0.5—1.0cm处行肾脏部分切除术,创面缝合止血。结果6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20~210min,中位数150min。术中出血150~200ml,中位数170ml。蒂血流阻断时间18~33min,中位数22min。2例细胞癌术后切缘阴性。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中应用自制的蒂阻断装置,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手术创伤小、视野清晰、操作方便、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等优点,术后恢复良好。

  • 标签: 肾肿瘤 腹腔镜检查 肾单位
  • 简介:<正>背景:对于局限性细胞癌患者,肾部分切除术(PN)与根治性切除术(RN)相比,前者可降低其他原因致死率。目的:利用实验判断可因其他原因致死类型患者的治疗效果。实验设计,方法及对象:应用监视流行病学以及终极结果-医疗保险相关数据库,T1a期局限性细胞癌(RCC)患者分别有4956位(82%)行根治性切除术,1068位(18%)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1988~2005年)。评估:为了调整不同治疗类型带来的遗传学

  • 标签: 根治性肾切除术 保留肾单位手术 肾部分切除术 肿瘤相关 肾细胞癌 致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行保留单位手术(NSS)后肾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行NSS治疗的11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5例,女40例。年龄(49.50±12.94)岁;体质指数(24.59±3.59)kg/m2;肿瘤最大径(3.66±1.32)cm;R.E.N.A.L.评分(6.43±1.60)分。术前患肾小球滤过率(GFR)(48.22±11.48)ml/(min·1.73m2),健GFR(49.73±11.96)ml/(min·1.73m2),总GFR(97.95±21.32)ml/(min·1.73m2)。术前患有功能组织体积(FPV)(132.23±9.11)cm3。61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54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WIT)、术后病理结果。记录术后6个月的血肌酐、患GFR、健GFR、总GFR、GFR保存率(术后GFR与术前GFR的比值)、患FPV、患FPV保存率(术后患FPV与术前FPV的比值)。患FPV通过手术前后的CT影像使用椭球体近似法测量。手术前后GFR和患FPV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各研究因素与患GFR保存率间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肾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以WIT=25 min为截断点将患者分为≤25 min组和>25 min组,比较两组术前患GFR,以及术后6个月的患GFR和患GFR保存率。结果本组1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手术时间135(75~245) min,WIT(24.57±5.51)min。患术后GFR(35.50±7.81)ml/(min·1.73 m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GFR保存率为(74.65±11.10)%。术后6个月患FPV保存率为(84.28±4.37)%,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P<0.001)。患FPV保存率与患GFR保存率呈极强正相关(r=0.802);WIT与患GFR保存率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5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患GFR(b=-0.150,P= 0.008)、WIT(b=-0.443,P<0.001)、患FPV保存率(b=1.638,P<0.001)是患GFR保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WIT>25 min组和≤25 min组的患GFR保存率分别为(68.77±10.88)%和(79.34±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WIT较短(<30 min)的情况下,正常组织数量的保留是影响NSS术后肾功能预后的重要因素,有限的WIT起次要作用。在保证肿瘤完整切除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更多的正常组织,同时尽量将WIT控制在25 min以内。

  • 标签: 肾肿瘤 保留肾单位手术 肾功能 热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单位肾癌切除术(NSS)手术经验,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10月,对17例肿瘤患者行保留单位肾部分切除术,肿瘤直径1—4cm。结论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损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保留肾单位
  • 简介:目的:分析评价后腹腔镜保留单位手术(1aparoscopicnephron—spanngsurgery,LNSS)的临床价值及手术经验。方法:56例肿瘤患者经腹膜后路径行LNSS,肿瘤直径2.1~6.4ca。左侧30例,右侧2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5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70±18.5)min,热缺血时间平均(28±2.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0±33.2)ml,平均住院(10±4.6)d。术后4例发生迟发性出血,2例出现漏尿,1例肾脏萎缩。结论:LNSS是安全、有效的术式。体积较大、中央型肿瘤患者行LNSS,对于保留肾脏功能及肿瘤控制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肾肿瘤 保留肾单位手术 腹腔镜检查 腹膜后路径
  • 简介:目的:探讨低温原位灌注法在复杂肿瘤保留单位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9月至2014年6月,我院采用低温原位灌注、保留单位手术治疗复杂肿瘤21例。其中中央型肾癌12例(含孤立1例,对侧萎缩2例,双多发肿瘤1例);外周型肾癌2例;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例;中央型嗜酸细胞瘤1例。术前介入下患侧肾动脉内留置球囊导管,术中阻断肾动脉,4℃灌注液原位灌注,行保留单位手术。结果2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16∽34min,平均21min。出血量50∽350ml,平均113ml。术中无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静脉肾盂造影,患均显影良好。结论低温原位灌注法在复杂肿瘤保留单位手术中安全、有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低温 肾动脉 保留肾单位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保留单位手术和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早期局限性肾癌术后肾功能的变化,同时探讨不同的肾功能指标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南京鼓楼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63例早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35例患者接受保留单位术(保组),28例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根治组),所有的患者均随访满两年,随访期间患者的血肌酐、尿酸、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被搜集并记录下来.结果63例患者术后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术后早期肾功能的损伤表现更为明显.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逐渐恢复.保组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34%,根治组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7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总体随访结果显示估测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及β2微球蛋白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肌酐、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的尿酸及微量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保组的平均水平低于根治组.在术后肾功能异常的早期检测方面,各指标的独立检测阳性率均较低,尤其是血肌酐、尿酸及估测肾小球滤过率等传统肾功能指标.当各指标互相联合后,肾功能异常的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保组及根治组的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达37.1%和71.4%.结论在早期局限性肿瘤的治疗中,保留单位手术较根治性手术对患者肾功能的损伤更小.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对于发现术后肾功能的早期异常更敏感,可与肌酐、尿酸、估测肾小球滤过率起协同作用.

  • 标签: 肾细胞肿瘤 肾切除术 肾功能
  • 简介:近年来,随着CT、超声等诊断手段的发展和普及,早期无症状的小肾癌(肿瘤直径小于4cm)的检出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保留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的适应证也逐渐被拓宽。由于肾部分切除手术可以获得与根治性切除术相类似的长期生存率,它的应用价值已经被肯定,目前讨论的重点转移到手术实施安全性方面。为了探讨小肾癌的保留单位手术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我们对1999年4月至2004年9月期间施行的该手术34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肾细胞癌 肾部分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局限性肾癌的保留单位手术与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评价保留单位手术的手术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39例因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种术式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肌酐水平、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肿瘤复发率、3年生存率等指标。结果NSS组及RN组所有39例手术基本顺利。NS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RN组(P<0.05)。NSS组和RN组两组病例在手术前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手术后两组患者血肌酐水平均较手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随访一月,术后一年及术后两年的统计结果显示,RN组患者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NSS组患者(P<0.05)。两组在复发、转移、3年生存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留单位手术与根治性切除术相比较而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复发率、3年生存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保留单位手术能更好地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因而在治疗局限性肿瘤方面更具价值。

  • 标签: 肾癌 局限性肾细胞癌 保留肾单位手术 肾根治性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单位手术(retroperitoneallaparoscopicnephron-sparingsurgery,RLNSS)治疗较大(肿瘤最大径〉6cm)错构瘤(renalangiomyolipoma,RAM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24例RAML(最大径均〉6cm)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24例中10例行RLNSS,14例实施传统开放手术(opennephron-sparingsurgery,ONSS)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肿瘤最大径、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RLNSS、ONSS两组手术用时、肿瘤最大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缺血时间[RLNSSvsONSS:(27.8±3.4)vs(24.5±3.7)min];术中出血量[RLNSSvsONSS:(242±49)vs(338±63)ml];术后患者平均肠道恢复时间[RLNSSvsONSS:(2.1±0.6)vs(2.9±0.8)d]和术后住院天数[RLNSSvsONSS:(9.2±1.0)vs(11.4±1.4)d]指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在手术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较大RAML,RLNSS仍然是一种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与ONSS相比,RLNSS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及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实际选择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术者自身的操作水平而定。

  • 标签: 肾错构瘤 保留肾单位手术 腹腔镜 开放手术